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1)

这是村民曾寿基家新建的大门(2021年8月摄)

出生在六十年代的我,从儿时朦朦胧胧的记忆中,影响最深的莫过于庄户人家黑刺凹缺的木大门,烟熏火燎的土坯房、低矮破旧的土院墙,泥邋水遢的土巷道和兴时出来赶上时髦的架子车、自行车。还有那颓垣残缺的墙面上书写的永久性语录及墙头上盛开的一丛丛红艳艳的山丹花,成为我少儿时代永恒的记忆。

我土生土长在家乡的土坯房、土墙院内,它是我生命的摇蓝,生命的起点。父辈们为了生计,起早贪黑,无休止的在生产队挣工分,白天根本无暇顾及我们。由此,门前的小溪旁,树林里,还有屋后的山坡上时常都有我们这些净尻郎小屁孩光着脚丫捉蚂蚱,捅蜂窝,掏鸟蛋,挖野蒜,折狗娃草的身影, 成为天然乐园。

我所在的东拉科村,坐落在西纳川河畔,属半川半浅山地区,七、八十年代,相当贫穷、落后。庄子不大,百来十户人家,院落布局散零八碎,很不规范。大部分人家的住房都是祖上留传下来的,条件稍好的带有月拱等雕刻图案,条件差的一般都是土担梁或打结开榫卯的土坯房,结构极其简单。经不住风吹日晒,炕烟熏染,显得乌黑发亮。唯独几家从地主、富农家土改过来的大房高过院墙,显然如鹤立鸡群。勤瑾人家倍感党恩,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果实,打理得有条有紊;而确实有那么几个不思进取,拔鞭忘恩的懒怂们不仅屋面上长满了冰草,而且屋底下的冰草“倒挂金钟”,把人家好端端的房子踢塌得看不成,着实让人心痛。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2)

旧时的平厦大房(窗子是八十年代的)

据家父言传,我祖上曾经也是庄子里的富户,尤以太爷爷是有名的老遮(既有钱又有说服力的人)。拥有良田逾百亩,油房、水磨各一座,马车三、四辆,骡、马、犏牛共十几头匹,羊二百多只,长年雇工四、五人;有四合院两处,分里、外院,里院住人,正房是二架七檀,偏房是五檀大栋;外院又叫车院,是圈养牲畜,停放车辆、农具的地方。岂料到了爷爷掌家时,被他人嫉妒,精心设计圈套,引诱 吸食鸦片成隐,将祖上数辈苦心经营的田山地土,房廊屋舍,便宜卖给设计者,通通吃了个精光。适逢解放,土改运动上占了大便宜,划了个贫农成份,虽未得一根草棍的果实,但也算是躲过了一劫,谢天谢地,这可把那些别有用心的小人给哈地杂,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不是地主,就是富农,虽说众人不悦,但也无奈。

父亲是个苦敬盎,一生勤劳朴实,为人正直厚道。亲眼目睹了民国未年家业衰败的全过程,受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曾发誓一定力挽狂澜,重振家业。但生不逢时,偏偏赶上了那个特殊年代,尽管凭一身蛮力,使出了浑身解数,仍没有改变家庭的贫困面貌。但他的那种与人为善,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优良品德励志我在以后的生活中成为同阶层生活者中的强者。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3)

调有月拱花草的旧式大房

记得1974年冬,也是我刚上学的那年,我家从生产队分了一百二十元的分红,那时我生平第一次见到的最多的钱。父亲兜里揣着钱,满脸喜悦地跟母亲商议,再苦再累,勒紧裤带也要买一辆架子车,当时的我也不知道架子车是啥东西?只是静静地听着。

第二天后晌,父亲拎了个帆布包,专门到西拉科门市部(供销社)买了一瓶蚌埠酒和二包战斗牌香烟,并借用别人的肉票买了二斤猪肉,总共花费不到四元钱,并嘱咐母亲再烙上几张狗浇尿,炒上一碟鸡蛋,说晚上要来贵客。

傍晚时分,天上纷纷扬扬地下着鹅毛大雪,我和二姐在厨房里帮母亲拉风匣烧火。忽听房门前的土台沿上有拌脚的声音,我倚在门口羞怯怯地偷看,发现父亲一边拍抖着客人卡衣绒领上的雪花,一边热情地让进屋里。

屋里早被母亲和二姐收拾得干干净净。15瓦灯泡擦去尘埃,不再悬晕,显得比往日亮堂许多;热炕上铺着两条准备过年才能用的大红单面绒炕单;炕中的炕桌上早摆上了一碟子狗浇尿油饼,还冒着热气;炕头上火盆里的灌灌茶翻滚着巴浪,撞击着石茶盖“嘣嘣”脆响,荊芥、薄荷味弥漫土屋,清香四溢。

来者不是别人,原来是本队李家阿爷的上门女婿尕杨。尕杨年近三十,老家是小南川土门关人,父母均在生活关上去逝,孤儿院长大,原是西拉科公社拖拉机站驾驶员,因工作踏实肯干,官至乡农机站站长,后经人介绍招赘到我村,离我家不远。为人和善,乐观大方,不论族内族外,人们习惯地称他尕杨或杨姑夫。

尕杨盘腿坐在炕上首,接过母亲倒的茶碗,然后和父亲各点了一支烟,远里近里的喧着浪板(谈论事情)。

不一会儿,母亲端来菜,父亲先给尕杨斟了四杯,然后自饮两杯,俩人开始边吃边饮。酒过数杯,父亲把想买辆架子车的话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要求尕杨利用工作之便帮忙买给一辆。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4)

七十年代的架子车

在那物质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架子车刚兴时出来,是紧销货,没有熟人是轻易买不到的。听说尕杨在公社农机站上班,又是主管,又隔三差五地往返于县农机公司,央及着巴结一下,尕杨快人快语,爽快地答应了。

经合计,架子车里外胎,下脚,轴合计得八十元,另外给了五元,顺便买把气筒。

三天后的下午,尕杨稍话到他家来取,不大一会儿,父亲肩扛着架子车兴高采烈地回来了,我稀诧地摸着,来回在院子里滚动,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那场面比现在的人买了一辆小车还高兴。

第二天,父亲急着请来邻居的梅木匠,利用两天时间,花了六元钱的工资,制作了车厢。可是原来大门狭窄,进出不方便,无奈在两旁的门框上锯了两个豁垭,这样才方便出行。

这是我村有史以来买进的第二辆架子车,自从添置了架子车,生产力一下子解放了,父亲很少佝偻着腰在窄小的大门里出进背土,背粪,背东西,有时还拉着它到生产队挣工分,能顶半个劳动力,乡亲们非常羡慕。

为了增加一点集体收入,生产队春耕结束后适当调配劳力外出挣钱,父亲於75年,76年连续两年负责带领队里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冷湖,格尔木搞副业。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5)

七十年代的生产牌自行车

经过两年的打拼,除按“三七”分成(即70%上交生产队,30%个人所得)交清生产队的外,加上年终微薄分红,共积攒了四百元。首先给母亲买了一台牡丹牌缝纫机,自已买了一辆崭新的生产牌加重自行车,记得缝纫机还是巴结上党家的一个姑夫,从其省城里上班的亲戚处购买的,据说是啥个内部指标什么的。

“人凭衣裳马靠鞍”。父亲是个非常捋细(仔细)之人,无论再忙把架子车,自行车擦的非常明亮,一尘不染。尤其是把自行车用红、绿塑料胶卷装扮得非常干散。至此,我家置全了当时生产队里很时耄的“三转一响”,其中一响是公社里统一拉的“洋戏匣匣”(有线广播)。

而就在同一时期,大队里买了一台推土机,一台28型拖拉机,大型条播、耙、铧及拖斗等,配套设施齐全,听说集体出了不多,大头儿国家担了,还说什么八O年要实现农业机械化,耕地不用牛等等。于是改拆的拆,改迁的迁,拓宽了土巷道。因为是大锅饭年代,资金、技术、管理不到位,两台机械没发挥多大作用,长年放在大队办公室院子里锈迹斑斑,包产到户那年廉价按废铁处理了。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6)

当年的28型拖拉机

也不知啥人编的顺口溜,讥讽当时的情景,至今我还能说上几句:

东拉科,阵势大,

养了台二十八;

不翻地来不耕地,

拉上个婆娘们浪鲁沙;

鲁沙尔地街上把车下,

东张西望地看稀诧,

……

与此同时,各生产小队也毫不示弱,多数从社员的嘴里挪出,挣死牛,扳烂车地买了台手扶拖拉机。听大人们说我所在生产队买的尕手扶产地是武汉,拖厢是青海农机厂造的,后来众人起了个绰号“老武汉”,有专人管理,主要是秋冬季碾场兼平地里送肥,既省时又省力。从而逐步代替了原始的骡马化碾场方式,生产力提高了十几倍。

美中不足的是起动相当困难,有时全队的尕小伙排成队,手持摇把,抡番上阵,任你摇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就是发动不着;有时系上绳索,套上耕牛,一上午在公路上或场面上来回转圈磨合,预热起动。

后来经高人指点,明白了起动不利的原因,原来是缸头积碳堵塞了燃烧室的小孔,只要用一根磨尖的自行车竖条捅一下,立马就着,真是一窍难得。

1978年,大队里来了路线教育运动工作组,工作组的着重点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指导乡亲们想法增产增收,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在工作组的帮助下,买来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更使乡亲们大开眼界,开阔了视野,进一步了解了外面的世界。

1980年,父亲将家中原来的七间老屋拆倒,翻修一新,并续盖了两间新房,暗示他人及早为我准备好了婚房。

(二)

1982年,改革的春风吹拂雪域高原,河湟大地。农村普遍实行包产到户,牲畜、农具作价归户,我家相应地从生产队分得八亩旱地、两亩水浇地和一头四牙枣红色犍牛,还有一些小型农具。分得承包地和耕牛的父亲,喜上眉梢,劲头十足,精耕细作,把原本贫脊的土地没上几年务劳成膏腴之地,平时有事没事,总爱到地边转一转,闻闻泥土的芳香,瞧瞧庄稼的长势,他深爱这片黄土地。因为他深深明白,只要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这个理。

也就是从这两年开始,我家及乡亲们的生活逐步有了改善,三天两头青油细白面,不再稀诧白馍馍白面汤了,大多数人家口粮不但自给自足,而且还慢慢有了存粮。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7)

原始的二牛抬杠

耕牛是庄稼人的命根子,牛背上承载着一家人的锅灶,是家里的主要财产。每年秋收后打碾后,父亲必须先给耕牛留足上等草料,喂得膘肥体壮,并不时地在我们面前唠叨:“短料喂在嘴里,长料喂在腿里”,惟恐轮到我饲喂时偷懒撒奸。

包产到户开头两年,乡亲们处心积虑,小心翼翼的,惟恐政策又有所变动。待尝到了甜头,吃了定心丸后,个个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在属于自已的那片黄土地上,挥汗如雨,扬鞭奋蹄。

也不知从啥时候开始,巷道里悄悄地出现了一些收鸡蛋的倒蛋队,卖冰棍的小商贩,针头线脑的货郎鼓……尽管都是些小本生意,但在某种意义上解开了束缚在中国农民身上的紧箍咒,这是市场经济的悄然开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人民心中滋生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再说,这两年庄子里也有所变化,个别农户除偶尔使用从生产队留下的老马车外,架子车、自行车已普及化了,乡亲们从事生产、出行不再是单一的人力徒步,完全由自行车或设计新颖的畜力车代步,有时也直接骑乘牲畜,实行了几年骡马化。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8)

畜力车的出现,庄子里掀起了一股拆门建门热,大家纷纷攀比效仿,将原来的大门拆倒,加宽加高。父亲也不为落后,甘为人先,请来木匠,泥水匠,索性将原来的单扇旧大门拆除,拉来沙子,水泥,红砖,改建成双扇砖木结构大门,并新添置了一辆加重畜力车,用牛套车出进拉东西省时又省力方便多了。

包产到户那年,我刚好初中毕业,目睹年迈的父母身体每况愈下,体力日渐不支,遂辍学务农,学业过早地画上句号,成为终身憾事。从此在黄土地里,甩动牛鞭,与耕牛共舞;在戈壁滩上,挥汗如雨,与日暮争辉;不知不觉地扎给了四牙,踏上了犁沟(意调训顺的四岁耕牛),当上了尕掌柜,成为养家糊口的顶梁柱。

1984年,年满十八岁的我跟上亲戚首次外出搞副业(打工),到果洛州甘德县修水电站,来回四个多月,挣了八百多元,这是我人生挣回的首桶金。

接下来的的十多年里,我和乡亲们跋山涉水,栉风沭雨,深入雪山草地,荒漠戈壁,淘金子,修公路,架桥梁。亲眼目睹了玛多洪金台金农持械大战,可可西里淘金历险,肃北盐池湾金场枪杀事件,都兰沟里盘山渠民工工资被骗等情节场面。十几年颠簸流离的淘金、打工生涯,深深感悟人生道路崎岖不平,荊棘丛生。猛然醒悟,原来路就在脚下,金子就在书本里,但一切悔之晚矣!

经过几年的滚打摸爬,乡亲们的精神面貌,物质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改善提高。家家盖新房,户户买手扶(拖拉机),电视普及化,有的冒尖户(万元户)还盖上了板儿房(砖混结构),骑上了大幸福(摩托车),看上了大彩电。

在同一条件,同等环境下,我的家境也有所殷实。家里不仅添置了新式家具,还买了电视机,收录机等,九O年我专程从省农机公司购买了一台常州牌展叶子(全新)手扶拖拉机,实现了老汉们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热炕头上看大戏的梦想。

那时,如果谁家买了手扶拖拉机,隔毗邻舍,亲朋好友都会主动前来搭红,放鞭炮庆贺一下,有时主人还会摆上两桌感谢贺喜者,此场面不亚于现在的买小车。

自从买了手扶拖拉机,生产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和改善。除陡坡地尚用耕畜外,一般缓坡地的翻地、耕种、拉运、碾场……一切农活都离不开它。这是一个原始农业与现代农业的逐步交替,标志着原始的二牛抬杠模式退出中国农业舞台,是一次跨越式飞跃,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9)

淘金路上

手扶拖拉机的鼎盛期,适逢中国西部淘金热。乡亲们驾着它,承载着致富的梦想,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驰骋在广袤的青海大地上,在哪巍巍雪山,茫茫戈壁,皆留下我们这一代淘金人可悲可泣的故事。之所以,手扶拖拉机在一段时期内,为振兴农村经济功不可没,毫不夸张地说,它的确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开拓车,先锋号。

从2002年起,青海省人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在全省范围内禁采沙金的法规文件,乡亲们顺应政府决策,主动放弃,另谋挣钱门道。至此,近二十年的青海淘金热全面停止,宣告结束,成为一个时代的缩影。

(三)

好友海丰、生林经济头脑灵活,禁采令发布后,迅速转变观念,各自买上农运车,往返于城乡之间,从事农副产品贩运,让人非常羡慕。

受其惹导(引导、影响)我暗自取经,紧随其后,从亲朋好友手中借了两万块钱,率先买了一辆单缸五征农运车,尝试着做季节性小本生意。“胁巴当算盘”,一年下来,不仅还清了借款,手头还有存款,比前几年淘金既划算又省力,收入“翻两番”,比淘金多好几倍。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10)

这是我当年买的五征农运车

有了农运车,家中原来的大门又吃不开了,凑合到农历九月九重阳节,我拆除了旧木门,从西宁建材产市场购买了钢管、铁皮,请来电悍工,直接焊了一副铁门,出进方便又安全,在当时来说美观、大气。翌年,又盖了一条边的七间木头大房,装饰一新,在庄子里抓了几年拉前(第一名),但没上几年又被社会发展而淘汰。

一炮打响,我的思路更明确,胆子也越来越大。曾单枪匹马从大通至乐都贫困山区贩卖过机制煤砖,合伙到牧区收购贩卖过羊毛,在家门口贩卖过油菜好,从兰州、乐都倒卖过腌菜……不到两年,家里的经济状况有了新的起色。

说句心里话,在我们的带动下,庄子里仅两年时间买进了二十多辆农运车。天时地理人和,适逢赶上了好年代,他们开着这些农运车起早贪黑,东奔西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运,跻身于城乡市场,不仅推动激活了农村经济发展,而且鼓了自己的钱袋子。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11)

右二是我曾经养过的车

当中不乏积少数爱偏闲传(说闲话)的形式老汉(有劳动能力之人),自己怕吃苦,不劳动,好像尕利巴牛——白舌头(不吃苦),宁愿装穷等待救济款,也不愿看到别人挣上钱,妒忌他人。背地里讥笑,说什么养车的人相等于买了一张好铁锹(喻下苦、出力之意)。我从不讨好别人,也不妒忌他人,干干净净挣钱,明明白白做人是我的本份。

我生性耿直,与人为善,说话办事一言九鼎,从不油嘴滑舌,拐弯摸角。最扇风(气愤)说话办事不讲信用,死皮懒脸,皮谎尻子淌的人;最讨厌现实生活中爱拍马屁,阿谀奉迎,见奶就是娘的那种人;最看不起那种浮上水,见不得穷人喝拌汤,馏尻子不知深浅的人。

有一件事,困扰我多年,成为心中疙瘩,精神负担,每每回想起来,总不是个滋味。十七年前,邻居的尕宝两口子在西宁做生意,因资金周转困难,特向信用社贷款四万元,恳求我帮忙给他做个担保,看在邻居的情份和他积极上进的表现,我毫不犹豫地作了担保。后不知啥原因,回家重操旧业,弃商务农务工。十多年来,这笔贷款懒着不还,害得我到现在失去了证信,办啥事都困难,每年还陪着他的名字上信用社的“光荣榜”,这跟过去的老人们所说的陪法场没啥区别,羞死人了。唉!做人难,做好人更难。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12)

曾经养过的大力神载重车

天道酬勤,光阴不负勤瑾人。2010年前后,我们这些“轱辘匠”尽皆鸟枪换炮,开上了大型载重汽车、挖掘机、装载机等。截止2020年,全村拥有大型载重汽车23辆,中型汽车15辆,挖掘机4台,装载机4台。昔日的那些“扛大铣”摇身一变,尽皆变成“钉钉匠”(扩支工),泥水匠,土暖工,电焊工,钢筋工……适逢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他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无论在矿山、路桥、建筑工地上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用淳朴的笑脸,辛勤的汗水,浇灌着美好的家园。

承蒙党和政府的恩泽,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2007年,我村庙尔沟24户村民从大山深处整体搬迁,住上了宽畅明亮的新居,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存条件;2008年,国家实施人畜饮水工程,村民吃上了甘甜、干净的自来水;2011年,村庄道路全部硬化,从而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13)

干净舒适的庭院

而就在同一年,我索性将新盖不到十年的木头房子全部拆除,化了近二十多万盖了七间(180多平米)的砖混结构房屋,水、电、设施齐全,设计新颖,宽敞明亮;院墙全部土改砖,大门端庄、大气,切合地方特色。整个庭院整齐、美观,富有现代气息,彻底改变了人居环境。

雨露均沾,乡亲们通过自身努力,恰借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扶持,家家盖起了新房,相当一部分还盖起了二层小“洋楼”,短短几年内,庄子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真实现了老一辈人梦寐以求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的美好社会。

(四)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不断改变。特别是我们这些毫无一技之长,靠车拉家务的“轱辘匠”也在悄然改新换代,也有的从事其它行业。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14)

这是村民赵生林的羊棚

近几年,牛羊育肥,养猪这一新型产业在我村悄然兴起,并且初具规模。2020年,全村从事养羊户13户,(其中400只以上8户);养牛户1户;养猪户百头以上2户。(其中投资300万的一大型猪场正在建设中。)他们这些人,是村里的佼佼者,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树立了榜样,起了典范作用。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15)

村民吴得权的育肥牛场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20年,全村危房改造率达到100%,其中农民进城镇买了房子的近40余户,拥有各类小轿车近200辆,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元,实现整体脱贫。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20年我村实施新农村建设。新增坡改梯1200亩,新修田间道路2公里,届时,全村所有耕地实现梯田化,机械化作业程度进一步提高;实施村庄道路亮化工程,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新修卫生厕所230个,进一步改善了村民的卫生条件和村里的卫生环境;硬化村村通公路1.2公里,缩短了邻村之间的距离。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16)

2020年平整的梯田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人们的人居环境和生活在不断改善。今日之东拉科村,不再是以前的穷山恶水,荒山秃岭;而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绿油油的梯田,既整体划一,又错落有致。

走进村庄,整洁、宽敞的硬化路伸向村里的每家每户,一盏盏太阳能灯笔直地挺立在路的一侧,俨然如威武的哨兵。路两侧绿树成荫,一棵棵挺拨的杨柳掩映着农家小院的白墙红瓦,玻璃门窗透过绿叶的缝隙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村中心的文化广场上,一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横副标语映入眼帘,悬挂在村文化活动中心屋顶上。年轻的尕媳妇们则音乐的伴奏下时而扭着现代舞,时而跳着锅庄,跟西宁中心广场里的城里人没啥区别;凉亭下消闲的中、老年人一边专注地观看,一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国家大事,盛赞盛世乾坤。

住了10年的房子变成了什么样子(房子与门.车子与路的时代变迁)(17)

拍摄於2021年3月

正如老人们所说:现在的社会实话好,跟过去相比,简直没法比,活像(好像)天天过年着哩,舒坦得跟天堂里一模一样。

多么亲切、淳朴的语言,是发自老百姓內部深处肺腑之言。不过只要我们听党的话,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才是个头,好日子还在后头。但愿乡亲们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比一天好。

李德玉

2021年8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