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释“虫子”为“昆虫和类似昆虫的小动物”;而释“昆虫”为“节肢动物的一纲”,尔后对其身体结构稍作说明《说文解字》解释“虫”为“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宽泛,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入山见虫是什么字?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入山见虫是什么字(字里乾坤识虫)

入山见虫是什么字

《现代汉语词典》释“虫子”为“昆虫和类似昆虫的小动物”;而释“昆虫”为“节肢动物的一纲”,尔后对其身体结构稍作说明。《说文解字》解释“虫”为“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这样的解释未免过于宽泛。

其实,虫除了指昆虫和类似昆虫的动物,其他所指还有很多,比如老虎就有“大虫”之称。晋代干宝作《搜神记》,其中讲道:“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原来不肯吃人的老虎只能以“虫”名之,何其善弱。少时读《水浒传》,记得有“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以及武松行至景阳冈酒力发作,乃卧大青石上,“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的描写,才知道大虫是虎的别名。

马亦可称“虫”。《淮南子·修务训》说:“马,聋虫也,而可以通气志,犹时教而成,又况人乎?”尝读《容斋随笔》第四笔第六卷,有《草驹聋虫》一篇。洪迈释这一词条,引用了《淮南子》中的注解:马,五尺以下为驹,因在草地上放牧,所以叫草驹。又说,马是有形体的,它不能接受教化,它之所以可以供人驾御,是驯化的结果。马,又叫聋虫。马通人性,可以理解人的意向,但仍然有待人的驯化,只有经过驯化,才能供人使用。洪迈先生赞叹说,将马称为“聋虫”,这叫法多么新奇呀!

蛇更可称“虫”,是为“长虫”。歇后语“长虫吃棒槌——直脖子了”“长虫吃蛤蟆——囫囵吞”,说的就是蛇。《山海经·南山经》记有“猨翼之山多蝮虫”,这“蝮虫”又叫“虺”,是上古传说中的一种毒蛇,据说雄性的虺有九个头,极为凶恶。

更为有趣的是,人也是虫。古人用虫泛指一切动物,并把虫分为五类:禽为羽虫,兽为毛虫,龟为甲虫,鱼为鳞虫,人为倮虫。《大戴礼记·易本命》载:“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孙希旦解《礼记·月令》也说:“凡物之无羽、毛、鳞、介,若鼃(蛙)、螾(蚓)之属,皆倮虫也。而人则倮虫之最灵者。”倮虫就是裸虫,是说人身上无羽、毛、甲、鳞,但仍与虫豸同属。人的身上,其实是有毛的,只是不像禽兽身上的毛那么密集罢了,因而我们刚刚出生,母亲总会谦虚而欢喜地对人说,我家养了一个小毛虫。

来源: 语文报高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