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群众印象

‍回成都的飞机上,旁边坐了个白胖子。他可能是以前到过成都,平飞以后忽然从安静的瞌睡中惊醒,情绪饱满,眉飞色舞,反跪在座椅上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后排同伴演绎成都印象。

偷听了一回,发现他的着眼点有三:

1. 成都人天天吃火锅;

2. 成都男女老少都自称老子;

3. 成都女孩特别漂亮。

他的同伴们都很给面子,不但听得津津有味,还反复确认“真的吗真的吗?”

看在他们关于最后一点的真知灼见,我本来也不是不可以原谅他们没见过世面。但随着他们谈话气氛的愈发热烈,白胖子的动作也越来越大,掌风过处,几乎掀翻我的刘海。

贵州人说老子什么(那些喜欢自称老子的四川人)(1)

这就不能忍了。

恨不能直接告诉他们:

老子们早饭都吃火锅,漱口都用牛油!

话到嘴边......又咽了。对方人多势众,只这一个白胖子就可以轻而易举秒了我。我只能跟自己跟自己较劲,吃飞机餐掉了一大坨老干妈在白T恤上,下机的时候遮遮掩掩行为鬼祟。

2

自我认知

刚毕业的时候我跟好朋友林小彤同住。那时年轻,穷得厉害。除了周末逛街,平时也没什么别的娱乐活动,基本就是缩在一起看“我猜”和“康熙”。然后我发现大小S真的很喜欢自称“老娘”。

对此我非常听不惯,感觉这两个字太过市井太过恣意。

贵州人说老子什么(那些喜欢自称老子的四川人)(2)

后来眼见“老娘”二字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半边天流行开来,我疑惑地问林小彤:

“为什么我们从不说老娘?”

林小彤扬起秀气的小瓜子脸,傲娇地扁了扁嘴角:“因为我们都说老子。”

做为一个文明、高雅、恬静、系出名门的成都闺秀,我认真回忆了一下。

嗯,好像是有这么回事。

贵州人说老子什么(那些喜欢自称老子的四川人)(3)

父母师长上级面前自然要避讳,但同学、朋友之间,大家熟人熟事的,彼此老子来老子去,没谁觉得占了或被占了便宜,心平气和胸无芥蒂。对外还可以结盟称老子们

初中班上有个李姓男生,上历史课睡觉,被老师拎起来提问:“老子姓什么?”他大声回答:“老子姓李。”我们哄堂大笑,他理直气壮地继续大声说:“笑什么笑,老子本来就姓李!”

老师很气,但又挑不出错打不出喷嚏,只能罚站泄愤。

3

历史由来

那么何以四川人喜欢自称老子呢,肯定还是有点来由的。没道理无论性别无论年龄,忽然某天早起兴致一来,大家都决定集体当爸爸。

据专家考证,汉、晋时代的古人常把“老子”作自称,含有自谦之意,与“老夫”、“鄙人”、“在下”、“不才”等意思相当; 而蜀人称老子在宋朝特别风行。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四川眉山人苏轼说:

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

用现代四川话讲也很霸气:

吴中四桥,随便报老子名字!

而他的好哥们黄庭坚也不让人后,宦游四川,也曾在宜宾说过:

老子平生,江南江北,爱听临风笛。

老子这辈子就是喜欢听人顶风吹笛子!

陆游也是,不要以为他只在绍兴错错错,莫莫莫。要知道老先生在成都呆了不少年,任蜀州通判代理知州事务。平舌音卷舌音能否区分不得而知,但喜欢自称老子是毋庸置疑的:

老子馋堪笑,珍馐忆少城。

老子好想回成都弄顿火锅哦!

老子今年懒赋诗,风光料理鬓成絲。

老子今天懒得更贴!

老子舞时不须拍,梅花乱插乌巾香。

老子想咋个跳就咋个跳!

可见,四川人以老子自居由来已久,不足为怪。

另外,拜金庸先生所赐,读过笑傲江湖的人都知道青城派尽是奸险小人,说话都是格老子格老子的。

但川东人民说了,这就是感叹词,意思是“天王老子呀”,跟什么“老天爷啊”、“天哪”、“Oh my God”作用一样,完全不带脏。

不过金大侠的话本来也不可尽信。既然他可以让南宋年间郭靖的老爸郭啸天吃明朝才有的花生米,当然也可以认为自称老子就是“说话不干不净”。

所以,说自己的老子,让别人听去吧。

老子虚过哪个。

贵州人说老子什么(那些喜欢自称老子的四川人)(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