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汇总(科学小常识分享)(1)

白气开水:

烧开水时,我们看见从壶嘴里冒出白气,这个其实是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遇冷凝结为许多小水珠,就是我们看见的“白气”现象。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物体时,液化成细小的小水珠,并漂浮于空气中,于是就出现了我们所看见的“白气”

“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看见了就不是水蒸气!!

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液化是放热过程。反之,汽化是吸热过程。

液化放热实例:

(1)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开水烫伤往往要严重得多——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

(2)冬天往手上哈气——口腔哈出的水蒸气液化放热,让手变暖;

(3)用水壶烧水时壶口上的白气——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所以小朋友们,烧水水开后不要用手去触碰水壶口哟,白气有时候也是很烫的,以防烫伤哟!!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汇总(科学小常识分享)(2)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汇总(科学小常识分享)(3)

白炽灯:

我们常见的白炽灯泡,它的原理就是:灯泡通电后,线路里流过电流,灯丝发热至白炽状态,从而发出灯光。

白炽灯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于1879年由美国发明家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发明。

白炽灯是一种热辐射光源,能量的转换效率很低,只有2%~4%的电能转换为眼睛能够感受到的光。但白炽灯具有显色性好、光谱连续、使用方便等优点,因而仍被广泛应用。

一只点亮的白炽灯的灯丝温度高达3000℃。正是由于炽热的灯丝产生了光辐射,才使电灯发出了明亮的光芒。因为在高温下一些钨原子会蒸发成气体,并在灯泡的玻璃表面上沉积,使灯泡变黑,所以白炽灯都被造成“大腹便便”的外型,这是为了使沉积下来的钨原子能在一个比较大的表面上弥散开。

所以小朋友们,灯泡不能乱摸,它不仅有电还会发热,一定要注意安全哟!!!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汇总(科学小常识分享)(4)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汇总(科学小常识分享)(5)

彩色的气球,形成一道彩色的风景!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汇总(科学小常识分享)(6)

飞天气球:

气球放手后氢气球会飘向空中,这是因为氢气球中充有氢气,而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得多,所以氢气球在空气中受到的浮力比自身重力大,受到一个向上的合力,所以会向上运动。

氢气球是轻质袋状或囊状物体充满氢气,氢气最轻,其密度为0.0899克每升,靠氢气的浮力可以向上漂浮的物体就叫氢气球。氢气球一般有橡胶氢气球、塑料膜氢气球和布料涂层氢气球几种,较小的氢气球,当前多用于儿童玩具或喜庆放飞用。

氢气球里是氢气,氢原子是元素周期表第一个它只含一个质子相对分子量最小氢气的密度最小。其实只要是密度比空气轻的都可以用,但是就不叫“氢气球”了。我们玩氢气球时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氢气易燃烧爆炸,如果在人口密集区存有大量氢气球,就要当心自身的安全喽!注意不要让氢气和氯气混合,当它们的比值达到1:1时,即使阳光直射也会发生爆炸,所以可以充氢气和氦气,因为这两种气体都比空气要轻。

小朋友们气球可以玩,但是不要随意吹气放气哟,这是很危险的!!!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汇总(科学小常识分享)(7)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汇总(科学小常识分享)(8)

四处飘香:

妈妈在厨房里面炒菜,我们在客厅就可以闻到饭菜的香味了,这其中的物理原理是:分子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热运动,所以饭菜的香气分子能够扩散到客厅中去。

分子的热运动,就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水由分子组成,铁由原子组成,盐由离子组成),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0℃的情况下也会做热运动,内能就以热运动为基础),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气就是气体,挥发物,它是一种物质,通常是小分子,所以容易变成气体。味是感官感知,相当于传感器,是指分子作用在感官(传感器)表面后产生物理量的改变(物理量可以是电、磁、光、长度或体积、离子流、分子流等等),产生的信号通过神经传到CPU(大脑)。所以,气味不是指一种物质,而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所以飘香的气味才会产生然后被我们的鼻子闻到哟!!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汇总(科学小常识分享)(9)

香味无色但却有味道,四处飘散仍有余香!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汇总(科学小常识分享)(10)

冰块遇水:

在一杯水里,加上一些冰块,我们会发现冰块会漂浮在水面上,这其中的原理是:冰块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会漂浮。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则会漂浮在液面上,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则会悬浮在液体中;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则会沉底,这就是所谓的“浮沉条件”。

浮沉条件是物理名词,指的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两个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这两个力的大小决定了物体在液体中的运动状态。根据物体所受浮力与重力的大小的不同,物体的浮沉存在三种情况。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如果它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上浮;如果它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物体悬浮;如果它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物体下沉。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汇总(科学小常识分享)(11)

冰与水并不相容但它们本是一体。

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汇总(科学小常识分享)(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