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部描写新时代坦克兵的电视剧《陆战之王》在几大卫视同步开播,这部剧在取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剧情中出现的几个较为明显的错误,比如作为军三代的主角竟不知道部队要上缴手机,女二号开车追尾坦克事后拍照等等。不过最大的争议还得是该剧第一集中空投坦克的情节,因为它严重不符合军事常识。剧中,运20运输机携带一辆96A主战坦克执行重装空投任务,尾舱门打开后,驾驶员开着坦克离开尾舱,只利用降落伞便完成了人车一体空投作业。为了增加剧情效果,导演甚至还设计了降落伞缠绕,驾驶员爬出坦克割断伞绳,解救坦克和战友的戏码。如此夸张的剧情,从播出之日起便引来不少的争议和吐槽。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1)

电视剧《陆战之王》剧照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2)

剧中空投坦克的片段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3)

剧中主角爬出坦克割断缠绕伞绳的片段

现代战争中,空降作战可以使部队突然降落至目标区域,对敌方目标发动突然进攻,是一种具有高机动性、强突然性以及良好适应性的作战方式。空降兵是空降作战的主要作战力量,他们通常以伞降的方式降落到敌人后方执行任务。由于伞降的限制,空降兵只能携带一些轻武器,物资补给也要困难得多,这就导致空降兵火力薄弱,而且也容易陷入对方的围攻。于是为了弥补空降兵火力不足的问题,重装空投应运而生。从二战到冷战,尽管各国研制出了多款空投坦克,但是它们都属于轻型坦克,其重量和性能都有着严格的限制。比如,二战时期,美国的M22“蝉”式空降坦克和英国的“领主”空降坦克,重量只有8吨左右。冷战时期,美国研制的M551“谢里登”坦克和苏联开发的2S25自行反坦克炮重量也没有超过18吨。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4)

美国二战时装备的M22“蝉”式空降坦克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5)

二战时期英军装备的“领主”空降坦克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6)

美国M551“谢里登”坦克

尽管重装空投研究了几十年,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实现主战坦克空投,将重达40吨的主战坦克连人带车空投到作战区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如今,主战坦克空投已经被各国所抛弃,转而选用伞兵战车进行空投作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各国放弃了重装空头呢?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7)

空降伞兵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8)

市场花园行动漫画

时间再回到二战,各国都高度重视重武器空投,苏联更是率先开始了相关研究。30年代苏联人组建了第一个伞兵部队后,便一直在研究坦克等重武器的空投。美国也紧随其后,在40年代就掌握了牵引车、火炮、轻型坦克以及浮桥等重型装备的空投技术。进入冷战后,美苏双方在重装空投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当时,重装空投主要依靠降落伞进行减速,但是受到降落伞尺寸的限制,这种减速效果非常有限,最终也就影响了空投装甲车辆的吨位。车辆太重,伞的减速效果变差,根本无能保证车辆完好无损的落地。而车辆一旦受损,对于要深入敌后的伞兵们来说那就是一堆破铜烂铁,毫无用处。此外,货盘和车体结构的影响也很重要。货盘用来固定车辆,保护车辆结构完好,确保车体平稳安全下落。货盘的承载能力有限,而它却既需要承受伞的重量,又要承受车体本身的重量,所以二者的重量和不能超过货盘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车体履带以及车轮悬挂系统等部位也需要进行减震设计,以保证车辆安全落地。车体自身重量过大,就很难做到减震缓冲。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单次空投重量已经达到了27吨左右,但是在实战条件下却只能达到20吨左右。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9)

重装备空投落地时的冲击力

缓冲装置问题是重型武器空投的又一难题。目前较为可靠的缓冲装置依然是降落伞,有的还会辅以火箭缓冲或气垫缓冲。重装备在空投时,会将装备固定在货盘上,待舱门打开时牵引伞首先抛出,随后在牵引伞的牵引下将装备拉出飞机,随之主降落伞打开让装备减速。即便如此,车辆在落地时还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力,而为了减小这种冲击,就可以利用火箭再次进行减速。当装备达到一定速度时,火箭发动机点火,让装备下降速度快速降至4-5米/秒,从而实现平稳落地。由于火箭缓冲存在着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成本过高等问题,于是人们又开发了气囊缓冲装置。将它安装在车辆底部,车辆降落时,气囊充气形成一个气垫,而落地后则逐渐将气体排空。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10)

火箭缓冲可有效减速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11)

车底的气囊缓冲

苏联是最早开展人车合一空投技术的国家,他们认为人和装备分开空投虽然可以保障伞兵安全,但是当伞兵和装备落地后,往往需要时间集结,这会对空降作战的突然性产生影响。于是,苏联/俄罗斯便开发了火箭缓冲和气垫缓冲装置,以期实现人车合一空投。这样做可以实现部队的迅速集结,但是其安全性却存在着风险。因为一旦火箭或气囊出现问题,车内的人员就会必死无疑,这也成了人车合一空投技术没有实战化的主要原因。尽管有了火箭缓冲和气垫缓冲,但它们的缓冲效果依然有限。要想实现重武器空投,就必然要增大火箭或气囊的尺寸,而这又会带来新的问题。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12)

俄罗斯虽然取得过人车合一的空投实验,但并为实战化

受吨位的限制,空投坦克的重量只能一再缩减,而吨位的降低必然会带来防护能力的下降,火力也会有所下降。随着反坦克导弹等武器的普及,空投坦克的生存能力也会变得堪忧。与坦克相比,伞兵战车在成本和技术难度上要具有优势。正是基于这点,坦克空降开始逐渐被取代,更轻、防护和火力更平衡的伞兵突击车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比如:俄罗斯的BMD系列战车,其战斗全重10-14吨左右,武器为一门73mm低压滑膛炮,另有两挺7.62mm机枪和反坦克导弹等。美国的LAV-25装甲车,战斗全重在14吨左右,它装备一门25mm链式机关炮和两挺7.62mm机枪,也可以搭载反坦克导弹等武器。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13)

BMD伞兵战车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14)

美军空降兵部队装备的LAV-25战车

在作战方式和作战目的上,空降坦克也渐渐难以满足需要。冷战时期,西方国家认为,空降部队作为应对突发情况的快反部队和作战行动的先头部队,其性质还是轻步兵为主的快速机动部队,所以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空降到敌人后方,建立防御阵地,坚持到主力部队赶来。因此,美军觉得只要有轻型伞兵战车就可以满足需要。当初,苏联的考虑是将空降部队投放到敌方装甲部队和主力部队后方薄弱点,依托强大火力对敌人后方发动攻击,这的确需要空降部队拥有强大的火力。但是随着反坦克武器的发展以及空投技术的限制,苏联最终也放弃了火力和防护都不能满足需求的空降坦克,转而选择伞兵战车。冷战结束后,各国空降作战思路虽略有调整,但基本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于是伞兵战车便成为了空降作战的主要重装备。

陆战之王演习坦克三兄弟(陆战之王遭网友吐槽)(15)

伞兵战车基本上可以满足作战需要

总而言之,空降坦克既存在技术问题,也与空降作战的定位有所冲突,所以它才会被技术风险低、火力防护均衡的伞兵战车所取代。剧中坦克空降的情节设计显然不合理,引发争议也在所难免。艺术虽然要高于生活,但它毕竟也源于生活,艺术加工也需要严谨,不然就会贻笑大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