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鸟类大都是两条腿走路,而它们的前肢退化成了翅膀用于飞行。不过近日网上流传了一组照片,让人看了之后感到十分恐怖。

照片上,一种鸟儿上半身很正常,下半身却长着八条腿,有两条比较粗壮的腿支撑身体之外,还长出了六条小腿。瞬间人们对这种怪鸟众说纷纭,有人说这只鸟是变异的,也有人说这张图是P过的,无论是哪一种猜测,都代表了人们对这种动物的并不熟悉。

环颈鸻保护级别(非洲雉鸻不仅一妻多夫)(1)

“多脚怪鸟” 非洲雉鸻

这种鸟其实是非洲雉鸻,也叫非洲水雉,这种鸟的长相并不出众,头顶为灰黑色,身体大部分是棕色,颈部呈现白色。而人们关于它有多条腿的猜测也都是错误的,其实这种鸟类并没有那么多的腿,和其他鸟类一样只有两条腿,那么其余的那几条腿是怎么回事呢?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还要从非洲雉鸻特殊的“育儿方式”说起。

环颈鸻保护级别(非洲雉鸻不仅一妻多夫)(2)

大自然中大多数动物都是雌性负责后代的抚养,比如我们熟悉的狮子,雄狮在雌狮完成生育后就会离开它们。鸟类一般都是雌性和雄性双重负责,雌鸟负责孵蛋,雄鸟也要在外面捕捉昆虫,为妻儿提供食物。

而非洲雉鸻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在于它们是雄性负责照料幼鸟,与传统的性别模式正好相反。雌性非洲雉鸻在产下鸟蛋之后就会离开巢穴,把孵化幼鸟的职责交给雄性。

环颈鸻保护级别(非洲雉鸻不仅一妻多夫)(3)

雄性鸟在完成鸟蛋的孵化之后,还要负责幼鸟的一切生活起居活动。非洲雉鸻的主要分布地点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和埃塞俄比亚东部,由于这些地方气温较高,它们的生活地点多在当地的湖泊、河流,所以它们的筑巢方式也不同于其他鸟类,它们会把巢穴建在湖泊的环境中,而巢穴修建的也比较简单,只是用芦苇草进行编织而成

湖面本来就波动较大,一阵风都可以让水面摇晃,再加上巢穴比较松散,不是很牢固,非洲雉鸻就生活在一个比较危险的环境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掉入水中。雄性鸟在孵蛋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蛋的干燥和安全,就会把蛋藏在自己的翅膀和羽毛之下

环颈鸻保护级别(非洲雉鸻不仅一妻多夫)(4)

久而久之,雄性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雄性鸟在照料幼鸟、带领幼鸟外出时,一旦感觉到附近有危险存在,就会迅速把幼鸟罩在自己的翅膀和羽毛下,幼鸟仅仅露出了脚,而身体却被雄性鸟挡住。所以在照片中我们看见多余的腿并不是雄性鸟的,而是它的幼鸟的,这种有趣的现象却体现出了非洲雉鸻浓浓的父爱。

环颈鸻保护级别(非洲雉鸻不仅一妻多夫)(5)

神奇本领——轻功水上漂

非洲雉鸻还有一项技能,它们可以在水面上行走,就像武术小说里面的大侠一样,可以轻功水上漂。非洲雉鸻能够完成这样的行走主要是依靠它们的腿。

非洲雉鸻有一双大长腿,而且不仅腿长,它们的脚趾也很细长,走起路来十分的显眼。这样的结构可以让它们在水面上的压强变小,可以借助浮萍等水上植物在水面上自由行走。之所以要在水面上行走,非洲雉鸻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非洲雉鸻常以水中的昆虫、植物为食,在水面上行走就可以方便寻找、追捕猎物。

环颈鸻保护级别(非洲雉鸻不仅一妻多夫)(6)

而且当它们遇到危险时,雄性鸟将幼鸟裹在羽毛下,带着幼鸟在水面上快速行走,可以轻松躲避危险。非洲雉鸻的这种本领看似花里胡哨,但可以在它们危险的时候保全生命,是自然界生物进化的结果,蕴含着无穷的智慧。

独特的一妻多夫制

但要说到非洲雉鸻最独特的,那就是雌性雉鸻在产下鸟蛋之后就会离开,而它们之后的去向也很明确——另寻他欢,寻找其他的雄性鸟组建新的“家庭”。在每年的11月份到明年的3月份,有大批的雌性鸟会出现在湖泊周围,它们在这里争夺领地和雄性鸟

环颈鸻保护级别(非洲雉鸻不仅一妻多夫)(7)

我们人类在古代曾是一夫多妻制,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制度已经废除了,但是在动物世界依旧保持着一夫多妻制,但是非洲雉鸻却是实行一妻多夫,这种独特的制度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首先非洲雉鸻中,雌性鸟的身材普遍要比雄性鸟强壮,这也与我们所认知的动物体型相反。身体体型对动物世界中地位的划分有着巨大的影响,体型强大的性别往往会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占据主动权,弱小的一方只能服从,所以非洲雉鸻雌性鸟会比雄性鸟占有优势,由此产生了一妻多夫的现象

环颈鸻保护级别(非洲雉鸻不仅一妻多夫)(8)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非洲雉鸻生活的地点是在湖泊,湖泊里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所以它们可以有充足的食物来源。雌性鸟产蛋蛋所消耗的能量比较少,它们所摄取的食物足以支撑它们多次产蛋。雌鸟因此就会寻找多个雄鸟进行交配,在繁殖期,雌性的非洲雉鸻最多可以产下30多窝蛋,效率十分惊人

雌性鸟虽然可以多次产蛋,但是它自己肯定是照顾不过来的,所以就需要很多的雄性鸟来承担孵蛋、抚养幼鸟的责任。不过好在雄性鸟也可以拥有这项技能,所以雌性鸟就会寻找多个伴侣来承担这项责任,不同的雄性伴侣会各自抚养自己的幼鸟,由此也促进了一妻多夫制的规则。

环颈鸻保护级别(非洲雉鸻不仅一妻多夫)(9)

雄性鸟每天还需要外出觅食,这样一来它们每天只有一半的时间可以用来孵蛋。当雄性鸟不在家的时候,鸟蛋单独在家就很容易被猎食者捕捉,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而且当雄性鸟外出时,鸟蛋的温度也变得很低,影响幼鸟的出壳率。因此非洲雉鸻的孵化率是很低的,只有25%左右。但是即便如此,雄性非洲雉鸻也是自然界最负责的雄性动物之一。

环颈鸻保护级别(非洲雉鸻不仅一妻多夫)(10)

非洲雉鸻通常情况下是一妻多夫的,不过也有特殊情况,只能是一夫一妻。在一些大旱之年,湖泊里的动植物较为匮乏,交配的竞争就会显得尤为激烈,特别是雄性鸟为了能够与雌性鸟进行交配,它们在同性别之间会进行斗争,一些身体比较弱小的雄性鸟败下阵来,就会失去与雌性鸟的交配权,雌性鸟的择偶选择也会变少

在自然界中,除了非洲雉鸻,还有些动物也保留着独特的配偶、育幼方式。同为鸟类,红颈瓣蹼鹬和黄脚三趾鹑也实行一妻多夫的制度,和非洲雉鸻一样,雌性鸟可以和多个雄性鸟交配,在产下蛋后交给雄性鸟抚养,自己一走了之。

环颈鸻保护级别(非洲雉鸻不仅一妻多夫)(11)

非洲坦噶尼喀湖中有一种鲫鱼,需要两条雄性鱼和一条雌性鱼交配才能完成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在自然界实属罕见。雌性鱼寻找的伴侣也有讲究,必须是一条比自己大,另一条比自己小,在产下幼崽之后会交给体型较小的雄性鱼进行抚养。

环颈鸻保护级别(非洲雉鸻不仅一妻多夫)(12)

蜜蜂是我们比较熟知的动物,它们生活在“母系氏族”下,自然也是一妻多夫制了。蜂王在整个家族中占统治地位,也负责后代的繁殖。工蜂负责寻找食物、筑巢、养育幼蜂,而雄蜂唯一的使命就是与蜂王交配,而它们一生中只能与蜂王交配一次,而且还需要与其他雄蜂竞争,胜者才可以获得交配权。

环颈鸻保护级别(非洲雉鸻不仅一妻多夫)(13)

自然界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规律,这些动物或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繁衍,由此在不断进化中生成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其背后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人类作为地球上比较高级的生物,要学会尊重不同的生命,保护它们能够在地球上继续生产下去,而不是刻意地去打扰、破坏它们。

作者:长胖丸 校稿编辑:小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