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考试才考到89.5分,我觉得遴选真的很难!但培训班这种“付钱的时候是爷,听课的时候是孙子”的黑机构完全不建议尝试!

遴选和公务员考试哪个难(公务员遴选考试的难度究竟是多大)(1)

遴选难在哪?

遴选笔试主要对考生的政策理论水平、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难点:文字表达、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遴选本质就是考察考生的工作能力,公文写作是高层机关最基础也稍微有点难懂的一个点,备考的时候不仅要学各种题型的格式,更需要积累理论知识,拔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提升写作内容的深度。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遴选备考的关键一步,也是个人认为遴选备考最难的一个点,备考的关键在于能够从实际工作的方方面面去思考,需要带入身份去答题。

比如有个题目说的是“某市街上存在大量盲道占用等问题...要求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答题的第一步肯定是明确自己的身份立场,再根据这个判断尝试解答问题,如果备考的时候没去了解报考岗位的工作职责,这时候就没办法很快的想明白所处高度应该用什么样的思路考虑问题,自然没办法从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

难度:竞争人群质量较高,都能以一当百

这就是遴选和公考不一样的一点,公考对报名条件要求较低,报考人数和遴选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而遴选是从公职人员中优中选优,是公务员的二次选拔过程,并且报名条件还要求有最低工作年限,大家基础相似,起点也差不多,从中脱颖而出的几率就更小了一点。

再者,遴选本身就是考生为了解决更换单位困境的一种手段,意念大多非常坚定,报考中央遴选的考生更是其中最为坚定的存在,所以备考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目标,找到可以坚持下去的支撑点。

遴选和公务员考试哪个难(公务员遴选考试的难度究竟是多大)(2)

要不要报培训班?

建议别,遴选最怕的就是套路,而培训班就是批量生产这些套路的黑工厂,看似把答案给你准备的完美无缺,让每个问题都能快速作答、甚至给出一二三四,但这不代表是找到了问题的关键,只有把每个问题研究透彻,立足实际工作角度分析,才算是真正符合遴选的答案标准。

下面是一些不建议报培训班的原因:

1. 答题模板化严重,没有亮点

培训班说白了就是为了割韭菜,自然不愿意为了谁去大动干戈制作有针对性的答题套路,对那些知识点、热点、答题套路都是系统讲解,都是一些程式化、标准化的东西,这些东西有用绝对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生搬硬套到考场上那真就不如废品了。

在遴选这种级别的考试中,报考的都是高层决策单位,一个只知道说套话没有自己理解的人根本就达不到用人要求

2. 投入与结果不成正比

现在的培训班动不动就以万为单位,报班就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如果是线下班,为数不多的下班时间还需要浪费一小半在来回的路上,而不管是线下班还是线上班,也都需要协调时间,准备遴选的单位不加班的很少,错过直播就只能看回放,跟自己学也没什么两样。

大量的投入并不意味着有收获,为报班学习投入大量资源却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才是报班人群中的常见现象。个人觉得与其选一个不知道几斤几两的老师托付信任,还不如相信自己能做好。

3. 不能合理把握自己的学习节奏

个人能力包括写作基础、材料经验,报考单位难度等等导致每个人的学习进度、节奏都不太可能完全一样,但报班必须跟其他人一起学习,老师为了不出错都是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讲,基础不好的可以跟着老师打基础,基础很好的就只能干坐着浪费时间。

上面三点真的都是用我的血泪教训总结出来的,当然不报班不是说就能随便准备,想上岸还得先正视遴选的难点和难度,用心去找资料、学方法,把备考的姿势摆足。作为一个三战遴选才终于熬出头的过来人,我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备考经验,祝大家都早日走出基层。

遴选和公务员考试哪个难(公务员遴选考试的难度究竟是多大)(3)

01资料准备

北辰遴选笔试宝典

遴选基础参考资料很多,甚至培训班、网课很多都是围绕遴选基本题型展开的,北辰遴选笔试宝典对基础知识的涵盖范围非常广,遴选的考察题型、相关内容都有详细介绍,不管是前期用来打基础,还是后面提升阶段都可以拿来使用。

党务公文写作与范例大全

基层单位大多对材料格式要求不够严谨,而公文格式是考试中最没必要出错的一部分,可以用这本书来规范自己的写作格式,上面对写作的各种构成要素,不同类型的公文格式都罗列的非常清楚,是提升自己公文写作的最佳辅助。

潘战遴选全课

遴选都是从基层往更高的层级跨越,原来的基层思路在总体中就不适用了,想在笔试中胜出一筹就需要往高层机关工作思路上靠拢,潘战遴选全课主要就是讲这些的

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如何从不同角度切换立场、转换思路,一步一步实现从基层到高层工作思路的跨越。不管是答题抓不到重点还是亮点吃透老师讲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行了。

遴选和公务员考试哪个难(公务员遴选考试的难度究竟是多大)(4)

公选王真题

真题都是机构自行整理的,内容上都差不多,那就选个相对不容易出错的,我用的是公选王真题,毕竟是遴选老牌子,质量上有保证,题量也足够齐全,前期是根据题型针对性练习,最后阶段就开始每天做套卷,更快适应考试状态。

02关于复习

纸质资料复习

跟公考资料书相比,遴选资料的厚度就是个虾米,我当时把笔试宝典上的每个考点都过了两遍,按照不同题型进行分块练习,针对不同的部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比如时政部分是整理好的就直接背诵,高层工作思路这种不能背诵的就努力理解关键意思,从核心部分去分析。

遴选和公务员考试哪个难(公务员遴选考试的难度究竟是多大)(5)

(当时还练了字帖)

专题练习我用的还是真题,前期没做套卷的时候我就把几种不同的题型分别记到笔记本上,并在它们中间留点距离,后面做例题、写材料、列计划就都在这几页纸中进行。这样把每种题型都单独拿出来练,方便整理总结,而且效果也比一遍遍看书要好很多。

网课复习过程

第一遍大致听一下,熟悉整节课的框架、结构,对整套课有个系统了解,也为了合理调配后续的复习时间,第二轮就开始注意理解,跟着老师的讲解步骤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思考,判断各种类型的题目应该站在什么立场进行答题。

因为长期呆在基层单位,刚开始听课的时候就算在老师的引导下也很难快速切换角度看待问题,我就趁白天工作之余去看上级单位发布的材料报告,从身边的实际工作内容着手,对照着前一天老师讲的思路去分析内容。

遴选和公务员考试哪个难(公务员遴选考试的难度究竟是多大)(6)

通过学习材料文件工作思路作为辅助来转变自己的基层工作思路,等掌握这种高层认知之后再去写题巩固学习效果进而取得不错的成效。

做套卷实战演练

最后的真题练习也是备考至关重要的一步,遴选备考不需要题海战术来帮扶,自然也不用做完一套就急着去做下一套,我一般把一套题至少过三遍,对照答案解析改一遍,全部研究完之后自己再重新写一遍,力求把每套题都全部弄懂,将里面包含的题型都练到熟能生巧

做题的时候我都严格控制自己的做题速度,三个小时的做题时间是完全够用的,最后一段时间我已经能留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去看错别字和检查自己回答上的漏洞了。

真题精编答案给的得分点很全,但是每个点的措施个人觉得稍微有点虚,在对答案的时候我只看它给的采分点和大框架,具体的措施我还是结合潘战从岗位实际的角度考虑。把每道题练到能总结题型对应的做题方法,遇到同类型问题才能快速作答,考试才能更加顺利。

遴选和公务员考试哪个难(公务员遴选考试的难度究竟是多大)(7)

03一些提升效率的习惯

1. 制定合理的备考计划

制定计划是督促自己学习最基础的方式,我是先制定了一个大概的计划,比如先了解遴选信息、再转变思路等等,那些具体到天的计划我习惯前一天晚上制定,一方面可以根据前一天学习情况适当调整,另一方面定的太早也容易因为意外事情耽误完成度,造成挫败感。

对于控制时间,我还用过沙漏,这种比较明显的时间流逝对我来说非常有用,能增加自己的紧迫感,给人一种需要抓紧时间的感觉,复习时基本不出现被外界因素干扰的情况。

2. 及时总结盘点笔记

我不喜欢整个复习过程基本结束,题目都练完后再去记笔记或者是直接看着书写笔记,不能说这种方式不对,个人感觉没有结束一小阶段就去总结效果好。

放到最后总结的话笔记东西太多,像重点技巧、做题失误等等都需要仔仔细细整理,整个过程非常容易混乱,还需要把所有资料重新找出来梳理;学的时候直接总结也不行,每天学习量不一样,频繁总结浪费时间;

我一般一周或者一个小阶段比如学完一个章节总结一次,这样既能保证及时又能保证思路是完整的,笔记看着也有逻辑不乱,笔记也是最后回顾盘点阶段的重要一环,顺着笔记梳理思路回顾重点,能更有效的加深记忆、理清思路。

遴选和公务员考试哪个难(公务员遴选考试的难度究竟是多大)(8)

3.健康作息,保重身体

备考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头脑清醒,睡眠不足人的思考能力容易下降,很多原本一天就能解决的问题,可能就要花两天时间去背,即使熬夜学习,这样看进去的东西大概率第二天就该忘了。

我不管加班之后学习时间多少,到十一点半都一定准时上床睡觉,本身上班就是一件很累的事,如果再一味给自己增加学习压力,身体超负荷的情况下很难说到底能不能坚持下去。

在职备考也就要求大家协调好工作和复习的关系,在保证状态的情况下高效学习,平时多关注报考单位的动向,根据自己的岗位多进行匹配练习,这一个过程下来,上岸的概率是很大的,也完全没必要报班。

以上就是全部,遴选注定不是条容易的路,不过选择了就坚持下去吧,祝各位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