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崔派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流派,由崔兰田先生所创。崔派艺术扎根于殷商古都安阳,由北至南辐射于河南全省乃至周围各省市,它所延续的安阳豫剧团和安阳艺校更是成为那个时代的戏曲盛地,并多次晋京演出,掀起了豫剧届纷纷研学崔派声腔的浪潮。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1)

崔兰田、崔兰玉“盘姑”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2)

崔兰田与周总理合影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3)

演职员合影

崔派艺术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崔派名角儿,从崔兰田、崔兰玉、崔少奎姐弟始,到学生魏玉枝、边秀琴、黄玉花、马琳、芦兰香等;从崔派四小名旦张宝英、郭惠兰、崔小田、张晓霞,到第三代传人范静、崔玉萍、陈秀兰、丁清香等,乃至现在安阳青年团的范胜男和河南豫剧院青年团的李庆杰,尽管崔派的韵味已不复往昔,但崔派的血脉一直在延续、在折射。当然,我们希望,也更是呼吁那份纯粹崔派的回归和复兴。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4)

崔兰田·姜桂芝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5)

崔兰田、崔少奎《对花枪》

崔派艺术有必要重新回归崔兰田的风格,正像有人说的那样:崔派艺术是目前最危险的一个旦角流派。在崔派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无疑就是张宝英和郭惠兰两位弟子了。张宝英作为一名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表演艺术家,早期唱得崔派还是中规中矩,后期风格却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了变化,渐渐偏离了崔派。而另一位弟子郭惠兰则因为种种原因使其影响力不大,尤其是相关政府和媒体对其宣传和支持明显太少,这就使得其逐渐被冷落。

今天要说的,便是这位得崔兰田口传心授却又被冷落的崔派高徒郭惠兰。以下录音资料为1980年张宝英、郭惠兰合演《桃花庵》录音截取: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6)

郭惠兰

郭惠兰,崔派杰出传人,因嗓音条件最接近乃师,被誉为“小崔兰田”,甚至有人称之为“是目前崔派演员中惟一的一个最能完美地展示崔派艺术魅力的‘原崔派’的代表人物”。郭惠兰,1946年在西安出生,排行老三,其父是京籍满族人。她打小就是学校的文艺骨干,歌、戏唱得都好,颇得师生喜欢。戏曲在20世纪40年代是主流艺术,她的班主任陇老师觉得像她这么好的艺术苗子若不从事戏曲表演实在有点可惜,于是老师便亲自到她家与其父母商量,希望他们能考虑让小惠兰进“狮吼剧团”学戏。然而郭惠兰的父母态度并不积极,他们觉得学戏太苦,练不好还要挨打,实在不忍心让孩子受那份罪,陇老师听后只好作罢。

世事难料!谁能知晓,几年之后郭惠兰还是学了戏,似乎这辈子她注定要与戏曲结缘。

当年的西安城剧种云集、名家荟萃。郭惠兰的父母也是戏迷,一个酷爱京剧,一个酷爱豫剧,他们带着三个孩子几乎将西安城各个好角儿的戏都看了个遍。郭惠兰也很幸运,跟着父母既开阔了眼界,又提高了艺术素养。在她欣赏过的众多名角之中,崔兰田给她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表演的许多剧目,尤其是后来不常演或不演的《莲花庵》、《安安送米》、《抬花轿》、《贩马记》、《二度梅》、《秦雪梅》等,郭惠兰都有缘亲眼见到、亲耳听到。每次看完崔兰田的戏,她都会兴奋地又唱又跳,学得像模像样。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崔兰田的艺术种子已经悄悄在郭惠兰心中扎下了根。

崔兰田及其母亲都是惠兰父母的好朋友,两家人常有往来。有一年,西安城连下大雨,剧社无法演出,全社几十口人的生计陷入困境,崔兰田母女愁得眉头紧锁。郭惠兰的父母得知情况后,二话不说便开始四处借钱,助剧社渡过了难关。患难见真情,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两家人感情越来越深。在崔兰田的心中,郭惠兰如同自己的孩子。但凡两家人聚会,她都会对郭惠兰说:“多儿(郭惠兰的小名),给姑表演一段。”郭惠兰也不含糊,大大方方站起来就演,俨然一副小主演模样。而通常这个时候,崔兰田的母亲就会主动下场陪她演丫鬟。崔兰田则是边看边乐,并不时加以指点。那一刻,郭惠兰的艺术禀赋得到了兰田母女的认可和肯定。崔兰田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就动了想收郭惠兰为徒的念头。郭惠兰的父母这次倒没拒绝,只是觉得女儿还小,想让她多读几年书再说拜师学艺的事,崔兰田也欣然应允。

1951年,25岁的崔兰田带领剧社经河南郑州、新乡到安阳演出,被安阳市政府挽留,从此落户安阳,剧社也更名为“安阳市人民豫剧社”(后又多次更名,主要以“安阳市豫剧一团”称)。

1957年冬,郭惠兰随大姐到安阳探亲,见到了崔兰田姑,听到了亲切的豫剧[二八]、[流水]声,她显得格外兴奋。崔兰田挽留她说:“这次来了就不要回去了,留下来学戏吧。”这一次,郭惠兰是再也经不住艺术的诱惑了,她的一颗心早已停留在这里。征得父母同意后,郭惠兰正式留在了剧团。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7)

张宝英与郭惠兰

1958年,考虑到崔派艺术的长远发展,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安阳市委要求崔兰田搞“试验田”,培养“重点接班人”。于是,经崔兰田选择、剧团党支部研究,郭惠兰被确立为“重点培养接班人”,翌年举办了隆重的拜师礼。那一年,崔兰田33岁,郭惠兰13岁。

崔兰田认为郭惠兰嗓音甜、声带宽,领悟力快,接受力强,创造力突出,有本钱、条件好,是自己理想的接班人。她将《柜中缘》、《游龟山》、《白蛇传》、《陈三两爬堂》、《秦香莲》、《桃花庵》、《对花枪》、《卖苗郎》、《三上轿》、《香囊记》等拿手戏倾囊传授。在传授《游龟山》、《陈三两爬堂》时,她就像在舞台上演出那样跪在地上为徒弟做示范。即便外出演出,她俩也住一个房间,她就利用演出间隙给郭惠兰说戏,两个人的感情比母女还亲。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8)

郭惠兰珍贵剧照

1960年,14岁的郭惠兰除了陪老师演出《桃花庵》(崔饰窦氏,郭饰陈妙善)、《对花枪》(崔饰姜桂枝,郭饰儿媳)、《秦香莲》(崔饰秦香莲,郭饰冬妹或皇姑)等剧外,还开始主演难度极大的崔派名剧《陈三两爬堂》(饰陈三两)等大戏。同年,郭惠兰参加安阳地区戏剧汇演,一出《陈三两爬堂》使她声名鹊起,引起轰动,该剧也成了她的成名作。那一年她才刚刚14岁,正是“小荷才露尖尖角”!

继崔兰田之后,她是第二个将此崔派名剧演绎成经典的演员。此后她一鼓作气,成功主演了《游龟山》、《白蛇传》、《柜中缘》、《三上轿》、《卖苗郎》、《秦香莲》、《桃花庵》、《对花枪》、《下河东》、《女太子》、《打銮驾》、《三哭殿》、《社长的女儿》、《红嫂》、《朝阳沟》、《黛诺》、《朝阳沟》、《李双双》等众多传统戏和现代戏。

在豫剧的流派艺术中,崔派属于较难学的一个流派。然而郭惠兰在学习过程中对崔派神韵、要领的把握之准、之快,令人感到惊喜、赞叹。任何一个流派的唱段,但凡从她口中唱出,就成了崔派的韵味和风格,看她演戏是一种艺术享受。因此,她的演出总能获得“满堂彩”。崔派的精髓神韵已完全融化在了她的血液之中,仿佛她天生就是为崔派而生。专家对她的评价是这样的:“她活脱就是一个‘崔兰田’,其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身段都带着崔兰田的神韵,这真不是谁想学就能学得来的。而她又不是在模仿,她有她自己的创造、有她自己的特点。”“她弥补了崔派的某些不足,使崔派更加美化”。“她是一位可遇而不可求的奇才”……

1982年,剧团决定重排崔派“四大悲剧”之一《三上轿》。该剧是一个唱功戏,特别吃功夫 ,不好演。由于身体原因,崔兰田1963年后就不再演它,而在此后的20余年间也没其他演员去碰这个戏。但是大家一致看好郭惠兰,认为她能拿下来这出戏,崔兰田更是对她充满信心。崔兰田原来演出的《三上轿》主要是以“上轿”一折为主,而为郭惠兰重排的《三上轿》已经补充为全剧。此外根据新时期观众审美需求的改变,该剧从剧本到唱腔重新进行了改编,是一次全新的演绎。当时剧团正在新乡演出,大家利用演出的间隙赶排这个戏。崔兰田不顾天气炎热,亲自赶到新乡为郭惠兰说戏。崔兰田不墨守成规,她相信郭惠兰的艺术创造力,她鼓励说:“你会的剧种多,又会唱歌,嗓子又甜,哪些地方你感觉不合适你就改,不要有思想包袱。”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9)

郭惠兰《三上轿》

于是,郭惠兰亲自参与到唱腔设计中,许多唱段都由她设计。她在继承老师原有艺术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祥符调、民歌及歌剧等许多新的元素,首演后大获成功,再次引起轰动。豫剧皇后陈素真和马金凤两位大师对其颇言赞词,杨兰春等专家更称其为“流派艺术的继承与革新树立了榜样”。就连崔兰田的孩子也自豪地说,郭惠兰的《三上轿》完全可以和自己母亲的《三上轿》相媲美!如今,30年过去了,师徒二人分别演绎的《三上轿》版本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至今仍是豫剧舞台上的两座高峰。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10)

郭惠兰《秦香莲》

1985年,郭惠兰携《桃花庵》、《卖苗郎》、《三上轿》等剧赴北京演出,又受到北京观众的好评,北京的老观众甚至流传着“听郭惠兰的唱,比吃肉都香”的美言。据说央视为其《桃花庵》和《蝴蝶杯》录像,中国唱片为其录制磁带、光盘,全国发放。后河南、天津、陕西、山西、内蒙及安阳等省市电台也都有录制其演出的剧目。据说进入两千年后,河南电视台和安阳电视台又为其《桃花庵》、《三上轿》等剧目录像。照这样说来,郭惠兰的录像资料甚多,但很可惜除了一部《三上轿》录像外,其它都很难找到。不知道传言的这么多资料是被雪藏了,还是遗失了,渐渐的人们便忘怀了崔派还有位优秀的传人名叫郭惠兰。

很庆幸,我曾寻到一份私人录制的郭惠兰1998年主演的《桃花庵》录像资料,尽管录制效果很差且有很大残缺,但对我而言已是弥足珍贵。镜头摘取暂贴于下: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11)

上门楼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12)

盘姑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13)

明伦堂争子

这就是郭惠兰。她不以“像不像老师”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强化了对流派“神”与“韵”的精准把握。正如老师常要求她的那样:“你的条件好,嗓子甜,唱啥像啥,你要博采众长,将你的优势糅合进去,好好琢磨,好好创造,将来超过我!”崔兰田还多次安排她接受京昆等剧种的艺术家辅导,送她到中国戏曲学院、中央芭蕾舞剧院学习表演。最终,在全面继承崔派艺术的基础上,郭惠兰形成了浑厚深沉、圆润甜美、委婉流畅、激情荡漾的声腔特点以及含蓄蕴籍、端庄大气、细腻优美、生动典雅的表演风格,被公认为是有继承、有发展的一代戏剧名家。

看着徒弟有如此成就,崔兰田感到很欣慰。她可以自豪地向观众们说,虽然她离开了舞台,但她的艺术生命仍在舞台上延续。上世纪70年代末,河南豫剧院一团急需一个“大青衣”。常香玉身边的工作人员李再成先生专程到安阳见郭惠兰,想调她走。但郭惠兰不敢做主,请他找老师商量。李再成找到崔兰田说明来意后,崔礼貌而婉转地拒绝了李。最后,李再成无奈地对惠兰说:“你老师是舍不得放你走啊!”

是的,崔兰田确实是舍不得放郭惠兰走。尽管她明白郭惠兰去省豫剧一团发展要比在安阳市豫剧一团好,但于情于理她都舍不得。她是看着郭惠兰长大的,郭惠兰不仅是她的徒弟、是她重点培养的艺术接班人,还是她的“亲闺女”!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14)

郭惠兰《秦香莲》

她喜欢郭惠兰的灵气,艺术上惠兰一点就通;她喜欢郭惠兰的单纯,剧团里的是是非非她从不参与;她喜欢郭惠兰的心无城府,这使郭惠兰拥有一颗平常心,能够将崔派的朴实无华表现地淋漓尽致;她喜欢郭惠兰的善良,这正是演绎崔派女性角色所必需的……

进入二十一世纪,正值戏曲艺术的低迷期,郭惠兰更是鲜见于舞台。2003年4月5日13时,豫剧大师崔兰田带着观众和同行的思念,走完了她77年的人生旅程。尽管崔派的顶梁柱不再了,人们盼望的崔派传人郭惠兰却依然没有出来延续崔派艺术。

终于在十年后,崔兰田逝世十周年纪念晚会在郑州展开,戏迷们才得以又一次目睹纯粹崔派的风采。郭惠兰虽已年迈,声音也不及往常,但她这次还是彩扮演了一场“搜庵”。就是在这几分钟的彩唱中,我们依旧可以看到崔大师当年的风采。从“白衣袖”的“白”字和“小道姑”三个字的吐字和发音,来细品“小妹妹只哭得两眼红肿”一句的唱腔,在这些细节里,都可以清晰捕捉到崔大师的音韵。郭惠兰并没有故意“制造鼻音”,而是很自然的运用,可见她并不是在刻意模仿大师,而是根据自己的唱腔和表演特点来继承和发展崔派。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15)

郭惠兰“搜庵”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16)

崔派四小名旦:张晓霞、郭惠兰、张宝英、崔小田

2014年6月13日,“庆龄枫叶奖”《永远的辉煌》颁奖晚会在郑州举行,郭惠兰连同毛爱莲、吴韵芳一起受到表彰,郭惠兰唱起了经典唱段《陈三两爬堂》,尽管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却依旧为戏迷所赞叹。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17)

颁奖晚会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18)

庆龄枫叶奖颁发奖金

很难说郭惠兰的嗓音多么好,扮相多么美,但听她的唱,更多的是听心情,听给人舒服感的真情,能让听者不知不觉走进戏的世界。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19)

郭惠兰与戏迷合影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20)

崔派四小名旦

对于崔派而言,郭惠兰是一个宝,因为她拜师比较早,接触崔兰田大师作品也比较多,耳濡目染,也会保留很多崔派现已不常见的剧目,这是值得研究者注意的。郭惠兰较完美的诠释了崔派艺术,她对崔派艺术的行腔、润腔、吐字、表演、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与革新,崔派独具特色的装饰音、哭腔、非板、滚白等也几乎毫无流失地被她演绎、发展了下来。

戏曲说到底还是一门角儿的艺术,只有跟着角儿浸润久了,才会有机会脱颖而出,接过角儿的衣钵。所以戏曲的传承必须要落实到“师代徒传”上来。崔派的传承就目前来说还是不容乐观的,希望郭老师能够发挥余力,多带几个优秀的弟子,多挖掘一些崔派的经典。

最后也特别希望郭老师那些被雪藏的录音录像资料能够较早浮出水面,让崔派艺术得以真正传承,供后来演员观摩研习,也让我们这些崔派戏迷大饱耳福,重新定义和巩固崔派艺术在豫剧里的独特地位和魅力。

正宗的崔派唱腔郭惠兰(一位被冷落的纯粹的崔派传人)(21)

崔派四小名旦拜祭崔兰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