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父母总喜欢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面面俱到。小到孩子的衣食住行,大到孩子的兴趣培养、就业选择,做父母的总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替孩子做好安排,打着一切为你好的旗号,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头上。

女大学生踩死蜘蛛(父亲踩死儿子的蜘蛛)(1)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父母都喜欢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不管孩子是不是感兴趣。不尊重孩子的兴趣,不仅让孩子学业不精,还会掐断孩子主动学习的能力。

小明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他从小就对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感兴趣。进入初中以后,他开始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研究各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形态,并把他们制成标本。

父母非常反对他做这种浪费时间,与学习不沾边的事情。他们希望他学钢琴,将来升学可以加分,于是他们开始阻止他出去。

一天他偷偷溜到公园里,带回了一只蜘蛛。当父亲看见他把衣服弄得脏兮兮,还带着这么一只恶心的东西,大发雷霆,一脚踩死了那只蜘蛛。

女大学生踩死蜘蛛(父亲踩死儿子的蜘蛛)(2)

母亲生气,砸烂了他装着各种动物标本的“百宝箱”。他看见碎了一地的标本和死亡的蜘蛛,默默地走进了房间。从此,小明再也没有搞那些动物,只是变得沉默了,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小明的生物老师说:“小明对动物非常感兴趣,头脑也很灵活,如果好好培养,将来有望成为生物学家。”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也像小明父母一样,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给孩子带来一定的伤害。

其实,兴趣是孩子学习的老师,做父母的应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去学,这样才能调动孩子主观学习的能动性。

女大学生踩死蜘蛛(父亲踩死儿子的蜘蛛)(3)

小君是一名爱好学习的学生,看着很多孩子都学兴趣班。父母问小君要不要也上兴趣班,并且给她列举了几门课,小君最后选择了奥数。

因为小君的数学成绩非常好,她想挑战一下难一些的奥数。父母尊重了她的选择,并且为她选择了她喜欢类型的老师。

小君一下子就爱上了奥数,每天主动去练习,挑战一些高难度的题目,不会做的,主动去问老师。后来在一次奥数竞赛中,她拿了第一名。别人问她有什么经验,她只说:“因为我喜欢奥数啊。”

不管做什么事,只有发自内心的喜欢,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和主动性。被父母推着走的孩子,永远只是平平淡淡,不会有惊人的成绩。

女大学生踩死蜘蛛(父亲踩死儿子的蜘蛛)(4)

做父母的,总是喜欢孩子做父母希望做的事。对于孩子那些乱七八糟的兴趣,总是从内心里抵制。我曾经也有如此想法,不过我后来改变了。

8岁的女儿特别喜欢折纸,总是用一些纸,按照手机上提供的技巧,折出很多不同的图形。我一面惊叹她的手巧,因为她折出的图形,我和他爸爸都折不出来,而且她总是又快又好的折出来。

另一面,我又讨厌她把家里搞得到处都是她的折纸和碎片。甚至还准备阻止她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在阻止她折纸以前,我没事在网上搜了一下:折纸有什么好处。

就因为这么一搜,我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网上说:折纸可以发散孩子的思维,有一个男生因为高超的折纸技巧,被一所大学降分录取。

女大学生踩死蜘蛛(父亲踩死儿子的蜘蛛)(5)

孩子明明在做对自己非常有益的事,很多时候,就因为父母的无知和偏执,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间接地伤害了孩子。

自从这件事以后,我不仅给孩子买了她感兴趣的书籍和材料。还对她另外的兴趣爱好大加支持和鼓励。

孩子小,感兴趣的东西很多,有的时候纯粹就是眼热、跟风;有的时候也可能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可以挖掘出潜力的。孩子不试一试,又怎会知道,到底行不行呢?

我们父母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的兴趣,给孩子提供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在自己的兴趣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女大学生踩死蜘蛛(父亲踩死儿子的蜘蛛)(6)

做父母的,如果严重干涉孩子的兴趣选择,不仅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还会使孩子对自己产生怀疑,否定自己的看法,从而变得没有自信。

兴趣才是孩子学习的老师,父母只有跟着孩子的兴趣走,才能让教育变得有意义,变得更加轻松。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只有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才会更容易达到或接近自己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