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可靠的文献资料并结合金文,我们推定西周中央政权有两大官署,即卿事寮和太史寮:卿事寮主管“三事四方”,即管理王畿以内三大政事和四方诸侯的政务;卿事寮的长官,早期是太保和太师,中期以后主要是太师,其属官主要是“三有司”,即司马、司土、司工。

太史寮主管册命、制禄、祭祀、时令、图籍等,其长官即是太史,所属有后稷、膳夫、农正等官。太保、太师和太史,都称为“公”。这说明西周中央政权中,辅佐天子的执政大臣,确实有“公”的爵称。这种制度在西周初期已经实行。

西周册封的诸侯国有哪些(西周时期什么人才能称)(1)

如召公官为太保,周公官为太师,毕公官为太史,他们都因有太保、太师、太史的官职而尊称为“公”。

西周金文中大臣称“公”的有两种:一种是活着的时候称“公”,一种是死后子孙称其谥号为“公”,师兑称其祖先为“皇祖城公”“皇考釐公”(见元年、三年师兑簋)。这种礼制沿用到了春秋时代,《春秋》记载列国诸侯,有严格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但是叙述到葬的时候就一律称“公”。

例如《春秋·桓公十一年》“夏五月癸未郑伯寤生卒,秋七月葬郑庄公。”《春秋·僖公十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齐侯小白卒”,次年“八月丁亥葬齐桓公”。何休解释说:“公者五等之爵最尊,王者探臣子心,尊其君父使得称公,故《春秋》以臣子书葬者皆称公”(《公羊传·隐公元年》何休注)。范宁也解释说:“至于既葬,虽邾、许子男之君,皆称谥而言公,各顺臣子之辞”(《榖梁传·隐公三年》范宁注)。

西周册封的诸侯国有哪些(西周时期什么人才能称)(2)

西周金文中这类“称谥而言公”的例子数量较多,同时生称为“公”的也有近十人。我们从班簋看来,当时确实存在“公”、“伯”两等的官爵制度。班簋记载:“王令毛伯更(赓)虢城公服,粤(屏)王位,作四方亟”;接着“王令毛公以邦冢君……伐东国肩戎”;继而“王令吴(虞)伯曰:以乃自左比毛父;王令吕伯曰:以乃自右比毛父”。

这里,周王接连发布了三道命令:第一道命令毛伯接替虢城公“屏王位,作四方亟”的职位,这个职位肯定是主管“三事四方”的执政大臣,即官为太师。第二道命令毛公统率“邦冢君”等,征伐东国的一个部族。郭沫若说:“上第一命称毛伯,此第二命称毛公,因毛伯代替了虢城公的职位,升了级。”这一推断很正确,说明当时已存在“公”“伯”两等的官爵制度,官升了级,爵也要跟着升级。第三道命令虞伯和吕伯统率所属军队作为毛公的左右翼一起作战,虞伯和吕伯就是第二道命令中所说的“邦冢君”,即畿内诸侯,爵位次于毛公一等,都是伯爵。

西周册封的诸侯国有哪些(西周时期什么人才能称)(3)

西周金文中,“公”用来作为执政大臣太保、太师、太史的爵称,十分明显。

《诗经》上所称“召公”和“召伯”是有区别的,召公是指召公奭,召伯是指周宣王时的召伯虎。《诗经·大雅·江汉》:“文武受命,召公维翰。”召公分明是召公奭。《诗经·小雅·黍苗》:“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诗经·大雅·崧高》:“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这两处的召伯分明都是召伯虎。《诗经·召南·甘棠》讲到召伯住处有茂盛的甘棠,有人追念他的劳绩,说是“召伯所茇”“召伯所憩”,“召伯所说”。

西周金文中同样有“召公”和“召伯”的区别。太史友甗:“太史友作召公宝尊彝。”召公即召公奭,太史友是召公之子,被任命为太史。

成康之际,除召公官为太保,周公、太公官为太师,毕公官为太史以外,称公的还有毛公和苏公。这个毛公的官职不详,苏公官为太史。《尚书·立政》记“周公若曰:太史、司寇苏公,式敬尔由狱,以长我王国,兹式有慎,以列用中罚”。苏公身兼太史和司寇两职,正因为他官为太史,所以尊称为“公”。《左传·成公十一年》记刘子 ,单子曰:“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与檀伯达封于河。”苏忿生在武王时“以温为司寇”,到成王时当已升为太史,仍兼司寇之职,因而有公爵。

西周册封的诸侯国有哪些(西周时期什么人才能称)(4)

成康之际,公卿的官爵制度当已确立。太保、太师、太史等执政大臣称“公”,其他朝廷大臣,由四方诸侯进入为卿的称“侯”,由畿内诸侯进入为卿的称“伯”,很是分明。太保、太师、太史等执政大臣,周王是随时可以调换的,因而官爵随时有升降。

召公之后不见世袭为“公”的,周公之后也只见一代世袭为“公”。

昭王、穆王以后,继续推行这种公卿的官爵制度,执政大臣有祭公。祭公曾随昭王南征,一起跌落于汉水中丧身。《吕氏春秋·音初》说:“还反涉汉,梁败,王及祭公坛于汉中。”穆王时有祭公谋父,与前一个祭公当是同族。《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楚左史倚相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其心。”杜注:“谋父,周卿士。祈父,周司马,世掌甲兵之职,招其名。"《国语·周语上》“穆王欲伐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韦注:“祭,畿内之国,周公之后也,为王卿士;谋父,字也。”祭是周公之子在畿内的封国。

厉王时,荣夷公“好专利”,被任为卿士(即执政者),芮良夫进谏,见《国语·周语上》。可见芮良夫是伯爵,当是成康之际芮伯的后裔。荣夷公当是成康之际荣伯的后裔。《吕氏春秋·当染》“周厉王染于虢公长父、荣夷终。”高注:“虢、荣,二卿士也。”(《墨子·所染》“虢公”误作“厉公”《荀子·成相》说:“虢公长父之难,厉王流于彘。”

西周册封的诸侯国有哪些(西周时期什么人才能称)(5)

宣王的执政大臣有虢文公。《国语·周语上》“宣王即位,不籍千亩,虢文公谏曰:不可。”贾逵以为虢文公是“文王弟虢仲之后,为王卿士”,韦昭又认为是虢叔之后。从出土虢国铜器铭文来看,虢文公当是虢季氏,出于虢仲之后。据《诗经·大雅·常武》,宣王的执政大臣还有大师皇父,以南仲为氏,另有程伯休父官为司马。程伯封邑,当即《逸周书·大匡解》唯周王宅程三年”之程,在今陕西咸阳东北。宣王的执政大臣更有尹吉甫,见《诗经·小雅·六月》,即是兮甲,字伯吉父,见兮甲盘。名将有召伯虎,见召伯虎簋和《诗经·小雅·黍苗》等。

周幽王的执政大臣有虢公鼓和祭公敦。《吕氏春秋·当染》:“幽王染于虢公鼓、祭公敦。”高注:“虢公、祭公,二卿士也。《传》曰:“虢石父,谗谄巧佞之人也。”虢公鼓即是虢石父,鼓是名,石父是字。《国语·郑语》记史伯说:“夫虢石父,谗谄巧从之人也,而立以为卿士。”又说:“王心怒矣,虢公从矣,凡周存亡,不三稔矣。”虢公即指虢石父。另有畿内诸侯郑伯,于幽王八年为司徒。

郑伯原来封邑在今陕西华县东北。《国语·郑语》说:“桓公为司徒,甚得周众与东土之人。”又说:“幽王八年而桓公为司徒,九年而王室始骚,十一年而毙。”郑桓公当是死后谥号,当时应称郑伯。郑东迁以后仍称郑伯,谥号才称为公。

(正文完)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