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沙河市,有一支地方剧团——沙河市豫剧团。借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靠着全团演员“端着饭碗走市场,扛着被子睡剧场,一人千人一个样”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及对表演艺术始终不渝的热爱,两次在北京的舞台上演戏曲,曾荣获中国戏剧家协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其自导自演的大型现代豫剧《太行新愚公—李保国》,荣获2018年度河北省第十三届文艺振兴奖等奖项,我们一起走近他们。

怀旧豫剧戏曲老电影(太行新愚公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1)

《太行新愚公》 亮相长安大剧院

2018年8月,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现代豫剧《太行新愚公》。在这之前,以李保国感人事迹打造的作品已经诞生了电影、电视剧、河北梆子等多种艺术形式的佳作,亮相的《太行新愚公》用豫剧的呈现形式让观众眼前一亮。

该剧讲述了河北农大教授李保国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区科技扶贫,直到生命结束的生动故事。在呈现形式上,《太行新愚公》通过一名记者对李保国“灵魂”的采访,这样一种情景设计,巧妙串起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的感人故事。精彩的故事情节,精湛的表演技术,将李保国当年扎根邢台西部山区,与农民同甘苦的情形展现的淋漓尽致,再现了李保国的本真情感和高级知识分子的崇高境界,用心用情刻画了当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雕像。

怀旧豫剧戏曲老电影(太行新愚公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2)

现场的豫剧戏迷,纷纷被现实版的舞美、意蕴丰厚的音乐和青年演员入情入境的联袂表演吸引。《太行新愚公》把李保国的故事讲到了观众心里,不少观众被感动得几度落泪,希望如此精彩的豫剧能多多上演。而这部豫剧,正是出自沙河豫剧团。

怀旧豫剧戏曲老电影(太行新愚公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3)

经过在长安大剧院的圆满上演,《太行新愚公》随着沙河豫剧团迅速走红,在石家庄、邯郸等地多次上演,将李保国无私奉献的精神以豫剧形式传递给更多的人。

将李保国的精神 以戏曲形式传递

沙河市豫剧团团长王占斌告诉记者,《太行新愚公》是他们从2017年7月开始创作,历经两年的创作、提高、再创作、再提高磨砺过程,曾先到邢台市周边各个村上演。每场演出,观众无不为李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所动容。在各方的努力下,这部剧荣获了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

怀旧豫剧戏曲老电影(太行新愚公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4)

“李保国这位‘太行新愚公’在太行山区科技扶贫的好几个地方都在邢台,除了前南峪和岗底村,他也在沙河帮山区老百姓建万亩栗园和苹果基地。作为邢台的艺术团,理应把李保国的精神更好地传扬出去。”沙河豫剧团团长王占斌介绍说,豫剧的特点是既能“上山下乡”,也能登大雅之堂,观众面很广,特别是冀南地区豫剧戏迷多,观众的热情令他感动。

剧中扮演李保国和爱人郭素萍的演员刘福强、董爱春都是青年演员,他们唱腔老练又充满青春气息。演员们为了将李保国的形象演得生动,他们深入太行山,走到李保国生前曾去过的地方,在那里体验风土人情,和老乡们详细了解李保国的事迹,认真体会李保国当年的艰辛与不易。

王占斌告诉记者,《太行新愚公》是他们排演的第一部现代戏。在王占斌看来,青年演员让整个剧团充满了活力。而排这部现实题材佳作,让全团备受鼓舞,精神上受到了一次洗礼。

“李保国不光是在科技方面扶贫,在精神方面也给乡亲们提供‘食粮’,我们每排一次演一次都被他感动,这些都是李保国身上的闪光点,也是新一代的‘愚公精神’的写照。”王占斌说。

怀旧豫剧戏曲老电影(太行新愚公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5)

人人都是多面手

沙河市豫剧团以唱豫剧名家陈素真的陈派戏在戏曲界闻名。一个县级小剧团,长年累月四处奔波,个中艰辛自是不难想象。

“每个演员都是多面手,一人顶几人用,拆搭舞台、制作道具、营销宣传样样都得干。”王占斌说。

青年演员董爱春已经在团里工作了4年。4年的磨练,让她从一个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剧团的顶梁柱。“如今,剧团的演出条件和工资待遇都有所提升。更为关键的是,它给了我最大的展示和发展空间。能够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并从事一份自己热爱的事业,可以说非常幸运了。”

怀旧豫剧戏曲老电影(太行新愚公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6)

23岁的小航来自河南周口,即将大学毕业的他,今年2月才加入艺术团,4个月时间里,他已经参演了近200场次,出演了六七个角色。“平均每周都要去一两个地方演出,最多的一天演5场,在这里非常充实,学到了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前不久回学校参加毕业演出,同学和老师说我提高得太快了,还有同学和朋友托我介绍也想加入剧团呢。”小航说,这里还让他有一种家的感觉,所有的事情大家一起做、一起奋斗,共同成长。

怀旧豫剧戏曲老电影(太行新愚公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7)

观众的笑与泪 是最大的肯定

沙河豫剧团的复苏,令整个剧团的面貌焕然一新,他们还每年配合沙河市政府文化惠民送戏下乡、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演职人员不畏跋山涉水、严寒酷暑,没有节假日,总是带着饱满的精神状态演出,用高水平,高质量的艺术演出,令当地百姓赞不绝口,赢得很高赞誉。在市区剧场演出时,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盛况,在农村,每逢庙会、节假日等演出,相隔数里的邻村群众也奔走相告,前往观看。累计惠民演出1100多场次,受众100万人次以上。

怀旧豫剧戏曲老电影(太行新愚公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8)

艰苦奋斗的传统,托出了一个个精品剧目;良好的口碑,为剧团带来大量订单。不只沙河市,也有邯郸、隆尧、邢台、南和、永年等一些周边县市以及山西、河南、石家庄等地纷纷邀请剧团演出,沙河豫剧团的名气在圈内名气也越来越大。《中国戏剧》、《魅力中国》、中国戏曲报、中国戏剧网、文化报、河北日报、邢台日报等多家媒体网络纷纷给予报道。中央电视台戏剧频道做了实况录制。这个成立仅四年的县级小剧团,唱响了北京,也唱红了沙河、唱红了冀南大地。

“观众的笑与泪,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我们的戏能影响改变观众,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王占斌说。

怀旧豫剧戏曲老电影(太行新愚公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9)

怀旧豫剧戏曲老电影(太行新愚公登上北京长安大戏院)(10)

来源:牛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