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意思是,以无为之心去作为,以无事之心去做事,以无味之心去体味。

曾仕强先生解读

为无为。为就为,无为就无为,怎么扯在一起呢?那是不是你做到,人家好像没有看到一样。那就鬼鬼祟祟嘛。不是,都不是,你要有为,但是要在无为的时候去有为,那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众人不知不觉当中,你已经做完了。所以我们现在说,你要三令五申、你要大张旗鼓,那不是要惹人注意吗?那反而引来很多争论。

比如说农夫好了,农夫他种秧的时候,时间一到他就去种了,他也并没有敲锣打鼓,他也没有说是开会讨论,他还没有发出很多规定,秧已经插好了。我所做的都是大家认为本来就应该这样做的,那我就无为了。

为无为,是为而无为。我在做,但是我并没有想说我在做事情,为什么他们都没看到?我做事情将来有没有功劳?我做了事情,功劳会不会被抢去?想那么多干什么。

为以无为,我都在做,但是我并不想那些大家想的事情,我只想说自己这样做有没有违反自然规律。我非常单纯,只想这个而已。我顺其自然,好像没有在做什么,轻松愉快,这叫“为无为”。

事无事,用没有事的态度来处理事情。他处理事情的时候,不是紧张兮兮的,而是可以兼顾所有的事情。

你看很多人做了事情不得了,不要你管,我在忙,你没看到,电话给我关起来,这还做什么事,那你怎么还能做到“事无事”,就要你洞察先机,你知道时到了没有。时没有到去做,那得不偿失;时过了再去做,就吃尽苦头。

我会待时,等时到了我就出手,但是事先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也没有看到,我又不会张扬,时间到了,人家不知道,我知道,我一出手就解决了。然后说你很辛苦,我没做什么。

味无味,就是品味。在没有味道的时候去品味。如果这个鸡汤鲜不鲜美,他放了很多味精,也加了很多调味素,是品味不出来的。

现在我们就是被这些调味素搞得很凄惨,牛肉丸没有一点儿牛肉,葡萄汁一颗葡萄都没用,所有味道都是不真实的。

“味无味”,真正的味道就是不添加任何东西,纯自然的,可是我们现在已经感觉那个没有味道了,现在我们吃的不是太咸就是太油,然后搞到最后身体都不好。

我们读“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总觉得老子是在耍阴险,我明明在做,好像没有做一样。实际上在做,嘴巴上却说没有做。在大家都认为这个时候不应该做的事情,我去做。

我不做则已,一做就让大家都知道我在做了,这个也不对。而是我顺着自然去做,做到大家认为本来就应该这样做,就没有什么稀奇了,那就叫无为。所以老子一直告诉我们,无为就是不违反自然规律。

无知无欲清静无为(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1)

玉米

傅佩荣先生解读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所作为的,是无所作为;所从事的,是无所事事;所品味的,是淡而无味。

按照王弼的解释,他说首先要以“无为”为基础,也就是无心而为,不要刻意做任何事。“事无事”,王弼认为是以不言为教,等于是我从事的是无所事事,我没说话,这就是我的教化。因为在《老子》里面,无为与不言,一个是行,一个是言,双方面都会兼顾,有明确的态度。

至于第三句“味无味”,因为老子说过,他在35章就说了,“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一般人听到音乐,尝到美食,会觉得很有吸引力。老子的说法是怎么说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你要“味无味”,你要品味那种淡而无味的道,只有它可以是恒久的。

无知无欲清静无为(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2)

南怀瑾先生解读

为无为,事无事”,这是说,一个人看起来没有做什么事情,可是一切事情无形中都做好了。这是讲第一流的人才,第一流的能力,也是真正的领导哲学。下面加一句“味无味”,世界上真正好的味道,就是没有味道的味道,没有味道是什么味道?就是本来的真味,淡味,那是包含一切味道的。

世界上的烹饪术,大家都承认中国的最高明。真正好的中国菜,无论标榜什么地方味道,最好的都是“味无味”,只是本味。青菜就是青菜的味道,豆腐就是豆腐的味道;红烧豆腐,不是豆腐的味道,那是红烧的味道。所以,一个高手做菜,是能做好最难做的本味。

有一个学者朋友,也做过校长,大家都晓得他会做菜,但他不轻易为人做菜。临时到他那里,他只好自己动手了。随便一个蛋放上一点盐巴,东一下西一下地炒,味道就好吃得很。那是靠火候,就有很好的本味。

中国人讲交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好朋友不是酒肉朋友,不是天天来往,平常很平淡但这并不是说冷漠无情;朋友碰到困难,或生病之类的事,他就来了。平常无所谓,也许眼睛看看就算打招呼了,可是有真热情。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谓的“淡如水”,友情淡得像水一样。大家都喝过水,试问水有没有味道?粗心大意的人一定说水没有味道,那就错了。水是有味道的,什么味道?“淡味”,也就是“无味”。

“味无味”是解释上面二句,说明真正的人生,对于顶天立地的事业,都是在淡然无味的形态中完成的。这个淡然无味,往往是可以震撼千秋的事业,它的精神永远是亘古长存的。

比如一个宗教家,在我们看来,他的人生抛弃了一切,甚至牺牲了自我的生命,为了拯救这个世界。他的一生是凄凉寂寞、淡而无味的。可是,他的道德功业影响了千秋万代,这个淡而无味之中,却有着无穷的味道。这也是告诉我们出世学道真正的道理,同时也是告诉我们学问修养,以及修道的原则。

很多青年人到处在学打坐、学佛、修禅,以及研究一切宗教,找科学超生命的力量。这样的年轻人,中外都有,但都犯了一个基本的错误,就是方法上错了,都是以有为法去做,因此,不能接触到最高的道体。

所以,必须要“为无为,事无事”,学道也要“味无味”,以这个原则,慢慢才可能接近形而上的道体。所以,不论是想打通任督二脉,或者是用其他各种的方法,都是有为法,都是“无事生非”。

很多人学道学佛上不了路,不能做到“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境界。因此,虽然在修道,却离道越来越远。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