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

满肚春愁如乱絮(怀自由自在的感觉)(1)

最近在读梁启超先生著作《王安石传》,看到这个不认识的字眼儿“翛翛”,经过查找,发现它的读音是“xiao”,读第一声。

“翛翛”连着一起的意思是形容羽毛残破,或是形容虫蚁密集、振翅疾飞声。可组词“翛然”,意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亦可组词为“翛遥”,同是无拘无束的意思。

前几天看电影《中国机长》,有个情节是详细地拍摄在机场候机室等候登机的旅客,每个乘客都给了不少特写,他们的脸上或是归心似箭的期盼,或是即将要出游的满心喜悦,或是看向喜欢的人那满是爱意的笑眼。

在看这些画面时突然发觉,不用戴口罩出门的日子,好像已经离开我们很久很久了,久到现在出门不戴口罩都觉得不正常了。

所以在读到“翛然”、“翛遥”这两个词的意思时,当即觉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真的太珍贵,太宝贵了。

在刚过去的清明假期里,只要有草坪的地方都能看到几顶帐篷,更不要说千灯湖、半月岛,不是公园就是某个不知名的山涧河流边。

一顶帐篷,一辆拉车,一张桌子,几张椅子,铺上野餐垫,拿出精心准备好的食物,有时间的人会自己在家做点烤鸡翅、蛋挞、烧腊饭、饭团、酸辣鸡爪,切点水果,如果想省事也可以,外卖可以解决一切麻烦。

但即使有各种方便的外卖平台,也抵挡不住那些爱自己动手的心,于是乎,有些人带着小汤锅、烧烤炉、电饭煲,帐篷一搭,火炉一开,伴随着滋滋滋的声音,一股肉香味马上四下散开了。

有一款红泥的小火炉甚火,可以用来烹茶,前年去潮洲游玩时,很想带一套回来,可终究因怕拎着麻烦容易碰坏而没有带。

看到这款红泥小火炉,总会想起白居易的诗: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倘若能逢上一个冷冬的阴天傍晚,寒风骤起,点起这个小火炉,小小的火星暖着壶里的酿酒,备好下酒茶,等着好友到来,一起小酌。

这感觉是自由自在,是无拘无束。

2.

予居洛之明年,既新厅事,有文纪于壁末。营其西偏作堂,户北向,植丛竹,辟户于其南,纳日月之光。设一几一榻,架书数百卷,朝夕居其中。以其静也,闭目澄心,览今照古,思虑无所不至焉。故其堂以非非为名云。

满肚春愁如乱絮(怀自由自在的感觉)(2)

第一次读到“翛翛” 读音时,首先想起的是欧阳修的“非非堂”,当即决定,如果让我也能拥有一座草堂的话,必将它命名为“翛然堂”。

欧阳修留京当官期间修整了他的官署,在这座官署四边有一座厅堂,欧阳修为它取名“非非堂”,并写了一篇《非非堂记》,解释为何将其命名为“非非”的缘故。

大意是为人处世如果可以做到不被身外的名利荣辱迷惑,抵挡诱惑,心才会沉静下来,认真思考问题的对错,更准确地判断是是非非。

苏轼也有一座房子叫“雪堂”,那一年他被贬至黄州,在那里他像个普通的农夫,带着家人开垦了一片荒地,并给这块荒地取名“东坡”,并自称“东坡居士”。

取名为“东坡”的缘故是苏轼非常仰慕白居易,而白居易也曾被贬谪到黄州,并作诗《步东坡》:

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

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

种植当岁初,滋荣及春暮。

信意取次栽,无行亦无数。

绿阴斜景转,芳气微风度。

新叶鸟下来,萎花蝶飞去。

闲携斑竹杖,徐曳黄麻屦。

欲识往来频,青芜成白路。

在黄州的日子很艰苦,苏轼脱下长袍,穿上农民的短褂子,他在那里种水稻、插麦子、植树、种菜,根据泥土特性把各种植物种在不同的区域,修建鱼塘,像一个真正的农夫在山野间忙碌。

他带着亲人动手盖了一座房子,自己收集建筑材料,给房子画上雪景和江上钓鱼的老翁,房子落成后,天空下起了大雪,他把这座房子命名为“雪堂”,并手书“东坡雪堂”挂在门上。

苏轼的雪堂大约是无数人,当然也包括我的田园梦,地势高,面临林木茂盛的高山,坐在堂中就可以看着高大的树木在风中摇曳,门前有小溪,溪上有小桥,小桥过去有他亲手种下的柳树,再过去有水井,往下走就是他的稻田、果园。

最重要的是苏轼的邻居种了一大片竹林,可以想象盛夏来临之时,茂密的竹林遮挡住酷暑,坐在竹林中的草堂里,看着眼前的翠绿,听着竹叶被风吹得沙沙的响声,再嘬一口清茶,最好是淡淡的绿茶。

竹影,清风。

这就是“翛遥”的感觉吧!无拘无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