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清平乐》播完第20集,豆瓣评分从开播的8.2分降至7.8分。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1)

这0.4分到底被扣在了哪里呢?纵观网络评价,很多网友都表示,“节奏太慢了”。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2)

“慢”已然成为了导演张开宙的标签。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3)

尤其在《清平乐》中,每个场景都会出现长时段密集对话,且对话内容文白夹杂,非常考验观众的耐心。开头两集几乎没有交待什么剧情,而只是在交待人物和事件的背景。比起往日大家熟悉的宫廷剧,《清平乐》确实让人不够“爽”。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4)

随着后续剧情好转,朝堂对手戏也逐渐变多,慢慢出现了大量的人名、制度的解说。与此同时,剧集中宋代的各类规章制度、饮食穿着习惯频频穿插,一时间这部剧的信息量又变大。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5)

欧阳修、范仲淹、晏殊等“背诵天团”纷纷出场

作为近期刷完了《我是余欢水》《鬓边不是海棠红》等剧的人,小电君对于《清平乐》的态度反而更为特别。看之前那些剧时,迫切地想一口气追完,唯独这部剧,愿意进入其中,慢慢品味其中考究的服化道。如同剧中宋仁宗和皇后品酒一般,不用豪饮,其中的滋味自然会慢慢“跑”出来。

《清平乐》最值得回味的地方又是什么呢?

剧集改编自米兰lady的小说《孤城闭》,作者也参与了剧本的编写。此次最大的改动,是主人公从宦官梁怀吉变成了皇帝宋仁宗。

原著中,本是宦官耳听八方,徘徊在前朝后宫,从中窥探出宫内宫外各色人物的起起伏伏,从而展现帝家后宫的情感纠葛,以及前朝君臣的权力拉锯。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6)

如今,主角变动之后,期待值并没有因此削弱,反而平添几份可看性。

宋仁宗在位期间,被人称为“仁宗盛世”,可见,《清平乐》的野心,在于打造一个时代。

相比其他朝代,大家多数对宋史的了解甚少,更不用说宋仁宗本人。

但围绕着他的,有很多观众熟悉的故事,比如“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就是他。同时,他也是宋朝在位最长的皇帝,期间41年虽然没有大事件发生,但是北宋士大夫最喜欢的皇帝。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7)

那些曾经以“并背诵全文”支配我们学生时代的文人,多出自宋仁宗的朝代:范仲淹、欧阳修、晏殊、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程颢等。因此,这么一部自带历史厚重感的剧集,对于呈现出的画面也是非常考究。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8)

导演张开宙是摄影师出身,所以他的剧多重视镜头美感,以具有质感的布景、服装和道具著称。去年爆火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正是如此。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9)

到了这部剧中,这些优点都被一一保留。

《清平乐》中的服饰,都是严格按照宋朝的一些画册1:1还原。

宋仁宗上朝的袍服,是身着红色袍服,头戴梁冠;袆衣是皇后参加朝会、受册、祭奠等大型事务时的礼服,用深青色衣料织成,织以翟鸟花纹,衣领和衣袖还使用龙纹镶边。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10)

朝堂百官服饰方面,剧中有“大朝会”的场景,大家都身着统一朝服,头戴梁冠。虽然服装样式基本相同,只有冠冕佩绶等部分来区分级别。不仅如此,宋朝礼节作揖拜礼均遵循历史古典。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11)

除了服化道之外,本剧的台词也很讲究,不再是清宫戏里常见的“奴才”和“朕”,取而代之的是“官家”和“大娘娘”这些具有宋朝辨识度的常用称谓。

随着如今古装剧越来越讲究,观众的审美也越来越高,因此对古装剧的要求不再仅限于剧情,更开始关注故事和人物背后是否能展现传统文化之美。如果卖相平平,或许很难让颜控的年轻观众买单了。

“国风 ”成新趋势

如今,这种既有人文内涵又兼具时代风范的作品,已经形成了一股潮流。从《甄嬛传》《琅琊榜》到今年的《清平乐》《鬓边不是海棠红》,都是不错的范例。这些影视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均使得年轻观众用现代眼光,审视经典文化。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12)

它们用精品的服化道,盘活了历史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元素在视频中活跃了起来。更是因此走红海内外。

事实上,这些剧集无论是清宫剧、架空时代的权谋剧或是仙侠剧,它们虽未以某一传统艺术作为题材,但这些剧集中的建筑、服装、饰品、道具等美学造诣皆高于同类剧集,更是形成了当下“国风”浪潮,掀起了观众的审美认同。

“国风 ”影视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下古装剧的标配。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我们仔细看当下社会,越来越常看见有人穿着汉服出街 ,而90后、00后这批网生一代,通过网络等途径,对文化有更深层次的渴望和需求。以至于,“国风”一度成为B站和A站的出圈元素。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13)

“国风”在视频平台出圈

2011年,《甄嬛传》火爆之后,观众对其中的中医药学频频讨论,甚至不少人还翻出古代书籍,找到了剧中的那些根据。再到去年热播剧《陈情令》,虽然是架空时代,但它反作用将中国不同朝代的服饰风格集于一身,重在意境与人物相适配,甚至每一处致敬都暗含不同寓意。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14)

与此同时,《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等泛娱乐作品频频在新生代观众中引起话题。这一圈层效应已然让创作者们发现当下年轻人对此的“高要求”。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15)

在电影方面,《妖猫传》中对晚唐风韵的还原,则获得了大众的认可。可见,对于“国风”的使用,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行为,但它同时又是一个“高要求”的动作。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16)

而《绣春刀》对于国风的运用上,更是让不少观众对明朝官僚薪资和阶层关系有了好奇。但是电影续集《绣春刀2:修罗战场》又将崇祯塑造成两面三刀的角色,打破大家过往认知里的帝王形象,反而引起了不少争议。

清平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清平乐导演再犯知否的错)(17)

因此,创作者在内容生存中,借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寻找到与时代精神接洽的美学支点,成为了当下影视作品的动力所在。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国风”只是一个附加值,只有通过讲好故事,观众才会真正自发去挖掘其中的奥秘,才有更多机会让其他人关注到。

你觉得《清平乐》慢吗?

快快留言告诉小电君

/ 万众一心防控疫情 电影人在行动 /

《青春诗会》温暖继续

电影频道《青春诗会》直播开启!

爆款短片《阳台里的武汉》幕后揭秘

《战疫故事》直播援鄂医疗队启程回家

《阳台里的武汉》 温暖讲述武汉战“疫”故事

谢谢你们守住了家,守住了城!

《我的祖国》唱响战地

成龙致敬抗疫公安民警

电影频道以全媒体之力抗击疫情

黄晓明唱歌鼓励男护士

黄渤为准新娘护士打气

彭于晏隔空拥抱援鄂护士

荆州李现为“佛山李现”加油

周星驰景甜连线前线医疗队

影院经理说,曾有片方自行泄露片源

传统媒体入局优势何在?

我花钱提前看完了这些剧

《余欢水》《龙岭迷窟》大爆!

我在闲鱼上买电影资源|调查

8.5分的《我是余欢水》吗?

《龙岭迷窟》为何影剧口碑两极?

来啊!一起去电影里那片花海

我们为什么期待《平原上的摩西》?

《鬓边不是海棠红》“香”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