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还是‘斯人’”的争论不断。据统计,支持“斯人”的占多数,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人员表示,其出版的历来版本都是“是人”。

斯人也是什么意思(是人或斯人)(1)

来自 上游新闻

不过古籍各版本“斯人”“是人”都有,现代大众传播中“斯人”较多。笔者认为既然古籍都有“斯人”、“是人”两个版本,且“斯”和“是”在此处意思也都一样,就没太大必要讨论谁更正确了。

笔者反而对此文其后的“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更感兴趣。记得初学此文,在理解这段话的时候,总是觉得很别扭,而且总是觉得这段话很难翻译,勉强记住它的翻译,很快又会忘掉,不知道大家在初学的时候是否有这样的困惑。

最近,翻阅资料,发现对“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有探讨空间。媒体对此的报道甚少,目前只有《北京日报》有过一些报道。查阅学术文献,最早可以找到《中学语文教学》1986年第5期)中任志的《关于<孟子>中一处标点的质疑》。

斯人也是什么意思(是人或斯人)(2)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当然,和“是人”、“斯人”之争一样。对“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句读(断句)也有“两派”。一派认为是“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也是目前教材里的版本,下文称之为“现行版”;另一派则认为应该是“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下文称之为“对称版”。

支持“现行版”的文章有:陈新的《“行拂乱其所为”再辨》(语文学习,1994(03)17-18)、霭堂的《“行拂乱其所为”解》(临沂师专学报,1990(03)85)、许锦培的《“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漫议》(抚州师专学报,1988(02)86-89),等等。但他们对“行拂乱其所为”的“行”字义有不同看法。陈新、霭堂把“行”译作“且,又;而且”,许锦培认为“行”的意思是“接着,随着”。

支持“对称版”的文章有:金友博的《<孟子>“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断解》(文献学与研究生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古典文献学丛刊第三卷)2003103-104)、李家邦的《关于“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句读及释义》(语文学习,2005(06)26-27 1)、王文贤的《读<孟>新解之一——从“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之句读说起》(苏州教育学院学报,1997(04)43),等等。他们从文字结构、句式、语言美感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才是最佳断句,“行”放在前句,与“身”组成“身形”,句意清晰,结构工整。

笔者认为,争论的焦点都在“行”这个字,然而“现行版”的“行”字,放在后句,显得突兀,缺失美感。更重要的是,“行”字放后句,导致语义不明,很难理解。所以我更倾向于“对称版”。

大家可以对比一下“现行版”和“建议版”的翻译:

现行版:穷困他的身子,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对称版:使他们身体行动缺乏资粮,使他们所做的事情受阻不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