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陶醉中文,爱读书,爱分享,喜欢就点赞,关注一下,感谢支持。

《围城》的第二章

船到香港,熟肉铺子兼局部真理的鲍小姐撇下方鸿渐下了船,却让苏小姐寻摸到机会,进而与方鸿渐关系日趋亲密,一船的归国游子因此大跌眼镜。船到了上海,方鸿渐的二弟,苏小姐的大哥到岸迎接,简单寒暄后便各自分别。方鸿渐与兄弟议定了返乡的日程,便去到了自己的便宜老丈人家拜访投诉。怎料老丈人虚荣难耐,将其海外被授予博士学位的事情登报宣扬,一场难堪的羞愤难免外露,而消息的外泄也使得自己避而不谈博士学位的打算落了空处,当真百口莫辩。一番敷衍后,翌日登上了返乡的火车。

围城钱钟书高清图(钱钟书围城02:恍如昨日小乡镇)(1)

回到乡间,想来长辈的虚荣总是相似,方鸿渐到底也没有摆脱诅咒似的博士学位带来的虚名,熟悉的生活更是让其产生时光如掷,自己不曾出国的错觉。接着便是收到母校的邀请,请其做一场演讲,鼓励后学。难堪的是,出发时穿错了大褂,稿子也一并遗落,只能是硬着头皮胡说一气,什么叔本华的天才论,什么鸦片,梅毒,语惊四座,也臭名远扬。

围城钱钟书高清图(钱钟书围城02:恍如昨日小乡镇)(2)

叔本华

方鸿渐便计划着返回上海,开始工作。进了丈人的银行,并被丈人安排了一场匪夷所思、啼笑皆非的相亲。遇到一位一心讨好未来丈夫的大家闺秀,一双势力功利且刻薄造作的买办夫妻,当真让方鸿渐大开眼界也笑掉大牙。

第二章的内容大致如此,再加上作者幽默诙谐甚至讽刺性的表述与描绘,更是让这一章节多出了许多的市井和老派文人的习气,庸碌不堪。钱钟书创作围城时,他与家人届时被围困上海,所以小说中关于上海的描述是真实又尖锐的。加上作者天赋异禀的犀利语言,嬉笑怒骂信手拈来,将民国时期混乱无序,以及荒唐可笑刻画的淋漓尽致。

围城钱钟书高清图(钱钟书围城02:恍如昨日小乡镇)(3)

旧日魔都一角

方鸿渐的人物形象在这个章节当中被再次强化,生怕读者看不出这是一个无能之辈,一个无用之人,一个虚伪之人,一个诡辩之人。方鸿渐是一个集所有学者缺陷于一身的人物,也是钱钟书本人的B面。钱钟书性格淡泊,但是眼中却揉不得沙子。对于自己所见的无德之人,匪夷之事,总是少不得指摘几句。文人常相轻,便导致其一度为人排挤,形单影只。他便把对国事的哀怨,对人情的不耐和对世故的憋闷结合,趁着爱人陪伴的慰藉与支持,酝酿出来《围城》这篇将讽刺之艺术臻至大成的现代小说作品,接着对方鸿渐的鞭笞和嘲弄,宣泄出来。

这部作品,撇去任何一部分,单独去解析或者研究都是片面的。钱钟书把自己读书,留学,任教,游荡等等人生上半程的所有经历都倾注其中,在浮夸和讽刺的故事语言背后,确是或无奈或无语的现实反映。这是一部完整的作品,完整到即使再刻薄的评论家,也无法否认文中所有的修辞与比拟都紧密围绕着人物与故事,纠缠之密切,针插不进,水泼不入。像一棵业已长成的怪槐,张牙舞爪、锋芒毕露的同时,却也植根深处、顽强固执。

它就在那里,等着欣赏它的人来赏读,也在无声的抱怨着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