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1)

《唐人街探案3》上映28天,王宝强成169亿票房影帝。

与第3名黄渤,仅有微小的差距。除了陈思成,他是“唐探系列”最大赢家。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2)

然而169亿,或许并不能抚宝强心。

8岁那年,王宝强就想拍一部《少林寺》那样的电影。

开年大戏《少林寺之得宝传奇》无疑是圆梦之作,连宣传海报都和82年的《少林寺》神同步。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3)

电影由成龙的御用导演唐季礼执导,倪大红、吴孟达、刘浩然演配角。超强阵容,豆瓣评分却低至4.2。

出道21年,成名作掰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却没有一部,是他心心念念的功夫片;

参与169亿票房创造,却没有1亿,在帮他造一个漂亮的功夫梦。

做不成功夫影星,不代表当不好演员。

王宝强小学都没念完,就靠《盲井》拿下金马影帝,《hello 树先生》里的抽烟镜头,被写进北影教科书。

有人说他的追梦之旅,是缘木求鱼。

鱼没抓到,却捞了一筐精美的海贝。

1992年河北大会塔村的傍晚,乡亲们提着小马扎,就往村口冲。

今天放映员进村,放的电影叫《少林寺》。

8岁的男孩挤进人群,蹲在前排,他叫王宝强。电影开场,他的目光就没移开过大幕。

十五六岁的觉远,靠武功打败了大反派王仁则,只身拯救了唐朝李世民的江山。

少年一身英气,打坏人的招式都无比漂亮。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4)

电影散场,村民拎着小板凳,讨论剧情散去。

王宝强不淡定了,回到家拉着妈妈的衣角,两眼放光:

妈,我要去少林寺。

父亲权当小儿胡闹,呵斥他了几句。

王宝强不死心,天天央求母亲,给她“画大饼”:

我去少林学武,像李连杰那样,将来做一个电影明星,给你盖大房子。

画饼不行,再谈条件。

王宝强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 他理解父母的负担,于是承诺,只要让他上少林,以后娶媳妇,绝不要家里出一分钱。

这话从8岁小孩嘴里说出来,逗笑了母亲。但他真没有开玩笑,最后放出大招,绝食。

他每天不吃饭,跑到田野里躺着发呆。父母找到人的时候,他昏睡在田野里。

双亲拗不过他,这才放心。

拿着姑姑接济的几十元车费,王宝强离开家人,一路颠簸到嵩山。

8岁的王宝强,并不知道自己闹了大乌龙。

他以为李连杰的功夫是少林寺学来的,事实上人家毕业于北京什刹海体校。

而且拍《少林寺》之前,李连杰就已经拿下5个武术冠军,见过美国总统尼克松,

是中国功夫对外的流动名片之一。

而且比他小他4岁的师兄释小龙,在他入门前,就已经拿下郑州国际武术大赛奖。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5)

释小龙从小跟着师父释永信学武,王宝强连见师父的机会都很少。

每个人都有来头,唯独自己籍籍无名,小小年纪,他生出了自卑。

第一年的功课,是枯燥的打水、跑步。

为了练出扎实的基本功,他每天跟随师兄用尖底木桶打水,有时候嫌水不够重,就往脚上绑两个沙袋。

电影里的人飞来飞去,毫不费力;他几轮跑下来,就感觉嗓子在冒烟。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6)

为了赶上“觉远”,王宝强下了狠劲。

每天5点就起床,从少室山跑到达摩洞,来回跑几十里地。

闲下来的时候,会问师兄们:

我们这么练,什么时候能当武打明星?

大家听完,捧腹大笑:

大明星?你想得到挺美。

师兄们眼里,王宝强一没长相,二没本事,三没文化,当明星就像个笑话。

王宝强偏不服,别人泼冷水,他就恨不得快点长大,把武功练好。

别人信不信不重要,他始终相信自己可以当明星。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7)

1998年除夕,王宝强回家过春节。

少林寺6年,除了僧袍,他没有一件新衣服。回家都穿的僧鞋,全村小屁孩笑他小和尚。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8)

连10几块钱的鞋都买不起,他再不去闯,一家人永远也出不了头。

在少林寺,经常有剧组来拍戏,从他们的只言片语里,王宝强知道了北京,以及电影的天堂北影厂。

想圆电影梦,只有去北京。

拿上父亲凑的80元,加上这些年自己攒下来的500元,王宝强踏上北漂的火车。

北影厂门口,没有高大上的片场。蹲地上的大汉,三五成群。

他慢慢知道,这叫群演。

人群中一打听,他找到北沙滩臭水旁的一处瓦房落脚,房间墙面黢黑,许多地方已经起皮开裂。

房租120元,6个人分摊,每人只要20。便宜是便宜,就是上厕所麻烦,得跑到200米之外的胡同。

一到冬天,上厕所就成了“穿越北大荒”一样的挑战。

北影厂蹲了十来天,一次群演机会都没有。为了省钱,他只敢吃一个馒头,就着一壶水充饥。

半个月后,他终于演了一个清朝百姓,5秒钟,从街这头走到那头。

难得有机会,王宝强拼命加戏,边走边甩着辫子。

电视播出后,他睁大眼睛找自己的镜头,从头看到尾,影子都没有。

即便是这样,群演的活也不多。最好的时候,是给人当替身,挨打。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9)

1999年冬,天寒地冻,剧组少了,活也少。

连续10几天没有接到群演的活,许多人开始另谋出路,王宝强也不得跑到工地搬砖,先养活自己。

那年他16岁,工头只算他半个劳力,拿别人一半的钱。

搬砖那段时间,王宝强每个月都会去打印100张自己的照片,分发给群演穴头,说不定啥时候就有戏了呢?

每次打照片,工友就嘲笑:

大明星,给我签个名呗,以后你火了我们拿去卖大钱。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10)

临近过年,眼看就要领工资,他不小心打碎了洗脸池,一个月辛苦钱全赔了。

大年初一,身上没有一分钱,他第一次打电话回家。

爸爸给他寄来300元和一封信。

怪我没本事,没有照顾好你。300不多,省着花。

父亲从来没说过软话,看完信,王宝强哭了一夜,眼睛肿成鹅蛋。

他咬着被子,暗暗发誓:

混不出个人样,绝不往家里打电话。

工友每人凑了20元,买了个传呼机,以便有活了消息互通。

就是这个传呼机,传来了他人生第一个好消息。

王宝强吗?我们是《盲井》剧组,明天来化妆试镜。

这次不是群演,而是演男二号元凤鸣。

王宝强不敢相信,这一天真的来了。

我叫王宝强,今年16,在少林寺学过6年武术

他不敢抬头看人,走路贴着墙根,一开口,就是地道的河南普通话。

看了几千个候选人,李杨确定:这个男孩,就是为《盲井》而生的。

王宝强进组,连台词都认不全,只好随身带本字典。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11)

(《盲井》里的元凤鸣)

《盲井》要下到真实的矿井,剧组却没钱给大家买保险。

有一次连续拍了20几个小时,演员们前脚刚出来,后脚井就塌了。

那次以后,不少演员、工作人员全被吓跑,王宝强没走。

他把每一次机会,都当做最后一次,死死抓住。

在这里,他第一次住宾馆,享受了主演待遇。

2001年春节前,王宝强拿到人生第一笔巨款,1500元片酬。拍完后,导演又给了他500。

这一切,像一个刺激的美梦。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12)

2003年,《盲井》上映。

李杨和王宝强,一起到台湾参加金马奖颁奖礼。

以前在少林寺,一尘不染的天空划过一条白雾,师兄弟们就会欢呼:看,飞机!

去台湾,是他第一次坐飞机,就连飞机上的报纸,看起来都比别处鲜艳了。

他痴痴地看着窗外,少室山的弟子,有没有看见他坐这架飞机呢?

从上了飞机,到金马奖晚会,他有种晕眩的不真实感。

排队上厕所遇见了刘德华,就更像做梦了。

自己排在前面,他主动让华仔先上。

彼时刘德华并不知道,眼前这个拘束的小男孩,是今晚的金马影帝。

更不知道两人未来,会铸就另一部经典。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13)

洗手台前,男孩狂按感应水龙头也不出水,华仔贴心地示意,偷偷教他使用。

这个恩情,王宝强记了一辈子。

《盲井》得奖,王宝强仿佛点亮了灯塔,引来四方寻宝人。

第一个挖宝的就是冯小刚。

冯小刚看了《盲井》,回家就把《天下无贼》傻根的选角,夏雨撤换下来。

他心里,已经有了新的人选。

你有没有3个月档期?

3个月后,冯小刚打给王宝强,请他演“傻根”。

他没看见,电话那头的宝强,点头如捣蒜:

别说3个月,3年都行。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14)

《天下无贼》上映后,河北大会塔村的父母并不知道儿子出名了。

还是过年打工回家的年轻人,把刘德华和王宝强在报纸上的合影捡回来,家人才知道孩子出息了。

当年,他发誓不出人头地,就不打电话回家。

有段时间,家人差点以为这个孩子,是不是没了。

看了《盲井》,同时看上王宝强的,还有另一个导演柳云龙。

他拍电视剧《暗算》,想找王宝强演盲人阿炳。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15)

为了演得真实,王宝强跑到盲校生活了3个月,和盲人一起打牌,吃饭。

盲校的学生用餐,都是手直接抓着吃,他也只好适应,用手抓。

米饭和炒菜实在下不去手,就抓着黄瓜吃。王宝强后来回忆,那三个月,把这辈子的黄瓜都吃完了。

《天下无贼》大火,《暗算》拿下9分的高评分,王宝强淳朴的表演风格,得到了业内认可。

在《天下无贼》客串的徐帆,看这孩子有天赋,于是把他推荐给导演康洪雷,出演《士兵突击》。

王宝强出道起,就一直想拍功夫片,他有些犹豫,徐帆劝他:

孩子,我们不会害你的。这是我们走过的路,合作过的导演,我们很明白。

冯小刚牵线,徐帆推荐,王宝强顺势成为华谊的签约艺人。

《士兵突击》开机前,他每天坚持读报纸练习普通话,并回到河北老家种地,找回淳朴的本色。

《士兵突击》打破了军旅题材总派领导的惯例,只讲底层士兵的成长。

播出后,迅速在各大电视台爆火。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16)

《士兵突击》火了,最沸腾的是河北大会塔村的乡亲。

村里那个小和尚,如今出现在每家每户的电视机里,简直不可思议。

于是大家提议,把家乡改成“王宝强的家乡”。并在村口的大墙上,请人画了许三多的人像。

王宝强,终于成了全村的希望。

好运就像打开了连环扣,每一个机会都比下一次更惊喜。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17)

在内地大火的王宝强,2008年登上福布斯名人榜。

可他还是心有不甘。

当初入少林,就是要做一个李连杰那样的功夫明星,如今他把傻子瞎子呆子痴人都拍火了,就是没拍过功夫片。

2010年,王宝强进军香港。

八九十年代,那里曾经缔造了中国功夫片的辉煌,养育出李小龙、李连杰、成龙等一代武打明星。

他也的确得偿所愿,和成龙大哥合作《大兵小将》,一部古代武打片。

虽然男主是成龙,男二是王力宏,他只是很小的一个配角。

王宝强好歹,也在过了一把功夫电影的瘾。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18)

(《大兵小将》剧照)

或许,就像当初误以为李连杰是少林弟子一样,王宝强进入功夫电影,也是个误会。

他的闪光点,恰恰不在功夫,而是在别处。

《士兵突击》大火后,王宝强被邀请加入河北政协委员。

第二年,韩杰导演给经纪人寄来剧本《hello,树先生》。

树,一个穷困潦倒,吸烟酗酒,神神道道,还有点精神分裂的农村懒汉。

经纪人一看,立马拒绝了,此时的王宝强哪能演这种灰色的人物。

王宝强看了剧本,自己联系韩杰,推掉华谊安排的商业活动也要演。

这个角色,不是单纯的傻根,也不是励志的许三多,而是需要调动演技的复杂人物。

为了演好树,他穿上树的衣服,成天喝得醉醺醺,学会了抽烟,成天叼着根烟在村里晃悠,找感觉。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19)

晃着晃着,连他自己都分不清,自己是树还是王宝强。

没上过一天表演学院的王宝强,惊呆了所有人。

他在里面抽烟的镜头,被选进表演教科书。获得这一殊荣的,还有周星驰的苦笑、文章的哭戏、邓超的安乐死。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20)

叶伟民看上了王宝强的“农民”气质,找他拍《人在囧途》。

徐峥演市侩的老板,王宝强演淳朴善良的农民工。

演农民对王宝强来说,就是小意思。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21)

晕机吐奶的情节,他都不需要设计,直接喝下一大罐牛奶,电影里的吐奶完全是真实的生理反应。

两个阶层的人碰撞,闹得鸡飞狗跳,任谁看了都笑。

和徐峥演出了默契,2012年他们接着拍了《泰囧》。

他想演的功夫电影,留在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新世纪的王宝强,已经在文艺片、喜剧片的江湖里回不了头。

作为演员,成就自己的时候,成就的也是导演的理想。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22)

2004年《天下无贼》上映前,王宝强被邀请到《红旗渠的儿女们》客串。

当时条件苦,男演员们挤在一间宿舍。刚进组那天,他就看见了熟面孔。

“你不是演《法官妈妈》那个陈思成吗?”

“你是《盲井》里的王宝强?”

当年两人都还没出名,却同时叫出了对方的名字。

还在读大三的陈思成,掏出20块钱请王宝强吃了碗番鸡蛋面,为他接风。

陈思成是中央戏剧学院的科班生,第一部戏《法官妈妈》拿奖的时候,王宝强还在为一个馒头发愁。

时间过去四五年,两人在《士兵突击》相遇,

陈思成想演的男一号许三多,却被小自己6岁,没上过什么学的王宝强夺了去,一夜成为国民偶像。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23)

《士兵突击》后的几年里,王宝强拍“囧系列”,越来越红;

陈思成拍过《大丫鬟》《七小罗汉》《春风沉醉的夜晚》等多部作品,却还是不温不火。

他决定换个方式翻身。

2012年,当王宝强在泰国拍《泰囧》的时候;陈思成在他的隔壁曼谷,写《北京爱情故事》的剧本。

一次晨跑,他在天桥上瞥见了曼谷唐人街,街道两边是上了年代的霓虹灯、古老铺面。

陈思成脑子里立即蹦出来一个人:王宝强,一个胡子拉渣的叔叔,搭配一个天才侦探,在唐人街这片“无管束”的乐土,能写的空间,实在太大了。

《泰囧》票房12亿,《北爱》狂收4亿,电影越拍越赚钱的两兄弟,终于决定一起搞钱。

兄弟,来吧,给你一个天下。

电影《唐人街探案》里的唐仁,是陈思成为王宝强量身打造的角色。

除了他,没人能演。开拍前王宝强受了伤,陈思成带着剧组几百号人,吃空饷也要等他,最后足足等了40几天才开机。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24)

2016年春节档,电影上映后拿下8.2亿票房。

王宝强曾经开玩笑:

我其实很羡慕陈思诚,甚至有点妒忌他,他有我这样一个会演戏的兄弟,在他做导演的时候帮助他,多幸运啊!

玩笑一开,就成了真。

2018年,《唐人街探案2》依旧冲击春季档,票房34亿,与冠军《红海行动》仅有一步之遥。

而王宝强,却被金扫帚打了一记耳光。

他导演的处女作《大闹天竺》评分3.7,金扫帚毫不客气,给他颁发“最令人失望导演奖”。

无论当演员,还是当导演,王宝强离8岁时的夙愿,似乎越来越远。

却被写进教科书里 却被写进教科书(25)

21年前,河北少林寺的小沙弥来到北京,追逐功夫明星梦。

他攥着自己的照片,却只能当背景,永远没有露脸的机会。

北京圈的演员,北影和中戏科班出身的,一抓一大把。

轮到王宝强,他只能挠挠头陪笑:

俺少林寺毕业的。

顺便给人表演一段少林武功。

如今说起少林,他还是会一脸骄傲。只是,这份骄傲无关扬名立万。

一部自制的《得宝传奇》,敬过去的梦想,敬远去的功夫电影。

当不了功夫英雄,演平头百姓,也配拿影帝。

天王级别的影星高高在上,王宝强永远把自己放到低处。

上得了领奖台,也回得去故乡。

-END-

作者:张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