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庐山瀑布,李白大名飞入脑海,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一首七绝,正是老李的拿手绝活,大笔一挥而就,瞬间名句千古流传。

这个时候,他还没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恨,在他的庐山瀑布里,悄悄地化用了前人的另一首诗。

这首诗就是今天要介绍的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瀑布从万丈高的山间落下,远远的天空中弥漫着半紫的烟。

它奔流直下冲出杂树,潇洒脱出层层云间。

在阳光照耀下它如彩虹般绚烂,在爽朗天气里它响若风雨。

这庐山的景色多秀丽,天空与水气氤氲成一片。

怎么样,李白诗中是不是若隐若现地有张九龄诗的影子?那些紫烟,那些千尺与万丈,那些高天……都是何其地相似。但是不得不说李白的高明,他撮其要,删其繁,然后加上最重要的一剂配方——非凡的想象,于是庐山瀑布的精华就调和成了全新的作品,流传千古了。

张九龄的瀑布是宽泛广阔、浓墨重彩而层次丰富的山水画,李白则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水墨画。

李白知道,少就是多,Less is more。

至于张九龄,作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在诗歌的想象力上比李白要逊色,但要说做人的品行与从政的能力,那十个李白也比不上一个张九龄。

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正是张九龄受到李林甫等人打压,外放洪州都督的坎坷期。然而他的情怀就如瀑布来自高远,穿越阻碍,摆脱迷雾,在阳光下blingbling闪耀,又作轰然风雨之声传达他的遭遇和心声。他的名士风度在这首诗里面显露无疑。

另外还有一位诗人,在船上匆匆一瞥,就被庐山变化多端的面目给迷住了,以至于念念不忘他日来此隐居,这人就是李白的偶像孟浩然。

孟浩然坐在彭蠡湖的船上,忽然看见了巍峨高峻的庐山,雄镇长江之滨,压住了滔滔江流,是那样的虎虎有生气:

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

然而一到早上,他看见旭日初升,日照香炉,瀑布成虹,又是多么绚丽!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庐山,庐山,你这飞流直下的瀑布,打湿过多少诗人的脚步?

庐山瀑布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打湿过多少诗人的脚步)(1)

庐山瀑布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打湿过多少诗人的脚步)(2)

庐山瀑布给我留下什么印象(打湿过多少诗人的脚步)(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