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最惊才绝艳的一首诗(张九龄的这首诗在唐诗宋词里堪称经典)(1)

细读张九龄的这首抒情诗,你会发现,这首诗之所以如此受到人们亲睐,不仅是因为其中感情叩动了人们的心弦,还有一点也很要,就是诗的谋篇布局堪称经典,值得借鉴。

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是借月抒怀、怀远思亲诗的名篇。此诗之美,不仅在月色,不仅在情感,还在于其精妙的构思、严谨的谋篇布局。

张九龄最惊才绝艳的一首诗(张九龄的这首诗在唐诗宋词里堪称经典)(2)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张九龄最惊才绝艳的一首诗(张九龄的这首诗在唐诗宋词里堪称经典)(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最惊才绝艳的一首诗(张九龄的这首诗在唐诗宋词里堪称经典)(4)

这首五言律诗以“望月怀远”为题,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一是望月,二是怀远。而全诗紧扣诗题,以“望月怀远”贯穿始终,结构严谨而紧凑,完整而精妙。

首联紧扣题目,首句写“望月”,是写实,“海上升明月”是望的内容;次句写“怀远”是写虚,作者望月思念远方之人,因而想像远方的人也在望月思念,以“天涯共此时”来抒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颔联以“怨”“起”两个动词来具体描写有情之人相思的情态:远隔天涯的亲人,因为对月相思而久不能寐,觉得长夜漫漫,故而落出一个“怨”字;因为月光,更因为其“怨”,故而“竟夕起相思”,此处之“竟夕”,是整夜的意思,具体写出了相思之浓,“怨”之重。

张九龄最惊才绝艳的一首诗(张九龄的这首诗在唐诗宋词里堪称经典)(5)

颈联紧承接三、四两句,紧扣题目中“望月”和“怀远”,具体描绘了彻夜难眠的情境:竟夕相思不能入睡而灭烛,而灭烛之后满屋的月光却是更加令人怜爱,也更撩人心绪,于是索性起床,披衣,出屋,去尽情地享受月光;可是,久久地徘徊在外,夜深了,气候更凉了,露水也沾湿了身上的衣裳。“觉露滋”三字,不仅写出露水浸润衣服的实情,更写出了诗人相思难耐,久不成寐,在月光下徘徊已久的情态。可见,两句看似写诗人“灭烛”和“披衣”的动作,实际上是写诗人月下“怀远”之情态。

张九龄最惊才绝艳的一首诗(张九龄的这首诗在唐诗宋词里堪称经典)(6)

尾联呼应前面的“起相思”和“觉露滋”,紧扣题目,结束全诗。“不堪盈手赠”写月光:月光如水,相思难眠,我想把饱含相思的满手月光送给你,可是,这月光如何相赠送呢?“还寝梦佳期”一句,表面是写事,实际是写情:“竟夕起相思”,“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无论如何也难排遣怀远之情,无奈之下,只好归去睡罢,也许能在梦中能与你欢聚呢。“不堪”两句,构思奇妙,扣住前面所有内容,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令人回味不已。

八句四联,句句扣题,环环相扣,事情步步推进,感情层层深入。首联以宏大的海上升月图和天涯相思情领起,中间具体描写了望月和怀远的情境,结尾巧妙呼应前文,浑然天成。

可见,此诗构思巧妙,在谋篇布局方面,堪称经典,值得借鉴。

张九龄最惊才绝艳的一首诗(张九龄的这首诗在唐诗宋词里堪称经典)(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