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在的马三立徒弟们(马三立长子马志明)(1)

马志明和黄族民

几年前,马志明出了一本书《笑匠杂笈》,选编了几十篇自己的作品。他专门在书后的跋中强调,“我确实够不上出书的份儿,更怕让人说,是要赶着上‘名人出书’这趟车。因为我知道,一个说相声的,跟着人家大师、专家、学者们‘同舟共济’,这肯定是搭错车了!”

最近,德云社相声演员张鹤伦、郎鹤炎在综艺《欢乐喜剧人(第五季)》中的作品因“是否涉嫌抄袭”在网上引起争议。“文化人物杂谈”没有对事件本身做过深入分析,也就无权就此发表评论。只是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今天的相声演员应该怎样保持旺盛的创作能力呢?

健在的马三立徒弟们(马三立长子马志明)(2)

张鹤伦和郎鹤炎

相声界流传一句话,“无徒不宗马”,马家相声的影响力借此可见一斑。马家相声第三代传承者、马三立长子马志明,也几乎是相声三大家当中,今天唯一仍旧活跃在舞台上的相声演员了,常家相声后人常宝丰、常宝庆两位老爷子也在说相声,但立得住、传得广的作品不是很多。

从艺六十余年,马志明在圈内被人发自内心地尊称为“少马爷”。少马爷为人正直,血气方刚,不容沙子,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但他对待艺术的虔诚和执着,却让知情者无不敬服。

健在的马三立徒弟们(马三立长子马志明)(3)

马志明和郭德纲夫妇

《纠纷》是马志明最为经典的代表作品之一。马志明写《纠纷》这个段子仅仅用了一个通宵,但前后打磨却是半年之久。

当时,为了寻找创作素材,马志明经常去劳改局、派出所串门,和人家聊天。有一次,马志明在天津中华曲苑剧场附近的派出所串门,有一天,正好碰见两人因为一口唾沫星子溅到对方身上就互相揪着来派出所评理。当天晚上回去,马志明就根据这个故事熬夜写完了初稿,稿子把事情从吐痰改成了自行车轧脚。写完了初稿,马志明又让老爷子马三立指导,拿到剧团让同事提意见,跑到派出所观察,历时半年才算作品成熟。

而这个作品里的人物,也是马志明多年来观察生活积累而来的。《纠纷》里,丁文元的声调让人印象深刻,这一声音是马志明有次在北京回天津的火车上,和一位在北京做生意的天津人聊天时得到的启发。

健在的马三立徒弟们(马三立长子马志明)(4)

马志明和杨少华

即使对待传统作品,马志明也要根据生活,反复修改完善。马志明曾经说过一段快板《百鸟朝凤》,是王凤山在六十年初表演的一个作品。当时,马志明在单位挨批,被停止表演。有一次打扫卫生时发现了《百鸟朝凤》的本子,马志明就用它来打发平时的开会时间。看了几次,他就发现当中鸟的名称太少,不全。为了修改这个本子,每到周末休息,马志明就拿着笔和纸,到公园去查证收集鸟的种类和名称,分门别类地把它们记好,用来完善这个段子。

后来,马志明回忆这段经历时,感慨万千:“当我再看到字迹都有些褪了色的《百鸟朝凤》文本的时候,万千滋味涌上心头。其中既有对那个‘非人时期’的厌恶,更有为自己没有随波逐流、颓废消沉以致荒废艺术而自得”。

健在的马三立徒弟们(马三立长子马志明)(5)

马志明和父亲马三立、相声演员马季

还有那些经典段子如《核桃酥》《夜来麻将声》、带着马氏印记的《文章会》《大保镖》,几乎无一不是马志明深入观察生活、反复揣摩后创作出的艺术精华,每一个形象都让相声迷反复咂摸,回味无穷。人们常说,“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可马志明的相声却让人百听不厌,越听越有味儿。

即便艺术造诣如此之高,又是当今相声圈内少有的门里出身,“宝”字辈演员,马志明却非常低调,接触过他的人都对马志明的直言爽语、平易近人印象深刻。马志明的这种谦抑,是真诚而朴实的,譬如,他曾经对记者说,不要再叫自己“少马爷”了,在观众面前,演员都是“孙子”,“凭什么让人家叫你爷”;譬如,每次电视台录节目,因为搭档黄族民的住处不好找,他都是请司机先接上自己,再带路到大黄家。

几年前,马志明出了一本书《笑匠杂笈》,选编了几十篇自己的作品。他专门在书后的跋中强调,“我确实够不上出书的份儿,更怕让人说,是要赶着上‘名人出书’这趟车。因为我知道,一个说相声的,跟着人家大师、专家、学者们‘同舟共济’,这肯定是搭错车了!”

健在的马三立徒弟们(马三立长子马志明)(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