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两个关于体罚的视频上了热搜。

一个是老师拿着尺子抽打学生的手,原因是学生们错题太多。一个是老师制止了在学校走廊抽烟的孩子,老师动手打了该学生,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

过分体罚的危害(体罚要不得莫被)(1)

更耐人寻味的是两地教育局的回应,被网友称为是寒了教师的心。一方教育局回应进行调查,将公布结果,另一方教育局则各打50大板,称双方都有错。

很多网友不明白的是,一个学生在校园走廊里抽烟,老师制止了这种行为,哪怕是打了学生一下,学生却反过来推搡老师,在这里老师到底有什么错?难道错在了老师真的管了孩子,而是应该采取一种不闻不问的态度吗?

1、体罚再次上热搜

于是又一场关于老师该不该体罚孩子的讨论充斥着各大评论区。

令人欣喜的是,评论区的很多家长、网友们都是支持老师,认为可以适当的体罚,只有部分网友认为教育方式方法不对,应该采用说服教育,心理辅导等等这样更加柔性的教育方式。我说为什么欣喜呢?因为我持的观点和大部分的网友是一致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在于当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形成共识的时候,老师的体罚就有可能为自己招来祸害,甚至是丢了工作。

在责任心和丢工作的选择上,不要说老师自私,让谁都会选择工作。

过分体罚的危害(体罚要不得莫被)(2)

2、被“说服教育”洗脑

近些年频频曝光的关于老师体罚的新闻,恰恰是因为老师体罚的对象,他们的家长认为老师不应该体罚,反倒是那些认为可以适当体罚的家长的孩子们,反而不需要体罚。

这个观点看上去这个观点有些针对性,其实深入分析下来这和家庭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其实在评论区里,很多网友的评论是这样的:“在学校里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挨了老师的打,如果老师告诉家长,回到家之后还要受到家长的另外一顿打。”

过去孩子挨了打,家长们的态度不是老师为什么要打孩子,而是老师打的好,孩子不听话就该教育。

其实孩子原本就没有那么脆弱,适当的体罚或许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坚强。因为这可以让他们知道,犯了错就应该受到惩罚,犯了错就应该承担。

过分体罚的危害(体罚要不得莫被)(3)

现在的孩子犯了错,要进行说服教育,心理辅导。老师一旦体罚孩子,家长告到学校,告到教委,告到教育局,这就会让孩子在心里形成一种下意识那就是自己不好好学习,自己调皮,自己犯错。不是不可原谅,也不需要自己来承担,更不需要受到惩罚,甚至说可以把责任推给别人。

说一句比较偏激的观点,个人认为现在很多的家长被所谓的教育专家,心理辅导专家洗脑了。他们认为孩子的教育可以说服教育,可以跟他们讲道理,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让他们明白,要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来让孩子来达到希望的效果。这本身也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在于孩子的心智远没有开化到这些专家们认可或者理解的程度,一个道理,大人们可能听一遍就会明白,但是对于孩子在还没有达到理解程度的那个年龄,说100遍可能也不会理解。

苦苦婆心的给他讲上一个小时,按照他的理解程度,可能不会认为自己错。但是你简单粗暴的打他一顿,他的心里一定认为是我错了。

孩子不好好学习,你跟他讲长大之后没有出息,长大之后和人的差距越来越大,长大之后找不到好工作,没有高收入等等。这些孩子是理解不了的,他也没有办法从你讲的这些大道理中去汇聚学习的动力。但是打他一顿就不一样了,他就会认为不好好学习就会挨打。不好好学习,父母会生气。所以不管是出于动还是被动孩子就会增加学习的自觉。

过分体罚的危害(体罚要不得莫被)(4)

3、老师“凭什么”打你家孩子

再来说一说老师体罚的事情。

其实大家可以想一个最浅显的道理,老师们又不是都有暴力倾向,又不是自己的孩子。不是到了,不是被气到了一定程度,或者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老师们怎么会愿意去打孩子?

如果不是责任心的驱使,老师凭什么打你家孩子?

一个负责任的老师,不仅仅是学教的好,他还要教会学生们做人的道理,既要立德,也要树人。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孩子的情况都是不一样的。有些孩子听话,有些孩子不听话,所以我认为对于很多的家长来说,如果老师真的体罚了学生,家长们不应该质问老师为什么打孩子,而是要问一问自己老师为什么打孩子,要问一问孩子为什么老师打你。

其实我觉得可以做一项这样的对比,那就是拿被老师打过来的80后的心理素质,和从来不被老师打,一旦体罚就被告到教育局的孩子们的心理素质进行一个比对。我相信被打过的80后的孩子心理素质更强,承受能力更强,心理素质更好,心理问题也越少。

反而是这些被保护的很好的孩孩子们有着一颗“玻璃心”,心理承受能力非常差,心理问题频发。

虽然导致目前孩子们心理状况极差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对体罚的态度能够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吧,从小学到高中,我也算老师眼里的乖孩子,好学生。即便是这样,我也挨过打,罚过站。上初中的时候,老师强调多遍的一道政治题还是做错了。

过分体罚的危害(体罚要不得莫被)(5)

我们这些做错的人就排着队挨戒尺,那时候真的不知道身材娇小瘦削的女政治老师,手拿戒尺的劲儿竟然那么大。

一戒尺下去,手心火辣辣的疼。

挨了打,但是我还是认为就是自己错了,就应该受到惩罚,就应该承担你做错了题而带来的后果。

时至今日,每次想起来那次挨戒尺的经历,心里满是感激,从来没有过抱怨,更从来没有想过该不该。

为数不多几次挨打的经历,每每回忆起来,心中对老师都是满满的感激。

过分体罚的危害(体罚要不得莫被)(6)

4、孩子情况不同,不可一刀切

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性格的不同,家庭教育的不同,所处环境的不同等等,都会造就孩子在学校里不同的表现。

对于不是千篇一律的孩子,却要求老师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法,那是不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是不是对于那些不能够单纯的以说服教育为教育方式的孩子的不公平?

因材施教,我们讲了很多年,难道在这个施教的方法中不应该包含体罚吗?其实很多网友评论的都非常中肯,体罚是老师有责任心的表现。如果不是真的为了孩子好,老师会动手打不是自己的孩子吗?如果不是真的把孩子放在了心上,一句懒得管,随他去又会怎么样呢?

过分体罚的危害(体罚要不得莫被)(7)

我有时候甚至觉得生活条件的改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却越来越重了。家长们对孩子无条件的满足,让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叫做珍惜,也不知道什么叫想要而不得。更不会懂得什么叫吃苦受累。

我记得《鸡毛飞上天》上,陈江河教育他儿子说的那句话:“你不经过磨练,你自己的心就不会变得强大。”

我记得我们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有听说哪个孩子要去顶撞老师,更别提跟老师动手了。

这其实是一种敬畏之心,现在的孩子敬畏心的缺失恐怕真的会变得有恃无恐。

当然了,可能很多人会说现在要讲究科学,讲究更好的方式方法,你们80后、90后不要老拿着自己挨过打来说事,但是问题在于在当下的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没有变强,孩子们的心理素质也并没有变硬。反而成了人们口中所说的玻璃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这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就不得不引人反思了。

过分体罚的危害(体罚要不得莫被)(8)

5、写在最后

对于体罚,不鼓励,但是也不能一棍子打死

所谓因材施教,教育方式也该因人而异。

对于不听话的孩子,说教不通的情况下,适当的体罚又有什么关系呢?

皮肉之苦有时候远比说教更让人记忆犹新,更能起到教化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