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诸葛”申凤梅率团首赴京津展演始末(节选)

著名导演艺术家、戏剧评论家:罗云

申凤梅诸葛亮吊孝精选合辑(申凤梅率团首赴京津展演始末)(1)

能够到聚集全国顶尖艺术大家的首都亮相,接受评判,是各地方戏曲院团最为渴望的荣耀。河南省越调剧团(由于开封、商丘分开,剧团归属商丘,时为商丘专区越调剧团)第一次进京演出,源自和京剧名家袁世海、杜近芳的一次偶遇。

那是1962年的秋天,越调剧团正在鹤壁演出,恰逢中国京剧院一团到鹤壁煤矿慰问。鹤壁市领导特意组织剧团搞了一台晚会,申凤梅演出了《收姜维》中的一段。演出结束,台下观看的袁世海和杜近芳、曹韵清等十分兴奋,专程到后台和申凤梅、杨岩石、何全志等做了热情的交流。袁世海后来曾撰文回忆当年看戏的兴奋心情:“我只知道河南有豫剧,对越调很生疏,地方戏多以‘三小’为主,像《收姜维》这样唱念做打并重的袍带戏,能胜任吗?”这种惊奇和疑问很快就变成了由衷赞赏。第二天,他们又专程到矿区观看了申凤梅饰演的旦角戏《过街楼》。

1963年3月,经袁世海、杜近芳推荐,北京市文化局邀请商丘专区越调剧团进京演出。演员们到达北京火车站时,著名剧作家曹禺、中国京剧院院长张东川、北京市文化局局长张梦庚等早已在车站等候大家了。

21、22日,剧团在吉祥剧院首先上演了申凤梅的代表作《李天保吊孝》,前来观看的文艺界名流有田汉、老舍、张庚、崔嵬、晏涌、赵树理、于洋、陈强、李景波等,演出非常成功,剧场内掌声笑声不断。23日演出的是申凤梅的另一出拿手好戏《收姜维》,罗云饰演剧中的关兴,当晚来了很多文艺界专家,还有被誉为京剧“活诸葛”的马连良及其夫人。演出结束后,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等上台接见合影,对演出大加赞赏,当握住罗云的手时,他对身边的申凤梅说:“这个青年演员扮相英武,身姿矫健,动作干练,做戏认真,是个好苗子,要下功夫培养。”申老师回话:“还请李先生多多指教。”李少春先生的话,让罗云有些受宠若惊。

申凤梅诸葛亮吊孝精选合辑(申凤梅率团首赴京津展演始末)(2)

接下来,剧团又到中南海怀仁堂、人民大会堂等进行了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周恩来、彭真、李先念、罗瑞卿等观看后上台亲切接见了剧组演职员。周总理和大家一一握手祝贺,并亲切地和申凤梅、张秀兰等人攀谈了起来,还特别赞誉:“《收姜维》这出戏演得好,河南的诸葛亮很会做思想工作”。第二天,在有关人员的安排下,全体演职员乘坐国务院安排的三辆大轿车,沿着长安街,在警车开道下,到颐和园、八达岭长城游览了一番,受到如此礼遇,大家心里都十分激动。至今想来仍无比难忘。

在京演出期间,经袁世海先生介绍和马连良的亲自考验,申凤梅终于完成心愿,于4月1日在崇文门饭店举行了拜师仪式,成为马先生唯一的女弟子。时任中国剧协主席田汉主持了这次拜师仪式,老舍、曹禺、赵丹、汪洋、崔嵬、李和曾、裘盛荣、张君秋、徐兰沅、李慕良、阿甲、张东川、凤子等数十位名家莅临现场,赠诗签名,以示祝贺。拜师会后,马连良夫妇将申凤梅接到家里,热情招待。申凤梅也趁着这难得的时机,多次到老师家里学戏、谈艺,忙于演出时,她就让罗云跑跑腿,给马先生送去礼品,表达心意,这也让罗云有了近距离接触大家的机会。

马先生住在西单民族饭店对面的一座四合院,幽深古雅,据说这里原是状元府邸。一天中午,受申凤梅老师派遣,罗云来到马先生家。走进门,看见马连良夫妇正对坐饮茶,罗云赶紧鞠躬行礼,呈上礼品,转达了申老师的意思。落座之后,看罗云有些拘谨,马先生微笑着和他攀谈起来,详细询问了演出情况,又问道:“你学的什么行当啊?”罗云答:“武生”。

“我早年也学过武生,这可是一个吃苦的行当啊,不容易。要记得,苦心者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说罢,马先生让夫人取出一个精致的药盒和保温杯,“这是我到香港演出时治嗓子的药品,听说凤梅连日演出,嗓子有些疲惫,你带回去让她按说明服用,叮嘱她要多喝水,不要过热,也不能太凉,别刺激嗓子。另外,你转告凤梅,要安心演出,注意休息,别太记挂我。”

期间,罗云又多次到马先生家,真切感受到了大师对申凤梅的关爱之情和艺术上的悉心指点,那温文尔雅的气质,飘逸洒脱的风度,让罗云至今难忘。遗憾的是,三年之后,文革开始,马连良先生在一次批斗中一头跌倒,几天后便含恨离世。

袁世海先生不仅促成了越调剧团的进京演出,而且是引荐申凤梅拜师的热心人、见证人,申凤梅多次携带罗云前往拜谢。袁先生住在天安门东边南池子箭厂胡同古建筑四合院内,灰色砖墙,黄色琉璃瓦,古色古香,宽敞明亮。一天,罗云跟随申老师前去拜见,正在练功的袁先生即刻停下,热情地迎了上去,边擦汗边把二人引到客厅。寒暄一番后,大家聊起了此次在京演出情况,袁先生连声祝贺,称赞申凤梅塑造的诸葛亮稳重沉着、机智老练,气魄中别有风雅。申凤梅谦恭地回道:“多谢您的肯定和鼓励,也谢谢您对越调的支持。因为您,我们才有机会进京展示越调的艺术成果,我代表全团向您表示感谢。”“客气了客气了,京剧、越调都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是一家人,一家人不必说两家话。”两位艺术家会心爽朗的笑声,深深感染着一旁的罗云。

此次进京,罗云还有幸观摩了北京京剧团演出的《秦香莲》,张君秋饰演秦香莲,马连良饰演王延龄,裘盛戎饰演包拯,李多奎饰演国太,马长礼饰演陈士美,谭元寿饰演韩琦,可谓是名家云集,个个出彩,让罗云大呼过瘾。之后,他又观看了在京演出的福建高甲戏《连升三级》,那夸张变形、幽默滑稽的表演,让罗云感受到了不同剧种的独特魅力。还有山西蒲剧优秀青年演员任跟心《挂画》中轻盈的身段功、高超的椅子功,郭泽民《徐策跑城》中扎实的圆场功、娴熟的髯口功,都让罗云十分钦佩。

剧团此次进京演出近两月,引起极大轰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戏剧报》等都给予了及时报道。消息传开,天津中华剧院随即发来邀请,“五一”之后,剧团到达天津。

海河之畔的天津,也是全国的戏剧大码头,不同剧种的名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常常在此竞相献艺。剧团演出当时一天两场,观众十分踊跃。上午没有演出时,罗云常常一个人到舞台上练功,而在剧场最后一排座位上,有个人时常朝他投来关注的目光,他就是剧院经理秦为昌。

秦经理一连观察数日,有一次,他看到罗云中途休息,忍不住走过去,热情地打起了招呼:“小同志,你好啊。我看你天天坚持练功,不容易。当戏曲演员必须要有真功夫才行啊,要记住,功夫不负有心人。”秦经理面带微笑,十分亲切。

申凤梅团长自然了解罗云,也想趁机让他多学习,就通过秦经理,安排他到天津小百花评剧团学习武打戏《三岔口》。罗云很快就学会了戏路,并利用空闲抓紧练习。有一次,由于翻身跃起过高,罗云没能控制好身体,坠落到台上,左胳膊顿时一阵剧痛。秦经理闻讯匆匆赶来,看情况像是骨折,他立即吩咐剧院的人准备车辆,自己则帮着托住罗云受伤的胳膊,和团领导一起把他送往附近专治骨科的诊所。医生很有经验,检查后说,伤势比较厉害,需要重新接骨,并要罗云忍住疼痛,胳膊放松,然后两手用力拉开受伤处,猛地一推,把断骨扶正接好,然后敷上药膏,包扎好,再用夹板把胳膊固定起来。

这次意外受伤,让罗云的演出和练功计划被迫停了下来。秦经理看出了罗云的心思,安慰他不要着急,先好好休养,正好借此机会观摩下其他剧团的戏,随后给罗云开了张介绍信。就这样,罗云带着这个“特别通行证”,每天穿梭流连于其他几个剧院,观看了京剧《空城计》、《霸王别姬》、《赤桑镇》、《长坂坡》、《女起解》以及评剧《杜十娘》等在津演出的众多优秀剧目。

申凤梅诸葛亮吊孝精选合辑(申凤梅率团首赴京津展演始末)(3)

让罗云印象最深的,还是到劝业场四楼剧场看的京剧《白水滩》。为了展示剧团演员阵容,剧中的十一郎、青面虎分别由四个演员担纲,大家轮番上场,每个人都拼命亮出自己的绝招。因此,当晚的演出气氛很热烈,叫好声和掌声响彻剧场。这次观摩让罗云眼界大开,内心也颇受触动,演员同台竞技,就像一场无形的比赛,胜负高下观众心中自有评判。大浪淘沙,物竞天择,在艺术人生中也同样适用啊。

对于秦为昌经理在津期间的种种关照和帮助,罗云颇为感动,临行前,他特意前去告别致谢,并索要了对方一张半身照片。热心的秦经理一直把剧团送到天津海港,和大家寒暄告别。伴随着一声鸣笛,海轮起锚了,望着岸上秦经理渐渐远去的身影,罗云心中升起依依不舍之情。

1979年秋,正在上海戏剧学院进修的罗云到天津观摩北京人艺的经典话剧《茶馆》,次日上午,专门抽出时间到中华剧院拜见多年未曾谋面的秦为昌经理。看着眼前突然造访的文质彬彬的青年,秦经理一时没能从记忆中搜寻到信息。听完罗云自我介绍,秦经理喜出望外,疾步上前握住罗云的手,“哎呀,十六年了,又见到你了,你还能记得我秦为昌,能来看我,我太高兴了。”罗云告知近况后,他十分开心:“看你当年那么刻苦,就认定你是个有抱负的可造之材,如今当了导演,又进高等学府深造,很难得呀!”促膝交谈良久,秦为昌又执意挽留罗云一起用餐,请他吃了天津有名的狗不理包子。

一个人成名成家之后,如若依然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一定是个懂感恩、重情义、不忘本的人。虽然时光过去了几十年,但每次翻看相册,看到秦经理那和蔼可亲的面容,罗云的感激之情依然如初。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