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星长江沉船事件(东方之星长江沉船祭奠)(1)

7日,“东方之星”号客船遇难人员家属在长江边哀悼亲人。 本版照片均由新华社发救援现场举行哀悼遇难者活动官东看望他救起的幸存者朱红美搜救人员在整理出舱的遇难者遗物

时光凝滞,长江呜咽。他们的故事戛然而止,虽然眼泪无济于事,却仍想以此奠一缕哀思。愿无后顾之忧,且无前行之愁。同胞,走好!

把手中的鲜花,抛进滚滚而去的江水之中,父母们的嘱托虽然来不及说,但子女们都会懂。愿过往的哀戚,化作未来力量。亲人,坚强!缅怀——为生命的祭奠

监利将建纪念馆

2015年6月7日上午9时整,凄厉的汽笛声响彻江畔,刺穿了所有人的心。

按照传统习俗,7日是“东方之星”遇难人员的“头七”祭日。沉船救援现场举行了哀悼遇难者活动,现场所有人员面向遇难船舶肃立默哀3分钟,现场船舶同时鸣笛3分钟,表达对逝者的哀悼。

一些遇难者家属在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的帮助下,陆续来到“东方之星”客船失事现场附近的江岸,遥望江面,为遇难亲人作“头七”祭。他们有的在岸边点起香烛,有的向江中抛撒菊花,有的大声呼唤着亲人的名字……

58岁的幸存者吴建强,在船舶汽笛拉响时,掩面痛哭。与他同行的老伴未能及时逃生,吴建强说:“各方全力投入救援,我也知道老伴回不来了,可我多么盼望着能再见她最后一面。”

在长江客船翻沉事件事发地湖北监利县,将建立一个纪念馆,以警示及教育后人。7日下午,湖北监利县县长黄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县有一个初步设想,欲建“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救援纪念馆与航行安全警示基地,已向上级进行了汇报,仍需广泛论证,但目前可以确认的是,该县将建一个纪念馆。

寻找——为生命的尊严

事发地下游全部纳入搜寻

截至7日18时,“东方之星”遇难者人数升至432人,有14人生还,仍有10人下落不明。

交通运输部要求各有关单位“不停止、不放弃”,将搜救与搜寻范围从长江中游扩展到长江下游1400公里远的吴淞口。

7日晚,搜救工作仍在进行。目前事发地下游的长江水域已全部纳入搜寻范围,江西、安徽、湖南、上海等地数千人的水面和岸上搜救队伍,利用船艇、直升机以及多种雷达设备开展立体式搜寻。

遇难者善后工作也有序进行。公安部专门派出9名专家,加上湖北省公安厅调集的专业人员145名,24小时轮班开展身源鉴定,湖北方面目前已完成本省境内搜寻到的412名遇难者遗体检验和434名家属血样提取工作,29对DNA已比对成功,后续比对工作,预计在两天内完成。

让我们记住这一刻

9点33分10秒定格

7日晨,记者看到南京油运公司“长江62016”拖船已经抵达事发水域。据海事专家介绍,“长江62016”轮主机功率1940千瓦(2640马力),完全满足将“东方之星”带离事发水域的要求。下一步“东方之星”将在“长江62016”轮的牵引下,被拖至附近一家沙市造船厂。

记者离开“东方之星”前,顺着楼梯向下走,看到三楼的客舱餐厅地面上,散落着沾满淤泥的麻将牌和沿途拍摄的景色照片。墙壁上,航行路线图指示着本该到达的目的地。二楼吧台后面,银色的不锈钢字体“东方之星轮”已经被泥土覆盖失去了光泽,一部红色电话座机的听筒吊在半空中仿佛发出最后的呼救……

“东方之星”驾驶舱内,记者看到墙壁上的时钟定格在9点33分10秒。

还有一系列疑问待解,马凯要求:

尽快拿出事件调查结论

东方之星翻沉长江后,留下一系列疑问。

事发当晚,湖北荆州市气象台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岳阳监利海事处也在事发前约半小时发布实施气象灾害类暴雨四级(蓝色)水上交通安全预警。那么,“东方之星”是否收到气象预警?为何不抛锚停航?

事发第二天,中国气象局确认沉船事发时段发生风力12级以上的龙卷风,但有专业人士提出疑问,事发时段发生龙卷风缺乏有力证据。

据船长以及获救船员讲述,“东方之星”从遇险到倾覆的过程仅仅经历了1分钟时间,遇险情况下,船长采取打左满舵操作,而这样的操作是否会带来隐患亦留下疑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6日上午在湖北省监利县召开国务院“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和处置工作组专题会议,安排部署事件善后处理各项工作。马凯要求,要继续抓紧开展事件调查工作,对基础资料、相关人员、事发现场等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取证,争取尽快对事件成因及性质作出经得起检验的结论。

(本版稿件均据新华社、央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