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俞跃/文

好摄之友 周围/摄

今天,小编要推一个“火车迷”摄影师拍的照片,作者名叫周围,杭州人。

这是一组关于回家的影像,相信照片里的每个人,在一样的回家路上,有着不一样的新年愿望。

照片里,也寄托着周围对火车的感情,让我们先看看他的故事——

几年前,我曾经去过浙江西南部的山区旅游,虽然风景如画,但汽车在陡峭的盘山公路爬上爬下,坐车的人最后晕头转向。

听当地老农民说,过去进一趟县城交通非常不便,大雪封山的天气里,只能在家呆着,更不用说去杭州、上海、北京了。

不过,这样的日子一去不返了。到了2020年9月27日,浙江衢州至福建宁德铁路(简称衢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浙江遂昌、松阳、龙泉、庆元和福建松溪、政和、屏南、周宁等8县市自此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1)

衢宁铁路是一条典型的山海文化旅游交流通道,北接上海至昆明铁路、衢州至九江铁路,南连东南沿海铁路,填补了闽东北、浙西南地区铁路网空白。

今年,有不少学校提前放了假,学生们开始了错峰返乡。2021年1月22日,由杭州开往庆元的D5491次列车上,我拍下了不少回家的学生。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2)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3)

拍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有些学生从2020年10月开学后就一直在外读书,这还是第一次坐这趟火车回家。

春节快到了,我想用这组《直通家乡的火车》,来祝福大家一路顺风。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4)

李彦华,18岁,浙江庆元县人,就读于杭州师范学院钱江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后想在杭州有个稳定的工作。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5)

张涛,浙江庆元县人,大三学生,就读于浙江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6)

胡诗婷,19岁,浙江庆元县人,就读于浙江大学广告专业,还有个妹妹,在庆元老家读书。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7)

叶栋,21岁,浙江松阳县人,就读于浙江理工大学法学专业,未来想当一名律师。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8)

兰华杰,22岁,浙江松阳县人,就读于浙江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后想留在杭州工作,小时候的梦想是当宇航员。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9)

潘晓云,20岁,浙江遂昌县人,就读于旅游职业学院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毕业后想回老家考公务员,平平淡淡陪伴父母过一辈子。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10)

吴毅,21岁,浙江庆元县人,就读于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想找个对口的工作,小时候的梦想是想当一名老师。原先回家要先从衢州坐火车到丽水,然后再搭乘顺风车,每次回家需要112元,现在火车通到家门口,只要56元,节约了一半的成本。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11)

赖煜伟,20岁,浙江遂昌县人,就读于东北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梦想做一个金融学家。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12)

王林,16岁,浙江松阳县人,高二学生,喜欢篮球,喜欢球星库里,梦想是能见到偶像库里。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13)

吴佳欣(左)刘雯烨(右)都是17岁,都是浙江庆元县人,都在丽水学院幼儿师范学院读高三,是同班同学,毕业后都想回家乡当幼师。原先回家都需要找顺路的老乡组队,包车回家,山路不稳容易晕车,价格高又不安全,现在坐火车又方便又安全,价格也便宜了很多。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14)

吴炜倪,20岁,浙江庆元县人,就读于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后想留在杭州工作。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15)

1月22日,庆元开往杭州的D5492次列车上,一位看书的小旅客。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16)

吴洲杰,20岁,浙江庆元县人,在东阳上学,就读于浙江广厦职业技术大学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想在义乌做专业相关的工作。

【摄影师名片·周围】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17)

我从小喜欢画画,梦想是想当一个画家。小学时有个摄影比赛,美术老师推荐了我,那次很争气,我拿到了一等奖。那次参赛的照片,还是用胶片相机拍摄的。

那次以后,学校有活动就会喊我去拍,就这样,我跟摄影结了缘。长大后,我的作品常在报纸上发表,还记得2012年时,我获得了“好摄之友”年度幽默摄手提名。

为什么想到拍火车呢?因为我是一个火车迷,我的爷爷和我的爸爸都在铁路上工作,受他们的影响,我从小就非常喜欢铁路。小时候,每当父母陪我站在清泰立交桥上,看轰轰隆隆的火车来来往往,就是我最开心的事。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18)

后来,我自己也成了一名铁路工人,儿时强烈的铁路情怀终于夙愿得偿。

背上相机,行走在各趟列车上,用影像记录铁路与百姓的生活,也记录了这个时代铁路的变迁,这是我长久努力在做的事。这些年,我也收获满满,我拍下的上百幅“铁路影像”在全国各大媒体上发表和获奖。

今后,我想一直用相机记录铁路的快速发展,以及铁路沿线的变化,给更多人带来便利,改变人们的生活。

——◆◆好摄发帖指南◆◆——

点击“小时新闻”首页下方菜单栏的“帮帮团”按钮→点击浮窗“我要发帖”→选择发布到“好摄之友”群组,上传文字、图片(每个帖子最多9张)。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19)

每一天,“好摄”都在期待你的分享。

“好摄小助手2号”上线,欢迎来加好友,拉你入摄友群】

1)可以搜索qbhszy2,直接添加;如果想进入花花群,添加时请注明“花花群”

3)现在好摄共有11个群,我们成立了一个纪实摄影群,有兴趣参加的,欢迎给小助手留言,也可在评论区直接告诉我们。

【好摄之友投稿,现在有两种途径】

1、点击“小时新闻”首页上的浮窗“我要发帖”→选择发布到“好摄之友”群组→上传文字、图片、视频(不超过1分钟)。

2、在好摄各微信群里发布。

3、投稿作品应保证为本人原创,平台/小编可能会在适当修改的基础上在浙江日报所属平台无偿使用。入选作品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展示、宣传、推广、线下展览、制作明信片传播等方式。

用影像见证家乡变化(直通家乡的火车)(20)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