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张氏出清河!

摘要:张姓是我国第三大姓,但历来对其起源地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在运用引证文献、查阅谱牒等传统方法的同时,结合区域历史地理状况,对张姓起源地进行研究,进一步印证了“清河说”。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张姓人口历史上的迁移扩散和现今的地理分布加以粗略的梳理,以期对我国张姓人口的来龙去脉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

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一、张姓的起源;二、张姓的迁移;三、张姓的分布。今天发布第二部分,第三部分随后外发,敬请各位关注。

张姓的起源和历史表格(张姓的起源迁移与分布)(1)

姓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开展姓氏文化研究,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近些年来姓氏文化研究越来越引起关注和重视,许多地方和研究部门都把姓氏寻根当成文化资源,积极进行开发,并由此带来了姓氏文化研究的繁荣。

目前,我国还在使用的的汉姓达三千多个。在我国众多姓氏中,张姓是最具影响力、历史最悠久的姓氏之一。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数字,张姓人口约为84800000人,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07%,位居全国第三。此外,在海外约有张姓人口2000万人。

张姓的起源和历史表格(张姓的起源迁移与分布)(2)

二、张姓的迁移

由上可知,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青阳”,古地在今河北清河一带。之后张姓一直默默无闻,氏族的迁徙路线也不明了,可能已迁入山西。直至西周宣王(公元前827一前782年)时期,在陕西地区才又出现了张姓的踪迹,在出土的这一时期青铜器皿上铭有“张伯”、“张仲”字样,他们是西周的贵族。张仲辅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兴。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区[3]。

对于张姓家族来说,迁徙发展是永恒的。到了秦汉时代,转战千里的兵卒铁流、兵祸天灾造成的流民大潮、祸福旦夕的政治风云等等这些无可奈何而又无法抗拒的因素,推动着张姓先民们迁徙的脚步,而战后统一局面的形成和社会的安定发展,更需要繁荣昌盛、人丁兴旺的张姓家族自己去追寻新的生活空间。因此,到西汉末年张氏家族从中原地区分迁到全国很多州县郡国,并形成了好些名门望族。下面我们从西汉之际开始,来概说张姓家族迁徙的路向和大趋势,并追寻其近两干年的发展历史。

张姓的起源和历史表格(张姓的起源迁移与分布)(3)

(一)四周辐射

两汉之际,张姓家族迁徙的出发点大体来讲是中原大地和关中地区。中原是由张姓祖居的古冀州辐射而形成的,关中长期以来则是中央政权所在地,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因而集中了较多显赫的张氏大族。家庭的迁徙受到各种必然与偶然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有时候带着选择,有时则是盲动,更有出于无奈被迫的缘故,因此其行动是千变万化的。但综合考虑其千余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张姓迁徙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由中心向四周辐射。大而言之,总的趋向是以中原和关中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周拓展,辐射到全国各地。小而言之,具体到某个州县也是这样,先是以某个城镇,或以某个村庄为据点,然后向四邻城乡拓展。另一个特点是每一次大的迁徙行动都与政治有关,大多数时候是无奈的、被动的。

(二)南下大潮

第一次起于永嘉之乱。

自公元4世纪初叶永嘉之乱爆发后,西晋政权很快灭亡,国家再度处于长期的分裂之中。张姓先民活动的中心中原和关中地区,在长达二百七十余年的时间内,始终处于战乱之中,尤其是“五胡十六国”时期,他们的生活环境遭到了极度的摧残。为了求生,他们和北方其他姓氏的人民一起背井离乡大量南迁,形成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人口大流徙。如方城(今河北固安县西南)人张韪在东晋初年就被迫离弃居留六世的家园,带着妻儿随晋元帝南迁到建业(今江苏南京)附近安家落业。而他哥哥的后裔,在战乱中苦苦地撑持着,又坚持了三代,到其曾孙辈张安之手上,已是东晋与南北朝之际了。张安实在忍受不了这长期的战祸之若,也只得率族人南迁襄阳(今湖北襄樊)。在整个东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的张姓大世家和其他汉族世家一样,为了逃避落后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的统治,往往带领族人成百成千地集体南迁。为了安置他们,东晋和宋、齐、梁、陈等南方政权都照他们原籍的州县郡名设置州郡县来管理他们,这就是与这次移民大潮相伴而生的著名的侨州郡县制。

第二次起于安史之乱。

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激战八年的安史之乱,给全国人口最密集的中原地区带来极为惨重的战争破坏。与此相反,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虽也屡有战争,但都很快结束,破坏程度要小得多。而且,南方物产丰富,土地充裕,无疑是躲避战乱的最好去处。于是张姓族人和北方其他姓氏的人民一起在战争的驱迫下,纷纷向南逃难。此后的藩镇割据、黄巢起义和五代纷争,都引发了一定规模的南迁浪潮,特别是唐末黄巢起义之后的人口南迁,规模远过于安史之乩。此次移民潮,止于五代结束,持续近两个世纪,影响十分深远[8]。

第三次起于靖康之难。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几年问,战祸遍及几乎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造成了惨重的破坏。靖康二年春,北宋灭亡。五月,康王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后定都临安(今杭州市)。在求生欲望的驱迫和南宋政权号召下,张姓族人和北方其他姓氏的人民纷纷向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迁徙。蒙古军占领北方后,迫使民众又大量南逃,直至宋亡。持续一个半世纪,人口南迁规模极大。

在南移的大潮中,南方地区还伴有张姓东移或西移的行动。南宋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好些名门望族往往东移以迁就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抗金名相四川绵竹人张浚就东迁湖南宁乡,经过数代发展,成为大族。

(三)涌向西北

张姓向西北的大迁徙,开始于 zenme 东汉末年。其间天下大乱,中原、关中等地很多张姓族人西进到张理建立的汉中地方政权的辖地避难。这批人中,有一些又追随降归曹魏政权的张鲁。更大一次迁徙是“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期,十六国政权,多数是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而且政权更替频繁,征战仇杀不断,因此,中原、关中等地的张姓族人和其他人一样,除了南下之外,就是西向到张轨建立的前凉政权避难。在前凉辖地形成了很多的张姓“大族”。仅《晋书·张轨传》中提到的张姓大臣将领就有31人,其中“凉州大族”晋昌张氏张镇、张越兄弟大有取代张轨之势。”

(四)走向西南

张姓向西南地区的移民最早见于公元前316年,秦国惠文王派张若为蜀国守,组织秦民万家人川。

今云南、四川的白族张姓,相传是战国时期从陇西迁来的,估计就是张若组织的移民。此后代有张姓移人,并且主要是从关中、陇西地区而来。隋唐以前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关中地区,每逢战乱或宫廷政变等大的变故,京畿地区的张姓显贵就往往随朝廷走蜀道避难西南。如唐国子监祭酒张磷就是在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因避农民起义军随僖宗南迁成都的。张姓族人从外地进入西南的第一站一般是今四川地区(明清也有从贵州、云南进入的),然后向云、贵、藏各地迁徙。

(五)进入关东

与唐代同时的渤海国有很多张姓贵族。五代初年渤海国民为契丹所逼,纷纷向我国东北边境方向逃遁,有些张姓族人也就随之从渤海湾地区北上关东。到代替契丹而起的辽金时代,东北地区渤海族张氏就成为大姓,以至有一些其他姓氏的人都要改姓张。这个时期张姓名人很多,辽代有朝阳人张孝杰、沈州(今沈阳)人张琳;金代有由高姓改姓而来的辽阳人张汝霖、张汝弼兄弟,他们都是名振一时的文武大吏,金代术年还有锦州人张鲸、张臻兄弟割地称雄等。明清时有好些契丹、女真、满族人改姓为张,他们跟随马队征地而流徙东北各地。

今东北地区的张姓还有一些是内地主要是山东、河北各地闯关东的人的后裔。闯关东的人多半是因饥荒战乱而逃荒避难的人,他们或拖家带口,寻觅生存之地,或与当地土著人通婚,其创业立家更为艰难[9]。

参考文献:

[1]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起源[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40.

[2]钱文忠.钱文忠解读百家姓[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95.

[3]曹阳,金柯.中华姓氏丛书·张[M].香港:中华书局,2002.20.

[4]赵杰.天下张姓出清河[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9.35—36.

[5]编委会.邢台历史文化词典[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50.

[6]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23.

[7]竺可桢.竺可桢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475—477.

[8]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146—289.

[9]邓洪波.中华姓氏通史·张姓[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64—70.

[10]袁义达.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69—83.

注:本论文系,“天下张氏出清河——历史地理视角下的张氏宗族文化研究”课题成果之一。

文章作者:杨印书为邢台学院地理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张秀兰为邢台学院地理系主任、教授。

张姓的起源和历史表格(张姓的起源迁移与分布)(4)

张姓的起源和历史表格(张姓的起源迁移与分布)(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