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部分人生感悟,以及对一些社会现象和自己身边所看到的,引发的思考。

有人常说我们啥时候才能过上西欧人那种有钱又有闲的生活呢?微博上早已经把运气好喊做“欧气”,老欧洲虽然有点落寞了,但这种悠闲惯了的气质,还是能吸引不少人。

观察我们中国社会,除了少部分特别有钱的,以及体制内退休人员,大部分人都忙忙碌碌,像工蚁一样,活得特别累,缺乏一个喘气的时间和空间。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现象呢?转眼看隔壁的韩国和日本,社会生产水平还不错,国民收入尚可,但他们社会压力也很大,气氛压抑,说明悠闲生活跟收入的高低,没有必然的联系,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人生价值公式大全(读懂了人生边际效益递减规律)(1)

1、做题家思维

做题家,指的是那些从小就比较会考试,能够吃透各种考点,能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在各种标准化考试中脱颖而出的人。

这样一群人,不仅在中高考占优势,能够考取好学校,参加工作之后,不管是公务员考试还是考研、考证,都能击败各种对手,笑傲考场。

所以“做题家”这个词,是个妥妥的褒义词,不管是在哪个国家,会做题、会考试都是一项突出的能力,能够给你的人生带来各种优势。

什么是“做题家思维”呢?就是对于考试,入戏太深,最后将人生也当成了一种考试,进而用各种硬性标准要求自己,达到了就是一个及格的、成功的人生,没达到就是一个不及格的、失败的人生,从而陷入各种自怨自艾或者自我膨胀中。

做题家思维,貌似带点贬义。

在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很多人的倾诉式吐槽,内容无外乎下面这些样子:

“今年XX岁了,每个月的收入却还是XXX,没车、没房、没女朋友,还有混得比我更惨的吗?”

“今年XX岁了,终于有了人生的第一套房,每个月房贷XXX,压力大到快要喘不过气来了……”

“今年XX岁,靠自己的奋斗,买了人生中第一辆车,希望没被同龄人抛太远。”

“今年XX岁了,却还是个小职员,再过X年就三十五岁了,职场无望啊,焦心……”

人生价值公式大全(读懂了人生边际效益递减规律)(2)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举例了,但我相信,就上面这4个例子,就已经很有代表性了,能够覆盖当前社会超过70%人的自我评价思维。

其实这就是一种标准的做题家思维,做题家思维就是一种将人生看成一种考试,给自己的生活状态定下硬性标准的思维。

而这种思维,会让大多数的人活得很累。

有一种说法,现在中国人的追求全都变成了三个东西——房子、车子、票子,这三个维度成了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准绳。

除此之外,还有工作、婚姻、生育等各方面的评价条件,围绕着全社会的每一个人。

你工资多少?五险一金交多少?年终奖有多少?啥时候升职加薪呀?

房子买了没?买在哪里呀?月供多少啊?装修花了多少钱?

今年结婚了吗?啥时候生孩子呀?男孩女孩?

哎哟买车子了呀?啥牌子的车啊?落地多少钱?车位买了吗?

孩子在哪个学校上学呀?学习成绩怎么样?有学习啥特长没?

……

相信这一连串的问题下来,没一个人扛得住,每一个问题都深入你的灵魂、你的内心,让你的心肝颤抖、嘴角抽搐。

为什么会问这些呢?因为主流价值观默认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衡量一个人“过得成功与否”的标准,如果人生是一场考试的话,这些问题就是考卷上的必答题,你的答案决定了你的分数,最后决定了你是优秀还是一般,还是不及格。

在这种标准驱动下,全社会的每个人几乎都在奋力向前奔跑,买房买车、结婚生娃、升职加薪,生怕慢了一步自己就被落下了。

有了一套房,还想买第二套房,或者更大的房,或者学区房。

有了一辆代步车,还想换更好的车,“有面子”的豪华车,1.3T的7座奔驰GLB能够卖爆,还各种彩虹屁,“动力完全够用了”。

生娃了那更是一个军备竞赛,特长班、辅导班、学区房,“我就要给孩子最好的,怎么能比孩子差?”

做题家的思维,其根源就来源于比较。

将人生当成了一场考试,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考生,也就都成了竞争对手,只有考出好成绩,才能将这些对手甩到身后,自己才能喘口气。

人生价值公式大全(读懂了人生边际效益递减规律)(3)

2、人生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

经济学里面有一个规律叫“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投入量,会相应增加产出量,但是市场的规模决定了一个峰值,过了峰值之后,再继续增加投入,产出量会越来越少,直到获得的产出不能覆盖支出的成本,投入产出比成为负数,整个经济活动进入亏损状态。

人生价值公式大全(读懂了人生边际效益递减规律)(4)

边际效益递减曲线

就比如一个商品刚推出市场,还蛮受欢迎,商家就去打了个广告,一下子来了好多人,商家更受鼓舞,大规模投放广告,因为产品受众是有限的,引来的顾客没有想象中多,得到的收益还不够广告费,商家一下子亏了。

一个特定的产品,在特定的市场里面,有一批固定的受众人群,刚开始可以用很低的成本触达到这些用户,整个商业闭环是正向的,净利润持续增长。

但以较低成本方式能够触达的用户有一个临界值,过了这个临界值,触达成本节节攀升,导致利润率持续降低,最后到零甚至是负数,这个点也就是商品扩张的极限。

这个规律不仅仅在经济中适用,放到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它也是适用的。

比如你搬东西,从地上拿一个一斤重的东西到桌子上,感觉轻轻松松,再加把力,也能把一个5斤重的东西拎起来放到桌子上,最后你深憋一口气,扎稳马步,还能搬个20斤的东西到桌上,但你无论如何也搬不动50斤重的东西了,不仅搬不动,强行去搬的话还会让你腰肌劳损,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你不会傻到去搬50斤重的东西。

这就是生活中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刚开始加点力气,可以让自己搬的东西成倍增加,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搬东西越来越费劲了,加一斤重量得加12分力气,直到最后再也搬不动(边际效益递减为零)或者把腰搞伤了(边际效益递减到负数)。

在学习上更是如此,一门课程,满分100分,一个学生不好好学习,平时只能考三四十分,后来他好好努力了,只需要把课后习题都弄懂,仔细一点不马虎,就能考个七八十分了,提升非常巨大,但如果想要更进一步,考到90多分,就得好好花一番精力了,还不一定肯定能够考到90多分(这个规律对于初中、高中、大学比较适用,小学知识很简单,考九十、一百分的情况比较普遍)。

放到人生上则也是如此,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这个浪子就像不好好学习只能考三四十分的学生一样,浪子回头,他准备好好生活了,把基本的做好,就能考个六七十分,提升巨大,左邻右舍一看,哎呀这人真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

但一般浪子回头,回到这个地步也就到头了,少人有能够谱写浪子回头最后取得巨大成就的传奇。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把基本的做好,就能过一个大差不差的生活,再努努力,也还能过得比周边的人好一点点,但再要往上的话,可就非常困难了,要么得有机缘运气、要么得自己能够有吃大苦的付出,需要牺牲掉很多东西。

总结下来,人生的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就是,一个人的努力,能够给自己带来的提升,也是有临界值的,大部分人,都只能是普通人,单纯靠努力能够改变的命运是有限的

3、为什么会活得累?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做题家思维,虽然当前的价值观给每个人套上了条条框框的评价标准,但是我们还是得立足自身,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放平心态,做到跟自己以前的状况比有进步就行了,没必要把人生当成一个考场,强行逼自己一定要达到某个标准,不然就会活得很累很累,心态还不好。

常常有人问,为什么欧洲国家的人能过得那么舒适自在,说不加班就不加班,四处旅游,浪里个浪,人生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

曾经以为是因为欧洲有钱,福利高,所以他们的国民能够过得比较自在,没什么压力。

但后来我却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因为欧洲也不是所有国家都有钱,比如东欧国家,都比较一般,个别国家也还挺穷,社会福利欠缺,但东欧人,他们的生活状态也很闲适,那个状态就有点像以前的成都、重庆人,比较好耍。

反观亚洲,日本、韩国还有香港地区,都算是发达地域,社会经济水平、福利水平,都维持在很高的平线。

但无论是日本社会、韩国社会还是香港社会,人们都活得比较累,压力大,还不愿意生孩子,跟那种闲散自如的氛围基本绝缘。

人生价值公式大全(读懂了人生边际效益递减规律)(5)

日本社会压抑,自杀率高

我曾一度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找来找去最后发现原因也只能是文化。

整个东亚地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都很重,儒家文化的本质,其实就是成功学,而且是面向全社会人群的成功学。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要求皇帝要做一个好皇帝、明君、圣君,让天下太平、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它要求臣子要鞠躬尽瘁,忠心辅佐帝王,为万世开太平。对于普通人,它要求男人要修身齐家,做君子;要求女人要温柔贤淑,相夫教子,做贤内助。

儒家思想从上到下,几乎给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设置了一个“成功的标准”。

东亚地区受儒家文化影响有两千年了,这些东西已经像红细胞一样浸润到了我们血液里,虽然时代变了,但努力向上、越来越好,“达到某一个标准”的核心价值观没变。

有目标努力当然是好事情,但一个人的努力是有边际递减效应的,个人努努力,能够达到当前时代的均值水平,或者过得稍微好一点,再往前,难度就是呈指数级增加了。

在那种价值观的驱动下,我们很多时候都成了无意识的“做题家”,努力往前拱。能够比较轻松地在老家县城买房生活,想了想,咬咬牙去省城买吧;能够全款买个10万级的代步车,想了想咬咬牙全款变首付,入了辆BBA……

这个咬咬牙,那个咬咬牙,不断地踮脚,只为在人生的考卷上写下能够得更多分数的答案,结果就是压力越来越大,头越来越秃。

其实有时候想一想,功名利禄、社稷庙堂,真的如此重要吗,我们需要的,可能就只是一个小桥流水、和融一家的生活。

人生价值公式大全(读懂了人生边际效益递减规律)(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