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一位耕耘在喜剧舞台上的小品演员,终于在经过10多年的沉淀之后,于今年凭借自导自演的一部致敬母亲的电影,以近52亿的战绩成为中国影史的票房亚军。

电影来源于生活。这部电影里的母亲原型正是贾玲的母亲李焕英。

在这部电影里,我分明看到了她和生活中的我们,在面对至亲离世时,那份沉重而愧疚的悲伤。

贾玲母亲意外去世为什么(面对母亲意外离世)(1)

小时候的贾玲与爸妈

贾玲家,并不富裕,父母都是化工厂的工人。

性格外放的贾玲,从小就喜欢表演。在那个贫苦的年代,学艺术无疑是一个看不见未来的选择,但贾玲的父母从没有阻拦过她。

尽管生活艰难,他们依然为女儿请来了教表演的专业老师。在她第一次报考北电失利时,父母不仅默默支持她来年再考,甚至一次次低声下气地找亲朋好友借钱,只为凑足她的学费。

2001年,贾玲刚满19岁。那年她终于如愿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的相声专业。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以及支持妹妹,贾玲的姐姐还放弃了自己上大学的机会,而把读大学的机会留给了贾玲。

到了离开家那天,贾玲很舍不得,母亲便调侃自己想要一台冰箱,表示贾玲赚钱了,一定要买给她。在那个年代,一台冰箱的价格太贵了, 于是母亲改口要一件皮衣。

没想到,进入中戏后,贾玲省吃俭用,竟然真的在放假时给母亲买了一件皮衣,也给父亲买了一件。 回到家,父亲试了衣服很合身,但是母亲试穿后却发现不太合适。 贾玲想着等到北京再换个尺码。 谁知道,这一想法还没实现,就传来一个噩耗……

贾玲母亲意外去世为什么(面对母亲意外离世)(2)

为了给贾玲攒学费,贾玲的父母连过年都没怎么休息,就帮其他农户拉稻草赚钱。父亲开着小翻斗车,母亲就坐在2米多高的稻草堆上。可是意外发生了,母亲摔了下来,后脑勺着地,小脑损伤,不治身亡。

贾玲母亲意外去世为什么(面对母亲意外离世)(3)

那年,母亲李焕英才48岁。

贾玲母亲意外去世为什么(面对母亲意外离世)(4)

当贾玲匆忙赶回家时,母亲已经在殡仪馆,她甚至没来得及见母亲最后一面。这也成为她永远的遗憾。

贾玲母亲意外去世为什么(面对母亲意外离世)(5)

贾玲说,母亲走后,她的快乐永远缺了一角。这话让人听了很是心酸。

为什么贾玲一直放不下离世的母亲呢?

心理学家发现,与逝者关系越密切的人,产生的悲伤反应也就越严重。亲人如果是猝死或是意外死亡,如突然死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则引起的悲伤反应最重。

贾玲母亲意外去世为什么(面对母亲意外离世)(6)

因为贾玲母亲的逝去是意外,生命定格在48岁,还很年轻,当时的贾玲也才19岁。这样,就放大贾玲了的无力感,因此她在内心一直放不下。

电影的拍摄花絮中,有这样一幕,让人看了特别动容:作为导演的贾玲,正看着监视器指导拍摄,屏幕里是“年轻的妈妈”在割水稻。看着看着,贾玲突然就红了眼圈,泪流满面。她觉得很心疼:“年轻时候的妈妈,应该也如电影中那样辛苦吧。”

贾玲母亲意外去世为什么(面对母亲意外离世)(7)

林语堂说:“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作为子女,我们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和父母相伴到老,陪父母安度晚年。而人生最遗憾的事,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悲伤,是我们面临父母逝去最直接和主要的情绪。面对父母等至亲的离世,其实除了悲伤和愧疚,我们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而不要让悲痛缠绕自己,痛苦一生。

一、允许悲伤但不沉溺其中

如果你感受到失去至亲的悲伤,请允许自己表达这份情绪,可以号啕大哭,可以小声啜泣。这种悲伤和泪水,是有治愈效果的。

可是现在很多人尤其是男性,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就算看到至亲离世,内心悲痛万分,也会拼命压抑内心的悲伤,有泪不轻弹,有话不倾诉,直到自己以为自己已经没事了。

但是,这样只会让悲伤沉到心底,成为深层的记忆,并对身体造成很大的破坏。

有些人在出生前,或者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或母亲,他们关于父母的记忆是模糊的,就以为自己没有悲伤。

殊不知,早在大脑中负责逻辑记忆的海马体长成之前,我们负责记录情绪的杏仁核,已经将这份悲伤储存在了大脑的深处。而越是深层的情绪,破坏性就越强。

古人云,“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走出至亲逝去的阴霾,有人需要几个月或几年,有人甚至会痛苦一生。

长期过度悲伤的人,会经受“频繁地回忆地失去的人,怀疑并难以接触别人……具有与情感调节有关的一系列困难,”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教授主任凯瑟琳·谢尔说。

贾玲母亲意外去世为什么(面对母亲意外离世)(8)

二、小心愧疚逆流成河

和悲伤不同,当我们面对失去至亲的时候,愧疚也会如影随形,但不易察觉,破坏性也更强。因为它会破坏我们的身体、事业和生活。

正如贾玲母亲的骤然离世,是贾玲心里巨大的伤痛。从那以后,她便再也没有真正开心过,因为愧疚的情绪一直折磨着她。

严重的话,这种愧疚会让人经常性的自我谴责,同时又于事无补,把整个生命都消耗在与过去做斗争中。

有哲学家说:“愧疚的人是生活在过去的人,他们不去体验现在的快乐,更没有明天的梦想,他们仅仅在不断地反省自己的错误与过失,从而试图为自己的失误还债。”

如今,贾玲用一部票房大卖的电影《你好,李焕英》来纪念自己的母亲,同时也在电影中完成了自己的救赎,让自己对母亲的愧疚之情得以充分地宣泄。

贾玲母亲意外去世为什么(面对母亲意外离世)(9)

三、如何面对亲人的离世

其实,当活在世上的人,因为亲人的离开而持续地沉浸在悲伤中,或因为自责而不允许自己快乐,甚至想追随亲人一起离开时,反而会违背逝者希望生者生活幸福的遗愿。

当我们能够真正平静地谈起至亲离世这件事情,内心不再波澜四起时,我们才能判断自己已经疗愈了心里的这份创伤。

当至亲的逝去已成事实时,对于我们来说,更好地面对方法是: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保留一份对至亲的思念但不沉重,做些事情纪念至亲等等。

《悲伤的力量》一书中,提出了“力量支柱”的概念,建议我们找到支持自己、重建生活的方法,包括:

1. 尽量用外化的方式来哀悼这个人,例如举行祭奠仪式帮助治愈悲痛,认识到事实,更好地做分离;去扫墓、穿戴一些和他们有关的物品、增加正面情绪,这些仪式可能随着时间会逐渐减少,但是对于当下抚慰悲伤是很有效的。

2. 写日记,整理自己的情绪和思绪。

3. 通过画画、写作等表达自己的悲伤。

4. 时间会让悲痛和愧疚感慢慢减少。

5. 思想与身体的调整。

6. 让生活回到正确的轨道上,增加安全感和掌控感。例如每天定时运动,按时睡觉,保持工作。在丧亲的第一年,不建议做任何重大的生活改变(例如换工作,改变重要的人际关系),这能使我们保持一种安全感。

也许,对于逝去的至亲来说,你在世上活得更好、更幸福,就是他们最大的宽慰和愿望。

如果你也喜欢与名人和社会热点相关的心理学,欢迎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