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神雕侠侣》里,杨过习武,早期的问题在于贪多求全,博而不精。

后来在剑冢得到了独孤求败的玄铁重剑,并在神雕的配合下,杨过功力大增。但这把剑的厉害之处不在于锋利,恰恰相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金庸先生在这个道具上玩了一个花招,把这把剑变成了训练工具——这把剑就是一个重约88磅的大哑铃。

放在健身房里,这是一种抗阻训练。最后练出来的,现在叫“肌肉”和肌肉记忆,过去叫“内功”和剑术。

武侠小说里大块肌肉男是被歧视的对象,施瓦辛格那样子在我们的江湖里是成不了大侠的……通常是被大侠痛扁的对象。

干枯瘦小的老头儿多是绝顶高手。

2、

借助重剑,杨过练好剑术,更重要的是练好了内功。后来接着升级,不是超重剑,而是木剑。拿着木剑对着海浪扑刺,一干就是六年;左三年,右三年。

这就是说,每逢天文大潮期间,杨过的训练强度要加码。

说到木剑,我不由得想起一款古早的游戏:《仙剑奇侠传》,李逍遥初出道就是一把木剑。可惜,他不是杨过。如果是,那款游戏设定的体系在开局就会被打崩溃。

再后来,杨过到了boss级,连木剑也不要了,这叫“无剑”。当然,瞅准空档给人一巴掌,把脸打得啪啪响,是规则允许的;无剑,但可以用掌,“黯然销魂掌”。

这是最高级别的技能,也是非常耍帅扮酷的技能;侠客出门不带剑就像现在有人出门不带手机一样,那是顶级的牛人。

你观察过生活中不带手机的都是什么人吗?

3、

杨过从重剑到木剑、到无剑的升级过程,表明了金庸先生对冷兵器时代最高层级武学的向往:止戈为武,铸剑为犁。

这套装叉的做派,热兵器时代也被继承下来了,好莱坞的电影里,最后决战的主角通常会丢下枪械比拳脚。由此你在杨大侠身上感受到文化自信了吗?杨大侠出门根本不带武器,巴掌也只带一个左手的。

武学中的无剑胜有剑,佛学中的色即是空,马前首富对钱不感兴趣,都是哲学概念,就是《红楼梦》里那副对联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4、

说到底,习武也好,看碟也好,读写也好,都跟杨过的成长一样,需要“刻意练习”,到了一定程度,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眼前有码,心中无码;纸上无字,心中有字——

这便是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蓄》中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神雕侠侣杨过在哪里练的神功(杨过是怎样做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