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元好问(宋金时期),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苏轼望江南超然台赏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赏析(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鉴赏)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赏析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元好问(宋金时期)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上片触景兴感,词人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历史长河。“黄尘老尽英雄”句,在志士悲慨之中流露出作者的孤寂之感。

“远目送归鸿”句,动静结合。动的是归鸿,静的是词人的望眼。归鸿搅起作者满腔的幽怨,给人一幅凄美的画感。

“长恨”而又“浩歌”放饮,企求超脱,是“抽刀断水水更流”式的自我宽解,郁愤欲盖弥彰,更挥之不去,难以摆脱。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的议论,是作者的感情经过激烈碰撞后得出的人生结论;“未要论穷通”则涵盖了“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

从抒情的角度,本词的写作手法主要表现在:

①直接抒情:“人生长恨水长东、幽怀谁共语、盖世功名将底用、未要论穷通”等句采用直接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表达愤世嫉俗的思想情绪。

②间接抒情:“山下路”“黄尘”“归鸿”景物选取由近及远,正是这些景引发作者无限感慨。作者触景兴感,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地”兴怀,由景引出吊古伤今之情,抒发作者对“今古英雄”怀才不遇的感慨。

③化用、比喻:“人生长恨水长东”句化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又赋予新意。李煜用语强调人生令人遗憾的事情太多,就像那东逝的江水,不休不止,永无尽头。

读完全诗,颇多感慨,有诗为证:

洛阳孟津作道中,北邙山下今古同。

黄尘滚滚老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

极目凝睇送归鸿,一腔幽怨谁语共?

气节自许志世功,江河日下势更窘。

盖世功名底何用,从前只道错天公。

且放浩歌酒千钟,行处未要论穷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