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博物院坐落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头街96号。博物院始建于1933年,原名福建省立科学馆。1953年成立福建省博物馆,2002年10月新馆建成,同时更名为福建博物院。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1)

在全国4600多家博物馆中,福建博物院是唯一集博物馆、自然馆、积翠园艺术馆、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中心、国家水下考古基地“六合一”的综合性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和各类标本28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余件。

01

场馆概况

福建博物院坐落于西湖公园,占地面积6公顷,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由主馆、综合馆、自然馆、博园等建筑,以及古堞斜阳、金鳞小苑等景观组成。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2)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3)

主体建筑是数个具有福建文化特色元素的集合:富有福建民居特色的几字形屋顶,体现“闽”字内涵的图腾柱,汇集大中国文物精华的浮雕墙体,模拟福建土楼风格的自然馆建筑,扩散水纹状的主体建筑广场。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4)

这些元素结合福建博物院三面环水的地理位置,既体现了福建的民俗风情和扬帆远行的发展愿景,也体现了水意象在中国文化中的和谐蕴涵。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5)

新馆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15个展厅,一层、二层各6个展厅,三层3个展厅,其中有包括“福建古代文明之光” “福建古代外销瓷”“福建戏曲大观”“工艺藏珍”“馆藏书画精品陈列”“恐龙世界”“动物万象”等7个基本陈列展厅和6个临时展厅。此外新馆还设有贵宾厅、会议室、具备六声道同声传译且可放映投射电视可容纳345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影像厅。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6)

02

基本陈列

--- 福建古代文明 ---

福建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跨越数十万年的苍茫山海,以雄浑的图景在这里徐徐展开。展览以时代发展为纵贯线,全面展示福建从远古到明清数十万年的历程。荟萃馆藏文物近500余件,绝大部分为重要考古发现与传世品珍品。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7)

展览分为《山海家园 闽之先民》《青铜辉映 礼乐初萌》《越魂不灭 王族世家》《衣冠南渡 闽中隆兴》《丝路云帆 海国雄风》《风云际会 东西交流》六大部分,通过考古发现揭示历史之谜,辅以史籍介绍、绘图、场景复原、表格等力求真实还原福建各阶段历史。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8)

第一部分“山海家园 闽之先民”,还原石器时代福建原始先民的生活图景。从人们在旧石器时代与毒虫猛兽为伴、披荆斩棘的艰难生存,到新石器时代山海间古聚落的星罗棋布,原始农业、手工业等日趋成熟,古朴的陶器及渔猎、农业等生产工具折射出距今遥远的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

展厅以昙石山文化为代表的东南海洋文化与牛鼻山为代表的闽北山区文化交相辉映,彩陶等文物作为重点展示。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9)

第二部分“青铜辉映 礼乐初萌”,以介绍福建青铜时代的历史为主。这个时期,活跃在福建的“七闽”部族已出现在《周礼》等典籍的文字记载上,为中原所知。而考古发掘的众多遗址,则为观众揭开了那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古老的青铜器、造型多样的陶器和原始青瓷,验证着福建文明之火的初萌。以“大铙之王”——建瓯出土青铜大铙(礼乐重器)及“越王剑之祖”浦城出土西周青铜剑为重点展示。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10)

第三部分“越魂不灭 王族世家”,以闽越族人在秦汉之际立国近百年、称雄东南的历史为宏大背景,反映这个时期闽越国经济、文化、生活、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以万岁瓦当、龙纹大玉璧(祭天之玉)等具有王者气派的重要文物为重点展示。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11)

第四部分“衣冠南渡 闽中隆兴”,跨越魏晋隋唐时期。在闽越国湮灭于历史的烽烟中后,福建地区更紧密地与中原融为一体。大批南下的移民改变了福建的族群构成,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多元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因素。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12)

第五部分“丝路云帆 海国雄风”以福建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宋元时期为背景。这一时期福建在海外贸易的推动下,百业兴旺、人才辈出,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宋代航海技术的先进、民间仕人的雅趣生活通过文物精品组合一一呈现。以黄升墓出土宋代丝绸宝库为展示重点。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13)

第六部分“风云际会 东西交流”,涵盖明清时期郑和下西洋、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荟萃福建博物院众多馆藏瓷器珍品,五彩斑斓的釉色之光照亮了这一时期瓷器的外销之路。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14)

--- 闽迹踪寻 ---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依山面海,历史悠久,地下、水下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存。数十年来,发现、发掘了数以千计的古遗址、古窑址、古墓群、古沉船,出土、出水了大量反映福建古代历史的文物精品,基本廓清了福建从古至今发展的脉络,填补了福建历史研究的诸多空白。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15)

近年来,考古探索的领域更突破了原有的界限,拓展到广阔的海洋,调查、发掘了一批水下遗存,“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福建基地”挂牌成立,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下考古科研基地之一。

展览荟萃建国以来福建考古成就之精华,旨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福建独特的历史风貌。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16)

第一部分“八闽溯源”。数十年来,福建考古工作者经过孜孜不倦地追求,调查、发掘了数以百计的史前文化遗存,出土文物及标本数万件。

他们潜心破译“地下天书”,为探索福建人类的起源和早期历史发展脉络,提供了极为丰厚的资料。其中,三明万寿岩、浦城猫耳山、浦城管九土墩墓群、漳平奇和洞遗址分别获得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殊荣,三明万寿岩遗址、武夷山汉城遗址于2013年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17)

第二部分“土火证史”。考古发现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福建就出现了结构完整的窑炉遗迹,商周时期,出现中国最早的龙窑,开始烧造原始青瓷。汉、晋以后,福建窑业充分发挥资源、地理优势,兼收并蓄,逐渐形成自己的产品与技术体系,并向海外传播,奠定了福建作为南方陶瓷大省的地位。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18)

第三部分“水下探秘”。福建地处东南沿海,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漫长曲折的海岸线上有众多的优良港湾,成为东西方船只往来驻泊载货的天然场所,水下文物资源异常丰富。

福建是中国水下考古工作开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在历年福建沿海水下考古工作中,发现了一批年代序列完整、内涵丰富的水下文化遗存,并先后对平潭碗礁一号清代沉船、平潭大练岛元代沉船、东山县冬古湾明末清初沉船、漳州半洋礁一号宋代沉船遗址进行了抢救性水下考古发掘和重点调查,出水了一批重要文物。福建已成为我国水下考古最重要的基地之一。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19)

--- 闽海蔚蓝 ---

“闽海蔚蓝”展览系统展示了福建作为沿海省份海洋资源的多样性,旨在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探索及生活家园的热爱,体验生物与人的和谐相处。

展览分为滩涂湿地、浅滩、海洋和互动区四个部分,共计展出各类标本、模型在内的展品约300余件,分别为参观者展示福建沿海湿地景观,抹香鲸、小鳁鲸骨架及模拟海洋世界等。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20)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太平洋的西岸,东面隔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古时属七闽地,唐宋后俗称八闽,这里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全境土地面积12.1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3324千米,居全国第二,其中湿地总面积1.6万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千米。

福建海域宽阔、海岸线长、海湾、滩涂、湿地众多,海洋资源十分丰富,生物多样性突显。本次展览将带领大家来认识福建的生命之海。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21)

第一部分“湿地”。浅海、河口、滩涂、红树林及珊瑚礁组成的近海及海岸湿地,为福建省主要的和重点的湿地。

湿地保护区内的生物具有多样性,包括高等植物532种、脊椎动物鱼类298种、两栖类39种、爬行类78种、鸟类298种、哺乳动物38种等。其中部分属于国家I、II级保护物种。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22)

第二部分“浅滩”。福建的一道浅滩发端于东南沿海的东山岛,向东延伸到海峡中部,再向东北,经澎湖列岛而后直至台湾西部。浅滩独特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该海域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有鲣、乌鲳、龙虾、斑节虾、草虾、石斑鱼、海胆、龙虾、鳗、黑珍珠贝、文蛤、乌贼等。

这里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卧”在浅滩上的两只庞然大物。这是两具超大型的鲸骨架标本。一具是抹香鲸骨架,另外一具是布氏鲸骨架。展厅还展示了唐冠螺、鹦鹉螺、万宝螺、大法螺、海葵、海星以及各种虾类等千姿百态的动物标本。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23)

第三部分“海洋”。在这里展示了中华鲟、蝠鲼、护士鲨、石斑鱼、巨骨舌鱼、比目鱼等各式各样的鱼类标本;玳瑁、绿蠵龟、太平洋丽龟等爬行动物类标本;儒艮、斑海豹等海洋兽类标本。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24)

第四部分“互动区”。除了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博物馆特别搭建了十余米长的大型抹香鲸互动体验屋, 腔内高达2米。观众可以从抹香鲸大张的嘴巴走进其肚子里,零距离认识抹香鲸的心脏、肺、肠、骨骼等内部构造。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25)

--- 意匠天工 ---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历代地灵人杰、能工巧匠辈出。他们秉承传统工艺精髓而推陈出新,赋予艺术品以浓郁的地方特色。他们的作品: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德化瓷塑、木雕陈列于此,展示着千百年来福建工艺美术的天趣巧意和文化内涵。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26)

“意匠天工——福建民间工艺精品陈列”展分为寿山石雕、福建木雕、德化瓷塑、福州漆艺、特色工艺5个部分,展品品凝聚着非凡的创造力,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共性风格和浓郁的福建地方特色。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27)

其中寿山石雕是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其技法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寿山石雕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28)

--- 弦歌悠远 ---

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舞台表演艺术。中国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历经秦汉俳优、百戏,隋唐歌舞戏和参军戏,宋元南戏、杂剧,明清传奇的发展,最终形成唱、念、做、打为一体的表演艺术,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29)

福建省博物院举办“弦歌悠远——福建戏曲大观”展览,旨在通过文物展示、视听演绎,让观众领略戏曲魅力,并参与到中国传统戏曲的保护、传承、弘扬的行列,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血脉。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30)

福建戏曲是中华戏曲百花园中的名花奇葩,源于唐五代,形成于宋元,兴盛于明清,传承于当代,具有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剧目丰富、特色鲜明、艺术精湛等特点。

以莆仙戏、梨园戏、闽剧、高甲戏、芗剧五大剧种为主体的多种地方戏曲以及木偶戏活跃在八闽大地,并随着福建移民而传播到台湾地区和海外各地,影响广泛。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31)

福建地方戏种类繁多,涵盖莆仙戏、梨园戏,儒林戏、词明戏、四平戏,闽剧、高甲戏、芗剧等等,计三十余种,戏曲剧目保留数也居全国首位。

福建更有名满天下的木偶戏与木偶制作技艺,以及被称作音乐活化石、活的音乐史的南音。走进戏曲厅,感受多姿多彩的地方戏曲文化。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32)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33)

---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 ---

一代又一代华侨华人怀着乡愁远行,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在海外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一代又一代的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和家乡人民同呼吸共荣辱,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百国百侨百物展”,带领观众了解他们的故事。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34)

03

馆藏珍品

--- 青铜大铙 ---

西周云雷纹青铜大铙,高76.8厘米、甬长29.8厘米,重100.35千克。大铙为双范合铸,两面各有18个乳突状枚。器体布满以云雷纹为主的纹饰,甬的上半部两面各饰有兽目一对,与云雷纹组成变体兽面纹。旋带以细云雷纹为地,饰突出的勾连C形纹。舞面饰对称的粗云雷纹四组。钟面饰粗大深刻的云雷纹,只鼓部中央的隧部略高起,上饰浅细的图案化兽面纹。该铙形体之巨大,纹饰之精美,在国内都属罕见。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35)

--- 刘华墓出土陶俑群 ---

1965年2月,出土于福州新店战坂五代闽国第三主王延钧之妻刘华墓中的随葬陶俑。刘华(公元896-930年),字德秀,系南汉平王刘阭的次女,封燕国明惠夫人。此墓共清理出土陶俑43件,分大、中、小三型。品种有女俑、男俑、鬼神俑,人首兽身俑等。俑的造型与装饰既有中原唐俑的遗风,又有福建雕塑的地方特色。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36)

--- 银鎏金霞帔坠 ---

南宋银鎏金霞帔坠,长7.2厘米、宽5.5厘米,重38.5克,鸡心形银薰,作盖盒状,边有母子套可上下开启。盒面中央以同样心型开关将纹饰分为内外两区,并均以银线编焊缠枝莲花和六瓣花卉图案;心型尖端有一孔穿线,线迹尚存,出土时置于死者胸口。此鸡心形饰件,出土于福州南宋黄昇墓,用来装饰于霞帔上,故称为霞帔坠。这种心型坠饰,多镂空,里面应可放置香料。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37)

--- 波斯孔雀绿釉陶瓶 ---

五代孔雀蓝釉陶瓶,高74.5、口径15、腹径42、底径17厘米。福州五代闽国刘华墓出土,敛口,丰肩,长腹渐收,平底而沿外突。颈肩间附四个环耳。肩腹部堆塑四道粗绳状纹。陶胎质较疏松,呈橙红色。通体施蓝绿釉,釉色晶莹。该器为波斯类型陶瓶,由海上丝绸之路传入。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38)

--- 闽国铜鎏金王延翰狮子炉 ---

五代闽国铜鎏金王延翰狮子炉,国家一级文物,堪称该时代铜器的标准器。此炉通高40.1、口径21厘米,狮子高11.3厘米。焚香器,铜质,由盖、身两部分组成。炉盖作盔状,与炉口沿凸唇相扣合,蹲狮钮,狮口与器内相通,便于烟香外薰。炉身直口,有窄凸唇一圈,外宽平折沿,边沿呈五葵瓣形,直腹平底,腹处铆接五兽足作支架,兽足上部作兽首。通体鎏金,宽折沿平面环刻楷书“弟子盐铁出使巡官、主福建院事、检校尚书、礼部郎中、赐紫金鱼袋王延翰,奉为大王及国大人铸造师(狮)子香炉壹口,捨入保福院,永充供养。天祐四年九月四日题”铭文。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39)

--- 褐黄色罗镶花边广袖袍 ---

南宋褐黄色罗镶花边广袖袍身长121、两袖通长182、袖口宽68、腰宽55、下摆61厘米,福州市新店南宋黄升墓出土,合领对襟,开叉,加缝衣领,身长过膝,襟上无钮襟或系带,罗制,领、襟、袖缘及下摆缘都缝花边一道,纹饰有彩绘鸾凤及印金蔷薇花等。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40)

--- 宋建阳窑黑釉酱斑碗 ---

宋代建阳窑黑釉酱斑碗,该碗是建窑珍品,内壁黑釉间有放射状酱褐色羽状斑纹,俗称“鹧鸪斑”,外壁黑釉有酱褐斑。

建窑是宋代名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窑址在福建建阳县水吉镇,以盛产黑釉瓷而闻名,产品以盏、碗、盘、碟为主。因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俗称“兔毫盏”。釉色丰富,变化无穷,其中尤以“油滴”、“曜变”最为名贵。有的器底,刻有“供御”、“进盏”等字样,为贡瓷。建窑黑瓷不仅列为贡品,还与茶叶一道远销朝鲜和日本,日本称之为“兔毫天目”,至今被视为珍宝收藏。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41)

--- 明德化窑文昌坐像 ---

明德化窑文昌坐像,高44、底径长21.5、底径宽17.1厘米。坐像背有阴文“何朝宗印”篆书款,文昌带襥头,目形脸,丹凤眼,上下唇及下额留短须,眉目清秀,神情庄重。内着右袵交领衫,外穿宽袖袍,腰束带,右手执如意,左手扶膝藏于袖内,正面端坐。胎质洁白细腻,釉色乳白,纯净莹润。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42)

--- 梅花天鹅图轴 ---

明代吕纪《梅花天鹅图轴》,纵240厘米、横151.5厘米。绢本,无款。以细笔作八哥、蝴蝶、天鹅与梅花等,以粗笔画树干、顽石。画风古朴淳厚,设色艳丽,幅面宽阔,为明代花鸟画大家吕纪之传世巨作。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43)

--- 雕木胎漆金文官立像 ---

明代雕木胎漆金文官立像,高66cm,立像头戴巾帽,身着宽袖官袍,系腰带,两手各持一书卷,露双足,立于方座上。脸部瘦削,长须,神态肃穆静懿,呈老者状。袍服刻有边饰,前后正中刻补子,衣褶线条流畅,色黑,有金漆痕迹。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44)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福建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银印” ---

银质,直径9.8cm,圆形,空心底面中心一地球,球内饰镰刀、铁锤,球上方一五星,两边饰麦穗,外圈饰以凸圈,圈上刻隶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左右缀饰五星,下刻“福建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为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唯一的银质印章。

福建博物院展厅开放时间(博物馆Vol.088福建博物院)(45)

◇ 本文部分信息来源于福建博物院、福建发布、福建文旅厅等

◇ 本文未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