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养宠物经历(我儿时也养过宠物)(1)

配图来自网络

文 | 谢耿忠端午节回到老家,看到家门口几棵大桑树,枝头上还挂着少许紫色的桑椹,那嫩绿的桑叶密密麻麻地相拥着,如看见久违的好朋友一样,在风中翩翩起舞、迎风招展,我走近桑树旁仔细观看,没有哪个枝头的桑叶有被采摘过的痕迹。

童年养宠物经历(我儿时也养过宠物)(2)

此图由作者提供

我回头问我哥:“哥,怎么现在没有小孩养蚕了?”

哥望着桑树说:“现在的小孩整天玩电脑、玩手机,早就不玩这个了,不像我们小时候,每天围着蚕子转。”

一说到儿时的宠物——蚕,我们就谈开了,那蚕宝宝爬进了我们的记忆。

我们小时候养蚕不为攒钱,也不为了罗绮,就是玩个开心,玩个好奇。在明星小学读书时,男同学们个个都羡慕养蚕人,每天书包里除了“语文”“数学”书外,就是一个小纸盒,里面养着蚕,下课时大家都拿出来炫耀。

因我家附近没有桑树,只有瓦子坪大屋塘边有棵大桑树,每天求同学摘些桑叶带来喂蚕子。如果哪天连续下雨,同学没采桑叶来,蚕宝宝只有饿肚子了,黑不溜秋的身子没精打采地扬起头,看着可怜,自己采些野桑叶、红薯叶喂,蚕宝宝吃了会出现泻肚,慢慢地死去,我看了会伤心地哭,第二天到家门口挖个小土坎连同纸盒把他们埋在石榴树下。

父亲看我们兄弟养蚕,有爱心,在春天的某一天带回了几根桑枝,喊我们兄弟在家门口栽上,我们时不时给施点“家肥”(撒把尿)。那几株桑叶树倒也没让我们失望,一年就长到两米高,枝繁叶茂。

童年养宠物经历(我儿时也养过宠物)(3)

又是一年春天里,同桌给了我一个小纸盒,里面有许多白色的蚕蛋蛋,比芝麻还小。于是,那纸盒成了我的宝贝,每天上学装在书包里,下课后总是拿出来看看。

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写作业时打开小纸盒看看,见那些黑色的小点中爬出了一只只小脑袋,我高兴得手舞足蹈,急声大喊:“哥哥,快来看,蚕宝宝出壳了。”哥哥看了也很兴奋,飞快地从家门口采来鲜嫩的桑叶放到盒子里,看着它们都慢慢地蠕动到桑叶上。

几天后,蚕宝宝都白白胖胖的,小纸盒装不下了,我把父亲在新疆读书时用的大木箱清空,把蚕宝宝移居新家。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给蚕采桑叶,清理蚕沙及桑叶络。看蚕吃桑叶,只见叶子边缘不断缺失着,桑叶逐渐只剩下经络枝。一天天过去,蚕的身体渐渐变大,只要打开箱盖,蚕宝宝就齐刷刷仰着头望着我。

童年养宠物经历(我儿时也养过宠物)(4)

有充足的“粮食”,蚕宝宝没日没夜地吃吃吃,每过几天就要脱一层皮,蜕皮后乳白发亮,脱四次后,圆滚滚的不再吃桑叶了,慢腾腾的爬到角落里,边吐丝边用丝把自己裹起来。第二天打开箱去看,椭圆形、厚厚的白色蚕茧满箱都是。

吐丝成茧,破茧成蛹,化蛹成蝶。古人造字真有意思,“蚕”字拆开来不是“天虫”俩字吗!意喻上天赐予人类的神虫,用我们祖先的智慧,用蚕吐出的丝织成了丝绸,进而开辟了丝绸之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李商隐写出了千古绝唱;宋代诗人张俞写了“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还有茅盾的《春蚕》,都是以蚕来反应当时人们生活的水深火热。

童年养宠物经历(我儿时也养过宠物)(5)

我赞美蚕,它运时而出,知候而生,不需孵育,自我超生。我赞美蚕,它作茧并不自缚,为了化蛹成蝶,甘愿脱胎换骨。我要铭记蚕的精神,成长必须像蚕食一样努力勤奋,成才必须像作茧一样自律完整,成就必须像化蝶一样超越自我束缚,最终必将实现自我价值。

现在,居住在长沙的小孙子也开始把蚕当宠物养,每天发视频给我看看他的宠物,不过也是一叶难求,要我送桑叶去。我决定送棵桑树去。

作者:谢耿忠,娄底市娄星区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