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1)

一、历史题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2)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3)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4)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5)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6)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7)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8)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9)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10)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11)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12)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13)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14)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15)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16)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17)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18)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19)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20)

二、生物题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21)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22)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23)

杂交水稻试题初中生物(中高考题目预测)(24)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定义

杂交育种(hybridization)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正确选择亲本并予以合理组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

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动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个体,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它是继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现代育种技术。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3.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不会产生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

高考生物必背知识点:诱变育种

1.概念:指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产生基因突变,利用这些变异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原理:基因突变

3.诱变因素:

(1)物理:X射线,紫外线,γ射线

(2)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4.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性状。

5.缺点: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有利的突变很少,所以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盲目性,所以利用理化因素出来生物提高突变率,且需要处理大量的生物材料,再进行选择培育。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如果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为连锁,则不符合自由组合定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3)当各种配子的成活率及相遇的机会是均等时,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亲本类型占10/16 重组类型占6/16.能够稳定遗传的占比例为4/16.

  (4)德尔定律适合两对及三对及以上相对性状的实验。

  (5)自由组合定侓的验证:测交(F1代与隐性纯合子相交)结果:四种表现型不同的比例为1:1:1:1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杂交育种

  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3.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不会创造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

  5过程:亲本杂交得F1,F1代自交得F2,种植F2代,选育出性状,如果是纯隐性则可直接选育出,如果是显性,则不断自交,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杂种优势: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一种或多种性状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特点:不是某一性状,而是综合性状表现突出,优势大小取决于双亲间差异和互补的程度,双亲纯合程度大小决定F1优势的大小,F1表现优势量较为明显,F2以后则明显下降。

三、语文阅读题

袁隆平老师的中国梦就是粮食增产,让十几亿中国人有饭吃,吃得好;进而让全世界七十多亿人有饭吃,吃得好。从他的梦想来认识袁老师,就能理解这位老科学家为什么总是精力充沛,锲而不舍地追求杂交水稻增产的新高度,就能理解国际水稻专家们为什么给他取名为“杂交水稻之父”,就能理解湖南省近两届省委书记为什么称他为“80后”,就能理解为什么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总是身不离田间,被农民尊称为“米菩萨”。

“米菩萨”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关于他的外语水平,有人误认为不过是“二两棉花——弹(谈)不上”,其实不然。1992年,我随袁老率领的代表团赴菲律宾参加第二届杂交水稻国际研讨会,并应邀在会上作报告,报告后留有十分钟时间给专家们提问。刚开始还比较顺畅,但当一位日本专家问到中国防治稻瘟病使用哪些农药时,我有点接不上。农药的名称有化学名、商品名、通用名,难记且不好发音。袁老师看到我面露难色,立即小跑着登上讲台,帮我救场。事后,我很感激地说:“我还没来得及喊‘救火’,消防员就跑过来了。”

早在1999年,经专业评估事务所评估,仅“袁隆平”这个品牌,市值就为一千亿元,袁老师早已是中国的名义“首富”,另外还拥有“隆平高科”百分之五的股份。足够多的钱,不图享受,而是用于培养、奖励杂交水稻研究的人才,显示出袁老师的人梯精神和人格力量。1994年6月,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行的庆典活动上,袁老师将他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的1.5万美元奖金全都捐献出来,设立“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首届颁奖评选出24人,他们是在艰难的开创年代大力支持杂交水稻研究和为推广杂交水稻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代表。

我曾陪他去北京出差,在国家计委、科委、农业部等机关奔忙。付的士费时,如果跑的这趟车和杂交水稻项目有关,袁老师会争着付钱;倘若无关,任凭我怎么赖着他掏钱,他都是“冷水褪鸡——一毛不拔”。我笑着说:“都是办公事,何必泾渭分明。”他嘿嘿一笑。

“文革”期间,袁老师还在安江农校教书,春播季节指挥生产的上级领导不顾寒潮南侵,命令限期完成稻谷播种任务,结果发芽的种谷全部烂在泥里。袁老师深感惋惜,就此提出“农业八字宪法”(即水、肥、土、种、密、保、工、管)还应加一个“时”字,让生产领导者明白不违农时的重要性。这是何等科学合理的建言,可就是这个“时”字,差点儿被视为篡改“最高指示”。幸免这场大祸之后,袁老师自嘲:“只怪自己不关心政治。”

长期的工作劳累,特别是水稻杂交试验与推广中要熬受日晒、风吹、雨淋,再加上饮食不定时,袁老师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肠炎。而他又最怕在医院耽误时间,好在他有个特殊单方:胃病发作时,吃糯米饭或糯米粑粑;肠炎发作时吃杨梅罐头。颇有临时性的疗效。袁老师的爱人邓哲随时为他备着这些“私家秘方”,连出国时也备以急用。我们都笑说:“袁老师用糯米粑粑向疾病抢时间!”

袁老师既是一个分秒必争忘我工作的科学家,又是一个喜乐善玩的乐天派。他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游泳、打麻将、下象棋、拉小提琴、打气排球、打乒乓球、开摩托车、驾驶汽车等,他都是行家里手,袁老师家住长沙市东湖街道,近年来,他年年参加社区的气排球比赛,特别喜欢与独居、空巢老人竞技,切磋球艺。他襟怀豁达,爱开玩笑,和蔼可亲。大千世界对他来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有删改)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本文首段照应了标题,引出下文对袁隆平的具体介绍,凸显了袁隆平的思想性格和理想追求,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袁隆平的崇敬、赞美之情。

B.袁隆平被尊称为“米菩萨”“80后”和“杂交水稻之父”,是因为他的梦想是粮食增产,让中国人有饭吃,吃得好;让全世界人有饭吃,吃得好。

C.“文革”期间,袁隆平提出“农业八字宪法”还应加一个“时”字,这一科学合理的建言差点儿被视为篡改“最高指示”,说明袁隆平一心埋头搞科研,不关心政治。

D.文中说仅“袁隆平”这个品牌的市值就为一千亿元,袁老师早已是中国的名义“首富”了,这旨在说明致身于农业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圆自己的创业梦。

E.本文最后一段说袁老师“分秒必争忘我工作”,又说他“喜乐善玩”,看似互相矛盾,其实这正是袁老师的人格魅力之所在。本段继续讲述袁隆平生活趣事,而并非对上文内容的总结。

12.本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为读者展现了袁隆平老师的风采和魅力,请结合材料分析文章在写作上的特色。

13.文中写了袁隆平的哪些生活趣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中国梦以及他坚韧执着的追梦精神打动了很多人,作为与袁隆平同时代的青年学子,你认为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1.答A给3分,E给2分,B给1分;答C.D不给分。

12.①选材行文上,本文选取了袁隆平老师生活中的几件趣事,且以“我”的口吻娓娓讲述,读来真实亲切。②总分式结构,首段统领全篇,以下具体讲述若干生活趣事。③语言质朴平实,趣味性强,比如“冷水褪鸡——一毛不拔”“二两棉花——弹(谈)不上”等歇后语的运用,使文章显得生动诙谐。

13.①外语水平高,在一次会议上,不等人求救就小跑上台为同事救场;②北京出差时,如果跑的那趟车和杂交水稻项目有关,就会争着付的士费,否则绝不掏钱;③胃病、肠炎发作时,吃糯米饭或糯米粑粑、吃杨梅罐头,“用糯米粑粑向疾病抢时间”。

14.①要有理想追求。袁隆平把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当作中国梦。②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像袁老师一样淡泊名利,奖掖后进,甘为人梯。③坚持真理,实事求是。袁老师敢说真话,针对“农业八字宪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言。④珍惜时间。珍惜我们大好的青春年华,像袁老师一样分秒必争,忘我工作。⑤全面发展自己,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袁老师就既是一位科学家又是一个喜乐善玩的乐天派。

【解析】

11.试题分析:B项,原因分析不全面,他被称为“80后”是因为“总是精力充沛,锲而不舍地追求杂交水稻增产的新高度”;C项,“不关心政治”只是袁老师自嘲;D项,“旨在说明致身于农业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圆自己的创业梦”不合文意。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试题分析: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可以从选材行文、结构安排、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的选材行文只是选取了袁隆平老师生活中的几件趣事,并且运用第一人称,读来真实亲切;结构是运用了总分结构;整篇文章的语言质朴平实,趣味性强,在答案中分条概括即可。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试题分析:紧扣“生活趣事”,回归原文,我们会发现答案信息集中在第二、五、七段。第二段写他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急同事之所急,为“我”“救场”;第五段写我们去北京出差,他对待公事交通费泾渭分明;第七段写他胃病、肠炎发作时吃“私家秘方”。据此即可概括出答案。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试题分析:该探究题属于列举式类型的题目,答题时只需回归材料对原文进行梳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概括,然后有条理地写出即可。切记回答时不可脱离文本。仔细阅读文章,从第一段可概括出要有理想追求;从第四段可概括出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从第六段可以概括出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从第七、八两段可分别概括出珍惜时间和全面发展自己,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体魄两点。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