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成龙最经典的三部电影(影评赵思卓新)(1)

盘点成龙最经典的三部电影(影评赵思卓新)(2)

电影《急先锋》剧照。图片来源豆瓣

“新”成龙喜剧的蹒跚尝试

——论电影《急先锋》角色的解构与重组

文/赵思卓

摘要:在银幕上活跃了近五十年的成龙,在成就自己的同时也在不断超越自己,但岁月不饶人,成龙也在为转型积极努力,但结果似乎不尽如人意。《急先锋》作为成龙喜剧类型电影的新尝试,在秉持传统类型的基础上,解构拆分角色元素,由不同角色呈现出来,这种创新在一定程度上使观众眼前一亮,但人物单一扁平,不仅无法超越经典成龙喜剧,也不能为唐季礼导演打造“急先锋宇宙”奠基。

《急先锋》是成龙于与唐季礼合作的第九部影片,该影片力图解构传统成龙喜剧电影中的类型元素,并分别由杨洋负责动作部分,由艾伦负责搞笑,同时在叙事和视听上做了比较大的创新,显示了国产超级大片也能创造出与好莱坞电影工业同等水平的效果,但距离唐季礼导演要将《急先锋》“打造成中国动作片的国际名牌”的目标却还有很大的距离。

既往特征

成龙喜剧电影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成长为一种电影类型,诙谐的武打方式是成龙电影最大的特色,有别于传统功夫片注重招式的花拳绣腿,也不同于西方崇尚武器和血腥的暴力。他的武打动作没有固定的章法,没有固定的武器,随手拿的道具都能被当成武器派上用场,《A计划》中的自行车、竹竿,《十二生肖》里的雨伞、石头,简单的道具在他手里也能成为克敌制胜的武器。武打动作也都是根据手里的道具临时创造,因此成龙的武打动作具有极强的随机性与即兴感,这是成龙电影“真实感”的来源,也是影片喜剧元素之所在。相较于传统武侠电影的紧张刺激的气氛,出其不意的诙谐笑点成为成龙喜剧电影票房卖座的重要手段,而成龙也作为诙谐喜剧电影的活字招牌为市场所认可。

解构创新

“成龙老矣,尚能饭否?”几乎是每个看完电影的观众都能明显感到成龙老了,甚至连成龙自己也都坦然接受了年华逝去,青春不在的事实。拍摄了五十多年的搏命动作,成龙也学会了打不过就装死,有楼梯就走楼梯,能不跳楼就不跳楼,而动作戏就基本压在杨洋饰演的雷震宇身上,而他也出色地完成了全剧中高难度的武打动作。

多元的角色设定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唐季礼将成龙身上的类型元素进行了解构,片中几个主要角色的性格特征也要从搭建系列片基本人物架构的角度去考虑。比如杨洋扮演的雷震宇年轻帅气不苟言笑,身手利落,承载的是成龙一贯惊心动魄的武打招式;艾伦扮演的张凯旋更喜剧化,承担的是成龙的诙谐部分,比如在厨房即兴抱着灭火器和榴莲与对手过招,却不小心被榴莲皮扎到手的桥段,确实是成龙经典喜剧元素。

成败优劣

唐季礼导演拍摄初衷是想将“急先锋”打造成“007”一样的国际品牌,影片通过一系列的视觉设计、后期特效和剪辑,在叙事方式和影像视听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创作理念、制作技术和艺术水准都到达了新的高度,给观众一种酣畅淋漓的观影体验。同时,“急先锋”设定的国际安保的身份,巧妙地避开了身份问题,比《战狼》系列、《红海行动》更加具有国际视点,也具有更大的叙述拓展空间,角色设定也能更加多元,比如这次加入了杨洋和艾伦这样的年轻演员,更好地满足了现代青年观众对于颜值和美感的新追求。

但就目前的成果来看,与导演的目标相去甚远,《急先锋》并没有担起开山和奠基的作用,观众对于解构“成龙元素”的创新之处似乎并不认同,单纯地将成龙的角色形象用以公式化的方式拆解为“动作 喜剧”的模式,再由多个角色呈现,不仅不会给角色更多的亮点,还会受限于本来角色元素的桎梏,限制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和发挥,使人物呈现出单一扁平化与符号化的特点,没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角色都不具有不可替代性。雷震宇这个角色只要能完成难度较高的武打动作,年轻帅气,受到观众喜爱即可,并不一定是要由杨洋来饰演,甚至很多年轻演员,如吴京、杜江都可以完成对角色的塑造;艾伦虽然在开心麻花已经创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角色,但却没有把自己的喜剧优势发挥出来,在角色的塑造上也没有很多出彩的地方,很多不熟悉他的观众或许只有在看演员表时,才能将“张凯旋”与“艾伦”联系起来。

多角色的加入虽然能为“急先锋宇宙”的创造中起到构建框架的作用,但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没有突出的人物形象塑造,就没有办法担起挑大梁的重任,很多观众在观影结束只记得炫酷的场景,剧中的很多场景都没有印象,即使票房喜人,但口碑方面也没有打下观众基础。

《急先锋》也并不是“礼成组合”第一次尝试成龙模式的创新,早在成龙进军好莱坞之时,就已经拓展了国际视野,追求好莱坞大场面大制作的同时融入新的科技元素与文化元素,如《十二生肖》和《英伦对决》,虽然极具刺激效果的视听为影片增加了票房收入,但口碑却远远不如传统的成龙喜剧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