尊敬的朱彦夫同志:您好,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学习朱彦夫精神?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学习朱彦夫精神(写给朱彦夫同志)

学习朱彦夫精神

尊敬的朱彦夫同志:

您好!

初次听到您的名字是在看完电影《长津湖》之时,长津湖战役之惨烈悲壮,令人心惊,听闻您是此战役中唯一存活下来的战士,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因此探寻过您的故事。因战受重伤的您以令人难以想象的毅力从死神手中重新夺回了生命的权力,大难之后的几度挫折都无法将您击倒,凭着满腔勇毅,甚至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如今,正值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我又一次想起了您,忍不住写下写封信,想要告诉您中国青年如今生逢其时,必定将传承您的精神,以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创造属于我们的极限人生。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上百次战役,三次立功,十次负伤,经历47次手术,风霜过后,您如同一棵松柏,依旧坚定地驻守在长津湖的冰雪之中。初闻您的事迹,颇为震撼。无论是弹尽粮绝之际的拼死搏斗、遍体鳞伤后长达三个多月的昏迷,还是四肢残缺、左眼失明的极度落差,都是常人难以承受的打击,却偏偏都发生在了您的身上。可您没有退缩,没有被灾难击倒,反而在绝境中傲然自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经历大风大浪的洗礼后,您带着对生命的崇敬和对生活的热爱回到家乡,选择自食其力。就如同史铁生所说:“大劫大难后不该失去锐气,不该失去热度,你镇定了但仍在燃烧,你平稳了却更加浩荡。”在您的身上,我学到了坚韧与顽强,是对风霜冰雪的不屈,是面对困难时依然在燃烧的满腔孤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不知您是如何提着17斤重的假肢每日奔波于田间地头,不知行动不便的您是怎样一步一步走村入户察访民情,更难以想象您是如何用残臂假肢开山劈岭、治山改水、造田架电。二十五载春秋,您担任张家泉村的村支书,带领着村民将这个四面环山的穷得揭不开锅的小山村改造成了全乡闻名的先进村。

详细了解后,我才得知,一回乡您就拿出抚恤金给村民开办了扫盲班夜校,这一开就是五年,风雨无阻。在自身困难的情况下,将拥有的最大依靠——抚恤金全数捐出,若是我,可能无法做到这一点。在您的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员一颗真挚的为民初心,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尽我所能、倾我所有。

“惊涛骇浪从容度,越是艰险越向前。”听闻您后来辞去了村支书的职务,一心扎入了写作的海洋。《极限人生》一书,您足足写了7年,期间的艰辛苦楚无人能知。以嘴衔笔、残肢抱笔,累了就将笔绑在手臂上接着写,《极限人生》便是如此诞生的。我知道,这本书是您对指导员的承诺。成书时扉页上写满了长津湖全连将士的名字,您将书付之一炬,大概也是希望故人能够看见,曾经的那段历史我们一定不会忘记。

看到您,我就想起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句口号:“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战场上的搏斗、失去双臂的痛苦、带领村民致富的艰难和写书出版的辛酸,在您眼里,都好像是可以轻松跨越的障碍,您从不会为这些阻碍停下脚步,而是锚定目标竭力奋斗。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想必您一定也十分关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生逢其时,理想坚定,也深知要想实现理想必将经历一番艰险。但我们一定会向您学习,在面对困难时,毫不犹豫地戴上拳套,奋力搏击,敢想敢为,善作善成,以一颗红心奔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去。

向您学习的一名共产党员

2022年10月19日

(安徽省旌德县三溪镇人民政府 沈欣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