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题首先,我们来看下几个材料《资治通鉴》有:,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为何秦始皇要修筑长城?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为何秦始皇要修筑长城(中华历史两千问61)

为何秦始皇要修筑长城

第一题

首先,我们来看下几个材料。《资治通鉴》有:

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令“制”,令为“诏”,自称曰“朕”。。

这里涉及到先秦的一些习惯。商周时候,最高称王,战国时候,各国诸侯相继称王,到了嬴政统一的时候,自然觉得“王”这个称号掉价了。屈原《离骚》中自我介绍的时候有“朕皇考曰伯庸”,就是说,我令人尊敬的父亲的名字是伯庸。“朕”这个字,相当于“我”,就是更书面语。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来,嬴政发明“皇帝”这个词的原因是“统一天下”。

咱们再看看《史记》中的文字:

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这段话,解释得更清楚,之前的最高领导,管不了那么大的地方,远点的,虽然说表面服从,但实际上听不听召唤,还指不定呢。现在灭六国,统一天下,那是实打实的,必须要有一个“称号”,让别人听到之后,就觉得很威风。

嬴政想得很远,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就是说,我是皇帝Number one,我儿子就是皇帝Number two,简单明了。当然自己的亲爹,虽然已经死了,也得“倍儿有面子”,“太上皇”,就是比皇帝还要大的意思。

第二题

秦统一的疆域奠定了我国辽阔疆域的基础。

嬴政继位秦王,26年的时候,统一天下,划分36郡;33年的时候,攻下五岭以南的地方,增加了“桂林、象郡、南海”这3个郡的地方;同年,取阴山以南地置九原郡。这就是秦帝国的40郡。疆域达到最大,之后,只是调整了各郡的管辖区域,调整后,具体数目,一般认为是48郡,也有54郡的说法。

我们来看下行政区划的演变。周朝采用的是“分封”,秦统一后,采用的“郡县”,汉朝采用的是“郡国并行”,到了元的时候,采用的“行省”。

那么,我们现在采用的行政区划是什么呢?是“省(直辖市、自治区)、县 (市、自治县、自治州)的两级区划。但是实际上,在省、县两级之间,各省还有“地区”的划分。小朋友们想下,为什么?

以四川省为例,2014年的时候,下属总共有183个县,为各省最多。如果没有“地区”的划分,可以想象一下,协调起来多么困难。

欧洲大约1016万平方公里,和我国总面积悬殊不大。我们国家的普通的“省”都和欧洲的国家面积相当。可以想象,治理起来的难度有多大。小朋友们,也就不难理解行政区划的演变,实在是太遥远了。

第三题

这个可以用排除法。俗话说“十里不同音”。平原地带,交流频繁,语言上相通的地方就多些。遇到丘陵山川的地区,自然分割,语言上就分化得多些。

比如浙江温州一带,到处都是山,交通非常不便,温州的方言竟然会出现,一个县南部和北部的人,说方言的话,就像外语一样,完全听不懂。当然这也特别有用,比如打仗的时候,保密,两个通讯员说起方言来,可谓“天书”。

当然,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强化措施,影响太大了,小朋友们一般都能记住。

第四题

焚书坑儒的故事,非常著名,影响也特别大。这事发生在嬴政执政的34年。

我们看下《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齐人淳于越建议分封,丞相李斯就说: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屑、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这段话中的“弃市”就是砍头的意思。“黥[qíng]”就是在脸上刺字。“城旦”就是拉到筑城的工地上,干4年活。

李斯是法家的,他的办法就是一方面把书给烧了,另一方面就是规定学校里只教法律方面的。这里说得很清楚,除了《秦记》,其他的诸子百家的书都烧了。

第五题

当时的北方游牧民族是匈奴。小朋友们,参观博物馆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兵马俑。那么秦军中的战士主要是步兵呢?还是骑兵?小朋友可以想一下?

马镫的发明,才使得骑兵对步兵,有了绝对的优势,这个大概要到三国两晋时期了。秦的时候,如果骑马,要一手拉住缰绳控制马匹,另一手拿武器,同时保持身体平衡。这个时期,秦军的主要战斗力,还是步兵。

战国时候,秦、燕、赵已经建有长城了,秦在这个基础上,连接成了一条线,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鸭绿江。当时北方边境的大将是蒙恬。蒙恬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史记》载:

三十四年,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与秦长城相关的,最著名的就是四大民间故事之一的“孟姜女哭长城”。当然现在咱们看到的长城,大部分是明朝时候修建的。只有西北,还残留部分秦时候的土长城了。

以秦始皇的性格,对付匈奴,肯定来硬的,不会搞什么和亲这样的软措施的。和亲是西汉时候,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想出来的主意。西汉对付匈奴,既有卫青、霍去病、李广这样的人去打仗,也有王昭君这样的人去和亲。

给小学生出的历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