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听力?

很多人在听到这个称呼的第一反应应该就是摸摸自己的耳朵,或者指着耳朵说这就是听力有关的重要器官。

对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建议(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到底能恢复到什么程度)(1)

对大多数动物而言,听觉系统始终在所有感官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这是它们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手段,比如羚羊就有着非常发达的听觉系统,可以保证它们在觅食时有效躲避捕食者的袭击。

那我们人类的听觉系统是怎样的呢?

人类的听觉系统由外耳中耳内耳三大部分组成。

最外面的我们叫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部分主要是骨膜,听骨链等部位,至于内耳部分则是由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组成,耳蜗是感受声音的,前庭和半规管是感受位置的。

耳朵既是一个听觉器官,也是一个平衡器官,当内耳发生损害的时候,听力会下降,前庭和半规管有问题的时候,会产生平衡失调,就是头晕、行走不稳等问题。

大家应该对助听器有一个大致的印象吧,其实那就是“人工耳蜗”,主要是通过外界声波的传导震动,来让听障人群感受到声音变化的。

对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建议(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到底能恢复到什么程度)(2)

一般来说,普通人的听觉范围是20HZ-20KHZ的声波之间。就是说低于20赫兹的声波,一般人类是听不见的,同时高于20khz的声波人们也是听不见的。

但是听障人群的听觉范围可能会因为听觉器官受损程度不同以及听力衰退情况的不同,从而产生“千人千耳”的问题。

听障人群面临的尴尬现状:语言

除了对声音感知得不明显外,听障人群还面临一个相当难堪的现实:语言能力非常差。这不是夸张,而是他们所面临的一个尴尬现实。

因为语言能力的差,所以听障人群有一个几乎被整个社会广泛认同的称呼:聋哑人。尽管这个词更多是指那些听力损伤程度较重,从而无法正常表达的人群。但是,在很多人眼中听力障碍与聋哑其实是划等号的。

对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建议(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到底能恢复到什么程度)(3)

如果说听力损伤程度较重的情况已经无法重新获取语言,那么那些听力损伤程度较轻的孩子可以重新拥有语言吗?可以,但很困难,需要家庭和专业机构的及时介入。

但是,由于整个社会长期的“误解”,导致很多听力损伤程度较轻的听障儿童也无法得到重视,甚至在社科院的一篇关于听障儿童家庭的调查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回答。

那是一位三线城市的妈妈,一家五口中三个人都是听障人士(两个孩子是遗传),在被问及为什么没有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做专门的康复训练时,这位妈妈疑惑地问道:“耳朵聋了还能说话?”

在她的认知里,似乎耳聋就等于是听力障碍。所以,直到两个孩子都已经十一二岁了,她才从调查员的口中第一次知道原来有些听障人群是可以讲话的。

但可惜的是,她的两个孩子已经错过了最合适的康复时间,留给这个家庭的,或许仍是手势和无所不在的,写满各种注意事项的纸条。

对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建议(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到底能恢复到什么程度)(4)

听力障碍语言康复,能帮助儿童到什么程度?

目前国际医学界对听障问题通用的治疗办法就是婴儿期手术 恢复 专业的语言纠正,这是因为对部分先天性听障儿童来说,在婴儿期的手术可以大幅降低听力损伤带来的危害,延缓听力损伤的程度。

一般来说,专业性的语言机构会根据听障儿童本身的语言情况制定方案,但在这之前,还需要对听障儿童进行一个评估,评估的内容包括认知、敏感度、语言接受能力、交互能力等等。

专业性的听障语言矫正不仅能够帮助儿童对语言功能的全面恢复,还能通过语言刺激、语言引导、行为辅助以及心理康复等手段,对儿童的性格、心理以及其他方面进行恢复。

因为很多听障儿童由于长时间缺乏正常的表达和社交,所以他们的性格会在长期压抑中变得相对偏激,这时候就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介入,否则可能会形成暴力、极端的性格。

对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建议(听力障碍儿童的语言到底能恢复到什么程度)(5)

写在最后,算是好消息

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提案,希望可以将助听器、人工耳蜗纳入医保,尽管目前这项提案还未完全通过,但与听力障碍有关的29项“福利”已经开始推广,尤其是聋儿的测试医治费用正在逐步纳入各地政策的补贴当中。

这是好消息,我们也希望这样的好消息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