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升管 别把村官不当长 会计的权利与利益,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我的眼里只有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我的眼里只有娃(村里所有的孩子都是我的娃)

我的眼里只有娃

第五章 升管 别把村官不当长 会计的权利与利益

五斗村村委会要改选了,要增加一名会计。老会计出了经济问题,孩子多,负担重,挪用公款十五块钱,还好发现得早,组织上立即免去了他的职务。

会议正在村委会进行。

少桂是会计的强有力的候选人。“他有几样好的条件:第一,年富力强。年轻,男人,才二十四岁。

“第二,阶级好,出身贫农,赤贫,孤儿,阶级觉悟高,阶级基础牢靠。

“第三,共产党员,政治觉悟高,觉醒得早。

“第四,有学历,有水平,高中生。

“第五,工作经验丰富。已经当生产队会计这么长时间,干得不错,好几年了。

“第六,家里简单,就俩个人,两个人自己养自己,经济负担轻,没有经济压力,不会造成经济上的问题。所以,应该优先考虑。”村委会分管农业生产的黄金丘副书记搬着手指头,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尽管黄金丘没有上过一天正规学校,但多年的高级社、村委会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使他能够在笔记本上画出一连串符号,这些符号在别人看来是鬼画符,但却是他多年工作中模仿的字迹,有的是个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凭借记忆和想象,对于报刊阅读、简单的会议发言和记录,黄金丘是完全可以对付得了的。

但是书记和另外一名村委会干部也有自己的考虑,他们分别有自己的提名人选。“这两个人也可以考虑”,书记摸着自己闪闪发光的额头,喝了一小口茶水,慢悠悠地说。

书记也是一名苦大仇深、孤儿出身的农村老干部,解放前就参加革命工作了。

书记所说的两个人,一位是第三生产队的会计,另外一位是第六生产队的会计,只是他们的学历低了一点,小学,贫农,在生产队会计的职位都干了蛮长时间,年龄不算太大,四十多岁,但比少桂要大十几岁了。工作经验是他们的优势,但不是党员、学历低、年龄较大,还有前车之鉴,孩子多,负担重,是他们的劣势。

与会的村委会干部们争执不下,陷入了僵局。书记明显是要提拔本塆、第三生产队的会计,村分管财经的副书记则坚持认为应该叫第六生产队的会计上位。

大家心知肚明的是,第六生产队会计是财经副书记的亲弟弟。会议僵持着,大家都不说话。

最后一致意见:投票决定,以举手投票的方式,以得票数多的为当选人。于是,与会者准备举手投票。

这时,黄金丘副书记突然发表意见:“要是投票,应该全体村委委员到会。魏博钱副书记冇到会,得征求他的意见,得通知他参加投票!”

魏博钱是村委会分管副业生产的书记,也是解放前便参加革命的、初级社的老领导,老党员,德高望重,还识字,是关键的一票。

黄副书记的提议,很快便见了效果。投票立即暂停。有人站在村委会高地向枫树湾喊话,呼喊魏博钱副书记来村部开重要会议。

都是本乡本土的,一个村的都认识,枫树湾就在村委会附近。前几天感冒发烧,魏博钱向村委会请假在家。今天身体完全恢复,便起床干点家务。此刻,正在家门口翻晒稻谷,听到“请魏博钱到村委会参加重要人事会议!”的呼喊,便快步走向村委会。

不到二十分钟,魏博钱到了。稍做歇息,边喝茶,边大致了解会议情况,魏博钱便明了会议的内容和主要争议,开口道:“二队的会计黄少桂,年轻,身体好,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知识分子,党员,贫农,孤儿,有培养前途;其他两人也不错,但年龄大,干不了几年;家里孩子五、六个,负担重,容易腐败,前车之鉴,应该吸取教训;也不是党员,党性不足。”魏博钱的讲话是有分量的。讲完,他环顾了四周,表态:“我赞成用黄少桂同志!”

于是,两票之差,少桂便当之无愧地成为村干部了。得知这一喜讯的时候,先艳正在田间锄草,村民们不断地向她道喜。“少桂家有当官的祖坟!”村民异口同声。

“小娘,叔叔当了财神爷了,你就是财神爷的爷了!”黄运生笑眯眯地对先艳说道。先艳心里乐滋滋的:“我哪里管得了你叔叔,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晓得男人家的事。当不当官没有什么,只要平平安安过日子就好了!”。

一旁的大桂若有所思,慢慢地问一旁的黄玉四道:“当的什么官呢!”“天大的官!”玉四不屑一顾地回答道。

“关你么事呢!你那么关心!”二嫂显然对老公的问话不太认同。

其实,按照分工,少桂在村委会主要从事出纳岗位的工作。但村民并不清楚会计和出纳的区别,认为都是会计。于是,大家都喊少桂为“黄会计”或者“会计”。

当然,黄会计不仅仅管大队的钱物,还得附带兼管村委会小食堂的仓库及其进出物资、凭证。村部小食堂平时有村委会干部、村小学老师和村机务队、副业队等二十几人就餐,碰到村委会召集各小队干部开大会,或者县上、公社下来领导检查工作,得顺道就地用餐,就餐人数更多一些,最多时有百余张嘴吃饭。

“有人便有事,有事便有责!这便是人事,责任!”刚刚接手工作,少桂心里总是忐忑不安,担心工作做得不周到,不好交差。

黄会计兼职负责仓库的大米、面粉和油料、柴火的保管、记账与称量。

依照上级尤其是村里的管理规定,进仓的粮食由每个生产队负责送到大队保管室称量、保管。称进仓的时候是由一杆木杆称的。木杆称在打做的时候,本身有意识地有一些盈余,也就是说名义上100斤,实际有102斤,如果不是平称,甚至上实际重达103斤。反正是公对公,没有人在意这样的误差。

同样,根据规定,在粮食保管过程中,可以减去部分自然损耗。计算方法是,粮食数量的减少=入库量-出库量=水杂减量 自然损耗。

自然损耗=粮食数量的减少-水杂减量。

水杂减量=(入库水分杂质%-出库出库水分杂质%)X入库量。

自然损耗率=自然损耗/入库量。

保管损耗率(自然损耗率)根据储藏时间有限额。以100公斤水分15.5%的稻谷为例,100-100*(15.5%-13.5%)*1.2=100-2.4=97.6。也就是说100公斤15.5%水分稻谷折合13.5%水分后的数量为97.6公斤。超过了,就得找原因,追究责任。

自然损耗包括风干、虫害、鼠耗。每隔一段时间,比如以一年为时间单位,可以减少总量的3%。而在从仓库往外称量到食堂做原料的时候,也可能有一定的损耗,可以少称1%,也就是说经过三次把关,三次扣除,比如按照103斤算100斤进库,每一年扣除鼠害、虫害、自然损耗扣除3%,也就以97%计100%。这样通过三次的会计计算,100斤可以变成实际上的93斤。

而事实上,如果保管得好,比如经常动手抓老鼠,塞鼠洞,杀虫,翻晒,可以大大地减少或者杜绝鼠害、虫害及其损耗的。

同时,如果和送粮食的生产队预先安排妥当,按照实际使用量与使用进度的要求,粮食库存时间比较短,先进先出,短时间内也不会有明显的风干、变质而减轻重量的情况。所以,做保管员时间长了,实际粮食会有盈余,而账面上并不存在这笔粮食。相反,如果保管员不负责任,懒惰,而鼠耗、虫耗严重,仓库漏水导致粮食发霉腐烂,年耗损达到10%乃至更多也是不成问题的,可能会出现账面上有粮食而实际上没有的情况。

当然,这便是保管员有利可图、极易造成腐败的地方。

黄会计一心扑在工作上,做账,塞老鼠洞,修建屋顶,杀虫。几年下来,便眼见着仓库的粮食盈余起来,而账目上基本上是零了。也就是说,粮仓的余粮都是多余的,可以悄无声息地自由支配!

隔壁邻居,黄玉四看到少桂忙忙碌碌的得意神情,一脸的不屑:“我也是中学生,初中,你的那份差事我也能干的。黄金丘也是我的叔叔!”

“有人便有事,有事便有权!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走着瞧,我等着看你的好戏!”黄玉四心中满满的妒忌与恨意。“先让你干一干,我还是有机会的!”想到这里,黄玉四又是满脸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