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灯火通明,宛如白昼,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受到全球瞩目。

7月1日零点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嘹亮歌声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上空高高飘扬着,离开了祖国母亲怀抱百年之久的游子终于回家,那一刻,全国上下一片沸腾,人们欢呼、拥抱、哭泣……

中英香港回归谈了多少次(97年香港回归前72小时)(1)

自此,香港由此前世界进入中国的单一桥梁变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中转站之一,香港从“英国的香港”真正成为了中国的香港,更深刻的变化将是在思想领域,“一国两制”的伟大国策将彻底融入香港公民的意识中,香港将与内地一道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长期打算,充分利用”——中英无法言说的默契

1997年7月1日,香港终于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怀抱,至此,中国完全收回了被列强侵占的国土。这时,港澳已经被西方列强侵占了百年之久,距离新中国成立也已经半个世纪。

在研究香港问题的众多问题中,有一个问题一直是学者们感兴趣的点,即1949年解放军为何在解放了中国大陆后,不乘胜追击收回香港呢?

中英香港回归谈了多少次(97年香港回归前72小时)(2)

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五纵队在解放广州后,挥师南下,陈兵深圳河,已经做好了解放香港的准备,而对岸的英军也人心惶惶,准备应战,眼看大战一触即发,就在这时,北京却下达了“暂时不动”的命令,从此,香港问题在近半个世纪后才被彻底解决,这其中,究竟有何内幕?

首先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暂时不动”并不是要放弃香港,更不是西方舆论场上所宣扬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能力收复香港”。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达到惊人的550万人,而且,这支部队还是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淬炼,是一支拥有顽强战斗意志、作战经验丰富、作战能力卓绝的无敌之师。出动这样一支部队解放香港根本不在话下。

那为什么新中国没有使用武力驱逐西方列强呢?

早在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前,中国拟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曾提到此前与清政府和民国政府等种种不平等条约皆是无效的,新中国不予承认将全部废除

对于旧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签订的各种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中英香港回归谈了多少次(97年香港回归前72小时)(3)

理论上讲,有关与香港主权签订的三个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拓展香港界址专条》均作废,英国所谓的法理依据化为空谈。但现实来看,要为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作长远打算,武力收回香港在当时是一个不成熟的决定。

因此,经过深思熟虑后,毛主席才最终下达了“暂不收回,维持现状”的命令,其实,这一决定并不是新中国成立前夕匆忙做出的决定,早在1949年1月,中共中央就曾全面阐述过这一想法:

“在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这种立场是坚定不移的。但是,在执行的步骤上,则应按问题的性质及情况,分别处理……总之,在外交工作方面,我们对于原则性与灵活性应掌握得很恰当,方能站稳立场,灵活机动。”

2月,苏联政治局委员米高扬到西柏坡与毛主席会面时,毛主席便已经在港澳问题上有了一定的想法。在两人会谈的记录中,毛主席提到:

“目前还有一半的领土尚未解放,大陆上的事情比较好办,把军队开去就行了,海岛上的事情就比较复杂,需要采取和平过渡的方式,这就要花较多的时间了。在这种情况下,急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也就没有多大意义。相反,恐怕利用这两地的原来地位,特别是香港,对我们发展海外关系进出口贸易更为有利些,总之,要看形势的发展再做最后的决定”。

中英香港回归谈了多少次(97年香港回归前72小时)(4)

在毛主席论述的上面这翻话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关于发布“暂时不动”这条命令的原因:

首先,新中国向世界庄严宣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便是告诉西方列强,香港主权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这一点毋庸置疑。

此外,周总理也曾在1951年时说:

“我们在全国解放之前已决定不去解放香港。”

其次,新中国刚刚成立,经济亟待恢复,武力收复香港,不利于香港的和平稳定,但如果要实现香港的和平过渡,时机又没成熟,这就意味着要做更长远的打算。

最后,香港所处的地位特殊,新中国应将其作为与世界交流的窗口开展海外经济贸易,这更有利于新中国的发展,更符合当时的发展需求。

因此,中央最终决定暂时维持香港现状,将其放在英国人手中。受此影响,新中国成立后,英国拒绝跟随美国等西方列强,成为了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国家。

对此,周总理表示,这是我们在战略上的考量:

“我们对香港的政策,是东西方斗争全局战略部署的一部分,不收回香港,维持其资本主义英国占领不变,是不能用狭隘的领土主权原则来衡量,来做决定的。我们在全国解放以前已决定不去解放香港,在长期的全球战略不是软弱,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进攻和斗争。”

中英香港回归谈了多少次(97年香港回归前72小时)(5)

与美国对“中国共产党取得内战胜利”持“公开敌视”的态度不同,对英国而言,英国每年在中国市场上有着超过三亿英镑的贸易价值,失去中国市场是极大的损失,也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英国基本保持着“不干涉”、“不站队”的立场,而中国共产党在香港问题上的“弹性”处理也为未来两国关系发展提供了“战略空间”

因此,当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胜利之势已经明朗化的背景下,英国也意识到要向新中国“示好”的必要性。在种种考量中,中英两国在处理香港问题上的默契逐渐凸显出来,利用香港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的包围圈中打出一个突破口来,所以,“长期打算,充分利用”这一战略很好的平衡了当时双方的利益。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中国态度坚决

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在处理香港问题时,始终保持低调、慎重,坚持“维持现状”。1954,英国代表团访华前,周总理在准备大会上明确指示:

“不成熟的问题,也不要去谈,例如香港问题。……至于我们是否要收复香港,如何收复,政府还没有考虑过,我们就不要谈。”

中英香港回归谈了多少次(97年香港回归前72小时)(6)

同时,周总理也告知来华的英国客人,中国的态度是一贯的:

“如果我们需要解决,也得和你们谈判,我们不会采取突然行动。”

1959年,面对内部出现的一些香港问题上的急躁情绪,毛主席强调:

“香港还是暂时不收回来好,我们不急,目前对我还有用处。”

1972年,中英外交关系完全正常化后,根据形势发展和现实情况,中方再次表示“不要急急忙忙搞这个事(香港问题)”。

1974年,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来华访问,在周总理和邓小平的陪同下,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他,会谈中,毛主席率先提到香港问题,他表示:

“香港作为英国管理下的亚洲贸易和金融中心,其地位是安全的,最少在目前如此。我们之间就剩下一个香港问题了,现在也不谈。”

中英香港回归谈了多少次(97年香港回归前72小时)(7)

随后,毛主席便对着周总理问道:“还有多少年?”

周总理早有准备,他回答道:“是1898年租给他们的,租期99年,到1997年期满,距现在还有23年挂零。”

听完这一答案,毛主席微微叹了口气,指了指周总理,说道:“我们是看不到了,这是年轻人的事,由他们(邓小平)去解决吧。”

1976年,周总理和毛主席相继逝世,彻底解决香港问题的重担果真落到了邓小平身上。

1978年,早已按捺不住的英国人开始试探中国的态度,时任香港总督的麦理浩在一次宴会上,公开向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问道:

“1997 年快到了,《新界租约》怎么办?希望你们中方有个正面的表态,使投资者可以放心。”

简单的一句话,却暗藏玄机,看似遥遥无期的新界租期,眨眼间也只剩下19年了,香港问题究竟会如何解决,以何种方式解决,英国人开始着急了。

中英香港回归谈了多少次(97年香港回归前72小时)(8)

对此,邓小平十分清楚,解决香港问题的时机已经要到了:“虽说19年这个时间不短,但对外国投资者来说,这个问题必须考虑,如果要他们继续在香港投资,就必须要让他们放心,所以,这个问题该研究研究了。”

1982年9月22日,一架英国皇家空军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舱门打开,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缓缓走下飞机舷梯,并与前来迎接她的中方官员一一握手,这是她第二次访问中国,此次中国之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香港问题,值得一提的是,撒切尔夫人此次赴华谈判可是携带着打赢马岛之战的余威来的。

9月24日下午,撒切尔夫人进入人民大会堂新疆厅,与邓颖超同志进行了简短的交流后,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正式前往福建厅与邓小平举行会谈。

会议刚一开始,撒切尔夫人便开门见山,提到香港问题:“此前签订的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是任何人都无法磨灭的事实,这些条约必须要遵守,如果中国收回香港,会破坏香港的和平与繁荣,给香港带来不堪设想的灾难性后果。”

中英香港回归谈了多少次(97年香港回归前72小时)(9)

对此,邓小平说道:“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是一定要收回来的。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的领导人是李鸿章。”

紧接着,邓小平强调:

“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现在,当然不是今天,但也不迟于一两年的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我们可以再等一两年宣布,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时间了。”

同时,邓小平话锋一转,表示希望在香港问题上与英国取得合作。会谈结束前,邓小平的最后一番话彻底让撒切尔夫人意识到了中国收回香港的坚定决心。

“如果中英双方根本谈不拢,那中国将不得不重新考虑重新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式。”

中英香港回归谈了多少次(97年香港回归前72小时)(10)

尽管心中已经慌乱,但撒切尔夫人仍然强装镇定,走出人民大会堂,不幸的是,在下台阶时,撒切尔夫人却毫不防备地一脚踩空,摔倒在地,就连同行的工作人员都惊诧不已。不过,毕竟是见识过大场面的人,撒切尔夫人在起身后,仍然优雅地对着镜头微微一笑,随后才再次离开。

从撒切尔夫人自信满满赴中国人民大会堂参加谈判,到离场时摔倒,从这两个对比强烈的动作便能看到,未来在香港问题的博弈上,中国注定会是胜利的一方。

《中英联合声明》一锤定音,回归前夕英军蠢蠢欲动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在经过两年时间,前后共约22轮的谈判后,双方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将恢复对香港的主权和治权。1985年5月27日,香港进入了中国恢复行使主权前的12年过渡期。

随着香港正式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时间进入倒计时,尽管英国已经签订了相关条约,但其野心还在蠢蠢欲动。

中英香港回归谈了多少次(97年香港回归前72小时)(11)

1997年6月25日,数十艘英国军舰朝着中国南海方向驶来,正值香港回归的重要关头,中国本无意生出事端,但英军行径太过恶劣,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国家安全,是对我国主权赤裸裸的挑衅。

对此,中国海军接上级命令前往南海和公海的边界,执行这一任务的便是“宜宾号”导弹护卫舰。眼看英军军舰进入中国领海,宜宾号立即发出警告:

“注意,这里是中国海域,我是中国海军,你即将进入中国领海,侵犯中国领海权益,请立即离开!请立即离开!”

然而,英军却不顾中国海军警告,继续挑衅,甚至还派出一架直升机侦察,试探中国海军的态度。对此,中国海军立即做好战斗准备,两艘英军军舰向宜宾号冲了过来,士兵立即向舰长报告情况,问道:“要不要避一下?”

关键时刻,舰长态度坚定地说道:“避让?我们的背后就是祖国,现在躲开就是叛国,不需要回避,敢撞就试试,谁怕谁。”

中英香港回归谈了多少次(97年香港回归前72小时)(12)

听到舰长掷地有声的回应,宜宾号上的战士们个个神采风扬,挺直了腰杆,已经做好了要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

果然,英军在到达极限距离的最后关头却调整了航向,无奈离开了中国领海。此后几天,英军军舰不时挑衅,重复着此前的行动,一直到7月1日。其实,英国的目的人尽皆知,无非就是想在香港回归前制造点小冲突,凸显一下自己的实力,找回点面子。

除此之外,在香港回归仪式上,也有意外发生。为了能在1997年7月1日零点整让五星红旗飘扬在香港的上空,对于回归仪式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着极为严苛的时间限制。

当时,在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仪式上,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回归仪式的亿万观众绝对没想到,波澜不惊的回归现场其实暗流涌动,是中英双方你来我往的高手对决。英国查尔斯王子在讲话时,超出了原先定好的23秒时间,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国旗面临着无法按时升起的可能。

中英香港回归谈了多少次(97年香港回归前72小时)(13)

在两年多的艰难谈判中,中国早已见识到了英国的小伎俩,针对香港回归仪式上可能发生的变数,中方人员早已做好了预备方案,台上的司仪在收到指示后,加快了语速,护旗旗手和仪仗队前进的步伐也比平时要加快了节奏,6月30日23时59分,英国国旗缓缓降落,标志着英国在香港长达一个世纪的统治终于在今天画上了句号,7月1日零时整,《义勇军进行曲》响起,中国国旗和香港区旗一起飘扬在香港的上空,在外漂泊百年、历经沧桑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香港同胞真正成为了这块土地上的主人。

香港的回归不仅让世界看到了中国日益强大的国家实力,更重大的意义是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范例。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站在今天看当初关于香港问题展开的博弈,仍然能感受到当时的紧张和热血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