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牙齿有龋洞了第一步怎么治疗(小洞不补大洞受苦)(1)

1、什么是龋病?

龋病即是龋齿,就是老百姓口中的“虫牙、蛀牙”。是一种在细菌为主要病原体等多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对牙齿硬组织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病变会进一步向深层发展,可以感染牙齿内部的深层组织,引发牙髓、根尖周炎症,甚至颌骨炎症等并发症。

龋病可以发生在牙齿萌出后的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阶段的牙齿患病几率不尽相同。我国是龋病发病率较高的国家。5-8岁儿童患龋率会达到一个高峰,老年人由于牙龈退缩,牙根暴露,容易发生根面龋,患龋率达到另一个高峰。

2、龋病的病因?

龋病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公认的致病机制是1976年Newbrun提出的四联因素论。只有在细菌、饮食、宿主、时间的工作作用下才能形成龋洞。

细菌为龋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口腔内细菌种类比较多,常见的致龋菌主要是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和放线菌等。变异链球菌和放线菌的产酸力都比较强,可造成牙齿的局部脱矿,导致龋病病变,乳酸杆菌会加速龋病的进展。

饮食方面,很多父母都不让孩子吃糖,因为吃糖多了会得“蛀牙”。进食含糖较多的食物,糖可滞留于牙齿隐蔽部位,细菌利用糖代谢产生的有机酸可造成釉质脱矿,从而导致龋病的发生。我国近10年来的患龋率呈上升趋势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含糖食物的增多。

宿主 主要是牙齿和唾液两个方面因素,牙齿拥挤、重叠排列不整齐易造成牙齿清洁不到位,增加龋病的发生风险。唾液分泌不正常如分泌减少,或无法到达菌斑产酸的部位,都会增加患龋的机会。

时间 龋病的发展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从菌斑形成到牙质脱矿再到龋洞的全过程均需要一定的时间。

3、龋病对人体的危害是什么?

龋病对人体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受损牙齿本身,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还可导致一系列继发病症。

龋病早期大都没有任何不适,当主要症状是疼痛的感觉时,感染多已经波及牙髓,继续进展则发展成为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严重的根尖周组织感染若得不到及时控制,还可继发颜面部的严重感染,甚至危急生命。

龋及其有关疾病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影响往往被忽略,由于龋的慢性发病特征,早期不被注意,一旦发生症状,常需要较复杂的治疗过程和治疗费用。而且人有28-32颗牙齿,相关治疗的花费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是很大的。

或许这就是世界卫生组织曾将龋病列在肿瘤和心血管疾病之后,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病的理由之一。

4、龋病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初期牙齿表面出现无光泽的白色斑块或因为着色而呈现黄褐色,一般无明显龋坏。慢慢进展会形成龋洞,此时会对外界刺激,如冷、热、酸、甜、嵌塞食物比较敏感。

受到刺激会有酸痛,刺激去除后症状消失。龋洞比较大,龋损已经达到牙本质深层,用牙签等物体触碰有明显疼痛感,外界刺激出现的疼痛也会更明显,这时候如果仍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自发性疼痛,夜间疼等牙髓炎的症状。

5、龋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龋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针对龋损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早期釉质龋未出现牙体组织缺损的可采用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刷牙、牙线使用等有效清除菌斑,健康饮食,控制糖的摄入、减少糖的进食频率,定期口腔检查,使用氟化物等。一旦出现组织缺损,需采用修复治疗的方法。

临床上使用最多的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术,缺损较大时,可进行嵌体修复。

嵌体是一种嵌入牙体组织内部,恢复牙体缺损形态和功能的冠内固位体。嵌体具有机械性能良好和美观的特点,可以较好恢复咬合面形态和邻面接触关系,消除食物嵌塞。

6、补过的牙齿还会再发生龋坏吗?

补过的牙齿并不是终身不再发生龋病,在口腔卫生差,做不到有效清除菌斑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继发龋。或者牙齿其它部位发生再发龋。

此外,龋损范围清除不彻底,虽然牙齿表面看起来没有龋洞,病变继续进展,则形成牙髓炎等。

7、“小洞不补,大洞受苦”?

龋病的进展过程大都是缓慢的,一开始都是小洞洞,没有明显症状,非常容易处理,治疗费用也不高。一般一次就能治疗完成。

而发展到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的时候,患者往往会有“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的体会。这时候需要根管治疗,治疗过程复杂,难度加大,费用增加,就诊次数增多,治疗周期大大延长。

8、杀过神经的牙齿变脆了吃东西没有滋味?这种说法对吗?

杀过神经的牙齿,由于没有牙髓提供营养,再加上牙体硬组织的大面积缺损,牙齿的脆性增加,容易发生劈裂,一般情况下,医生都会建议对这样的牙齿进行牙冠修复,防止劈裂,延长牙齿寿命。

9、杀神经和根管治疗是一回事吗?

牙齿根管系统复杂,根管治疗是一项难度大、治疗过程复杂,对医生要求很高的手术操作,也是治疗牙髓和根尖周疾病常用的治疗方法。

包括牙髓摘除,即杀神经、根管预备和根管充填等几个步骤,所谓的“杀神经”仅仅是根管治疗中的一步。

10、龋病能预防吗?预防的方法有哪些?

龋齿是可以预防的,谈到预防,我们可以从龋病的发病机制入手,也就是病因中提到的四联因素。

首先定期口腔检查,定期洗牙,保持口腔清洁,正确的刷牙,使用牙线、间隙刷等有效清除菌斑,控制含糖食物,减少进食频率,食用纤维丰富的食物。

3-4岁、6-9岁可分别对乳磨牙、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是儿童和青少年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

专家介绍:石宁、副主任医师、北京老年医院口腔科主任

北京口腔医学会理事,老年口腔医学分会组委委员。擅长使用手术显微镜等对细小弯曲钙化根管进行根管治疗,对常规根管治疗无法治愈的患牙可通过根管外科手术,使牙齿得以保留。擅长牙齿美学修复,各类牙列缺损的种植外科。尤其对伴有全身疾病的老年患者,是从全身健康与口腔健康角度进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