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岁研究养老金,是一般人会有的清醒。

就像30多岁开始记账、开始攒钱、开始投资一样。

因为你开始明白,如果不从小处留心与改变,人生的境况不大可能产生大的变化。

你也开始意识到,人生的财务结果,是人生结果的重要衡量标识。

你一时再风光、威信再高、成就再斐然,如果不搞清楚自己的财务状况,总是“活在当下”,生活总会在某一瞬间坍塌,体面全无。

而这样的瞬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不伴随财务的觉知与梳理、规划,只会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假设站在35岁的人生路标上,以55岁退休来计算,你知道退休之后,每月能拿多少退休金吗?

而这个金额,足够你每月花销、给1个或2-3个孩子零用钱、还能有些结余应急吗?

我们来看一下养老金的计算原理。

每月到手养老金 = 月个人账户养老金 月基础养老金

月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余额/计发月数

月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所有职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缴费年限*1%

年薪50万退休金能拿多少(35岁月薪2万退休金能拿多少钱)(1)

也即,每个人退休后每月的退休金来源有两部分,一部分是自己养老金账户里出的,一部分是社会基础养老金账户里出的。

1、月个人账户养老金

这部分比较好理解,就是你工作期间由你和单位累计缴纳了多少养老保险金,再除以计发月数——一个在你退休期间平摊的时间范围,来计算得到的。

1)个人账户余额:累计缴纳了多少养老保险金。有两个影响因素,一是基数、二是比例。不同社会保险的缴费基数是一致的,但比例不同。以北京市为例:

养老金缴费基数:自2022年7月起,北京市2022年度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月缴费基数上限确定为31884元,月缴费基数下限为5869元。

大多数都是按工资作为基数全额缴纳,月薪高于缴费基数上限的,则按上限缴纳。但也有的公司按最低,也即缴费基数下限缴纳,差别很大,谈薪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

养老金额缴费比例:目前北京地区的比例是单位16%,个人8%,合计是月工资的24%。

2)计发月数:也即将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摊到退休后每月的那个月份数。不同退休年龄的账户余额分摊月份数不同。如果55岁退休,余额按170个月摊到每月,如果60岁退休,则除以139个月。详见下表。

年薪50万退休金能拿多少(35岁月薪2万退休金能拿多少钱)(2)

有意思的是,如果这个人活过了这个默认寿命,按照当前的做法,可以继续领取这个平摊后的每月份额。也即你40岁退休,发过了233个月之后,还可以按照退休前账户余额除以233之后的数额继续每月发放。

我们简单对比一下,如果50岁退休时的余额是50万,60岁退休时的余额是60万,50岁以后每月拿到2564元(50万/195),60岁以后每月拿到4316元(60万/139)。但拉齐到71岁的寿命的话,50岁退休总共拿到个人部分退休金96.6万(2564*(233 (71-59)*12)),60岁退休总共拿到个人部分退休金就是自己退休时的初始余额60万。

当然,这样计算没有包括再未退休的10年挣得那部分。10万对应20%养老金比例的话,这个60岁退休的人的年薪应该在50万以上(10/20%),扣除税,应该跟50岁退休的人在同期整体拿到的数额是一样的。

但是,这部分是晚退休的人自己挣的,而早退休的人则是从社会整体部分调剂过来的,性质完全不同啊。

那么2万的平均月薪,退休时个人账户部分的每月养老金能有多少呢?

这里假设2万是你工作期间的平均薪资,而且始终没有触碰缴费基数的上下限,养老金缴纳比了也保持不变,那么,如果25岁开始工作,55岁退休,工龄30年,每月个人账户部分养老金等于10164元 (2万*24%*12*30/170)。

2、月基础养老金

这部分基础养老金来自统筹账户。它的计算过程有点复杂。

我们从无到有地构建它,方便你理解这其中的逻辑。

这部分数额与这几个数值相关:

1)本地区上一年度在岗职工的月平均工资

2)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3)缴费年限

首先,每年的基础养老金都会根据上一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计算,所以虽然你退休了,你的一部分工资也是会不断变化的,它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红利。

每年有关机构会披露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拿北京2021年平均工资举例(见下图),平均年薪为20.15万元,折合月度为1.68万。

年薪50万退休金能拿多少(35岁月薪2万退休金能拿多少钱)(3)

接下来是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就是你工作期间每年的月平均工资,与那一年当地的月平均工资的比值,体现了你的工资较平均工资的倍数(当然,比平均工资少就是分数)。这个比例相当于在你的养老金计算过程中还原了你工作当时的薪资地位,在退休后帮你维持这个优势(或劣势)。

比如你月工资2万,当地平均水平每月1.2万,2万/1.2万就是1.67倍。然后,你工作期间每年工资在变(或不变),当地平均水平也在变,每年求得的比例(或分数)在你的工作期间求一个平均值,就是这个指数了。

如果你工作期间每年保持和平均工资同样幅度的变化,则这个倍数基本是不会改变的。但更常见的情况,是你的薪资在工作的后半段就开始停止增长甚至不断降低,而社会平均薪资始终在上涨,所以在后面阶段,你这个指数会趋近甚至小于1(真的成了分数!),而平均下来,你年迈力强时的优势会被削弱一些。

有了这个指数,再乘以你退休前一年的当地平均工资,得到的结果叫它“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比如,1.67*1.2=2。

这时再来看基础养老金部分的公式:

月基础养老金=(当地上年度所有职工月平均工资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缴费年限*1%

也即,(1.2 2)/2*缴费年限*1%,(1.2 2)/2等于1.6,你曾经的优势又被摊薄了一点。这些操作使得退休后的收入差距较退休前会小的多。

但是,如果你曾经薪资一直较低,或者社会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向好变化,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又或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那社会对你在这部分计算规则中就体现了补偿因素。

说到这里你应该也能理解,为什么已经退休的父母、爷爷奶奶,退休金还有涨的,因为是受其中一个关键参数——当地平均薪资每年水涨船高的影响。

回到我们的例子,如果你25岁开始工作和缴费,55岁退休,工龄三年,工作期间假设个人指数不变,一直保持在社会平均薪资的1.67倍,那么基础养老金部分最后的数额是(1.2 1.2*1.67)/2*30*1%=4806元。加上第一步计算的个人账户平摊的每月数额,每月的养老金合计为14970元(10164 4806)。

那么,退休前不同薪资水平的,退休后的差距还能维持吗?

我们来看一个平均月薪1万和月薪3万的。参考同样的假设,他们退休后每月养老金数额为:

月薪3万:3*24%*12*30/170 (1.2 1.2*2.5)/2*30*1%=1.5 0.63=2.13万

月薪1万:1*24%*12*30/170 (1.2 1.2*0.83)/2*30*1%=0.5 0.33=8294元

这里引入一个概念,来衡量退休与上班期间的收入差距,叫养老金替代率。

养老金替代率=退休后的每月退休金/退休前的工资

三个人的养老金替代率为:

月薪1万:8294/10000=83%

月薪2万:14970/20000=75%

月薪3万:21300/30000=71%

由此我们得到两个结论:

1、薪资越高的人,退休后较退休前的收入落差越大。

2、退休前与退休后的薪资差距被拉小。

以上的结果,与你的预期一致吗?你又有何思考呢?

我是大简,跟你一起守住钱,提高金钱流动的觉知,过不糊涂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