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一部《西游记》的横空出世,造就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明星。一夜之间,孙悟空的形象火遍全国,成了很多孩子心目的英雄,并争相模仿。

为什么六小龄童成为西游代言人(六小龄童你无法为西游代言)(1)

《西游记》无疑是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每年暑假,打开电视都会看到唐僧师徒取经的画面。这也造就了六小龄童敢放那样的狂言:自己是世界巨星,是人就知道他,提起孙悟空就会想到他。不好意思,你想多了,很多00的孩子业余时间大多被电子产品占据,还真不知道你是谁。

为什么六小龄童成为西游代言人(六小龄童你无法为西游代言)(2)

不可否认,六小龄童塑造的孙悟空无疑成为一个经典,后无来者目前还不能肯定,至少是前无古人的。一部《西游记》成就了孙悟空,成就了六小龄童。

但有时我也在想,如果当初"北猴王"李万春没有拒演,如果董志华不是台柱子要经常出国,如果六龄童没有截胡刘建杨,那是不是会塑造出另外一个美猴王呢?

为什么六小龄童成为西游代言人(六小龄童你无法为西游代言)(3)

为什么六小龄童成为西游代言人(六小龄童你无法为西游代言)(4)

那他们现在会不会绑架着西游,天天出来到处宣讲西游文化呢?成为人们心目中经典角色的不止你一人吧?王刚塑造的"和珅"、唐国强塑造的"诸葛亮"、陈晓旭塑造的"林黛玉"、鲍国安塑造的"曹操"、游本昌塑造的"济公"、李雪健塑造的"张作霖"都堪称经典吧,怎么没见他们天天披着角色那张皮到处大言不惭的"演讲"呢?

其实,六小龄童还是塑造了很多其他角色的,如鲁迅、华铁干、太上老君等,但都无法超越孙悟空的形象,在观众中反响平平。作为一个演员,一辈子只塑造了一个角色,无法再突破自己,那就索性作罢,既然无法在新角色上引起反响,那就干脆吃老本儿,但吃就得吃得响亮,吃得名正言顺,怎么办?我可以推广西游文化啊,聪明!

但是,如果只把《西游记》作为一部励志剧来看待,到处宣讲所谓的团结,所谓的不畏艰险,克服困难。那六老师您到底看没看懂《西游》呢?这种小学生论调怎么能被您堂而皇之的包装成《西游》文化呢?

我真的没从《西游记》里读出师徒怎么团结一心,排除万难。倒是看到处处充满了讽刺,控诉。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很多古典名著都有或多或少的皇权论调。

师徒四人为何取经?为了教化民众。为什么教化民众?为了让百姓听话。听谁的话?当然是统治阶级六。任何时代,宗教不过是统治阶级控制民众思想的工具,而唐僧不过是唐太宗的一个工具,孙悟空不过就是唐僧的一个外挂罢了。其实贯穿全书的还是一个"忠"字,唐僧忠于唐太宗,孙悟空等徒弟忠于唐僧,归根到底,还是要忠于皇权。

为什么六小龄童成为西游代言人(六小龄童你无法为西游代言)(5)

一路上降妖除魔自不必说,山精野怪扫除一空。但是神仙的坐骑、童子呢?孙悟空你打得过哪个?你降住了哪个?取经路上你已经不是齐天大圣了,你也是体制内的一个公务员罢了,大boss身边的司机秘书你是必须给面子的。

再说西游记里描述的各路神仙也没那么完美吧,凤仙郡的太守爱民如子,只因为一个无心之过,因为狗吃了贡品,就被玉帝惩罚,鸡啄尽米山,烛烧断铜锁,方可降雨。弄得凤仙郡老百姓苦不堪言,度日如年。一个郡守的无心之过,碍着老百姓什么事?堂堂一个玉帝跟狗争食,未免也太不大度了吧,你一个不开心,弄得老百姓饿死无数,那玉帝和侩子手有什么区别呢?

好不容易取得真经,却又遇上阿傩、迦叶贪得无厌,在藏经阁里反复索贿,接了紫金钵盂后那副丑态更是惟妙惟肖。不过他们贪婪的根源在于如来本身也不清廉, 如来也在心心念念的索要那只犀牛角呢,你孙猴子不是说好了要带一只犀角献给佛祖吗?你倒是拿出来呀!倒不是稀罕一只犀角,关键这是佛祖在金平府刮灯油的罪证,急着要回来呢!孙悟空上了灵山一路叫嚷,就是只字不提犀牛角,这当然不是作者忘了,而是猴哥攥紧了这只犀角作为佛祖的把柄,哪有交出来的道理。佛祖已经派人开口要了,而且是反复索取,孙悟空却始终装疯卖傻,只是嚷着阿傩、迦叶索贿,最终赔上唐师傅的御赐紫金钵盂,保住了自己的犀角。这六只犀角,金平府一只、孙悟空一只、四木禽星一人一只,一个都不能少呀!

为什么六小龄童成为西游代言人(六小龄童你无法为西游代言)(6)

为什么六小龄童成为西游代言人(六小龄童你无法为西游代言)(7)

所以《西游记》是一部深刻批判揭露的现实主义著作。这些记载怎么从来没见六小龄童讲过呢?每次只会满嘴空话套话,讲那些小学生理解的层面的东西,你确定你看懂《西游记》了吗?

到处宣扬反对恶搞,那吴承恩一代文豪,一个副县长,在你笔下怎么就成了耍猴的呢?还大言不惭的说吴承恩是通过耍猴来的灵感,写的西游记。你嘴下的励志故事咋又让你改成"动物养成记"了呢?还你最了解吴承恩,书是好东西,有时间一定要多读,读透。

为什么六小龄童成为西游代言人(六小龄童你无法为西游代言)(8)

传播《西游记》这顶帽子太大了,也太重了。六小龄童你戴不动,所以别老开口闭口《西游》文化,不是把照片贴到吴承恩故居就是西游文化,不是天天穿一身红就是西游文化,不是会耍几下金箍棒就是西游文化。年纪大了,静下心来,好好读读原著,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为什么六小龄童成为西游代言人(六小龄童你无法为西游代言)(9)

为什么六小龄童成为西游代言人(六小龄童你无法为西游代言)(10)

《西游记》成书至今已有400多年,你没出现的时候。《西游记》也没见没落,依旧经典。所以,是《西游记》成就了你,不是你成就了《西游记》。不要天天跟个救世主似的,到处宣讲,就跟没了你《西游记》就完了似的。

说句俗的不能再俗的话:存在即合理。提起李白很多小朋友都会想到"王者荣耀",但不耽误他们顺嘴就来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依然会传唱不止。

放开心胸,接受不同的、多样化的孙悟空;不要绑架《西游》、绑架悟空,在你的眼里,只有你演的孙悟空才是正宗,别人都是异类。在各种场合批判,抨击。你的格局也太小了吧。就像至尊宝,你接不接受这个角色,依然不能否定他的经典。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吸收各方面的营养为己用,才是为人做艺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