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荣华富贵,一世提心吊胆,一世不敢放纵感情。一人一马一江湖 ,红颜知己不相识。人生可如此繁华,却终归如此廖落。我终于成了万众瞩目的帝王 ,却没人再唤我一声冬郎。

当年有多少人为《大唐荣耀》中的“冬珠”CP流泪?

一生一世只为一人,可惜机关算尽,却终是不能护她周全。

任嘉伦饰演的广平王李俶和景甜饰演的沈珍珠,分分合合总是牵动着观众的心,李俶也成了剧粉心里永远的白月光。

大唐荣耀李俶封太子(任嘉伦的广平王李俶很专情)(1)

在剧中,广平王是个心系家国,有勇有谋又专情于沈珍珠的广平王,弟弟建宁王李倓是一个被保护的很好的,不知愁为何物的懵懂少年。

在经历一系列变故后,李倓不幸在政变中被杀,留下妻子林致孤苦终老,而李俶虽然荣登王位,却也没能和沈珍珠相守白头。

但在残忍的结局下,我们却看到了李俶一颗温柔又坚定的心。

对待爱情,他无可挑剔,“天下女人都加起来也不及你一人”,“谁也别想把我从你身边抢走”,他对沈珍珠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对待亲情,他为了兄弟手足,不惜与父皇翻脸,险些丢掉储君之位;

对待家国,他多次在个人情感和国家大义面前选择后者,致使沈珍珠和建宁王总是遭遇不测……

剧中的广平王是个“情种”,在唐朝李世民弑兄杀弟、李隆基一日杀三子、李亨处死亲生儿子建宁王这一系列冷漠帝王行径的衬托下,李俶真是一股清流,也更让人爱的深刻。

但是,自古多情帝王多败事,历史上的李俶,绝非是会用情之人,相反,他是一个因情坏事的人。

大唐荣耀李俶封太子(任嘉伦的广平王李俶很专情)(2)

亲情

李倓之死的真相,大唐弟强兄弱的轮回

唐朝开国不久,李世民因累累军功受到太子李建成的妒忌,李建成三番五次至李世民于死地,最终李世民被逼无奈发动玄武门政变夺权。

因为这个不太好的开端,唐朝兄弟相争并不罕见,其中广平王李俶和建宁王李倓也险些重蹈覆辙。

虽然《大唐荣耀》将李倓演得少不更事,但在历史中,李倓智勇双全,其军功谋略都在哥哥李俶之上,李亨能够灵武登基,最大功臣就是李倓。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隆基和李亨原本都想南下入蜀,但李倓坚持认为应当留在北方收复江河,提出李亨另立的第一人就是李倓。

正如当初李世民力劝李渊太原起义一样,李倓也继承了李世民果敢勇毅的性格,相比之下李俶更像是当年的太子李建成。

在收复失地的过程中,唐军军心不稳,四处溃散,是李倓冲锋陷阵,“以骁骑数百从,每接战,常身先”,“三军皆属目”。

因为能征善战,李亨灵武继位后,想要以李倓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但此举却遭到左右近臣的反对。

绝大多数人都支持让广平王李俶担当重任,反对战功赫赫的李倓。

原因其实很简单,前有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反目,如今战乱再起,和百年前如出一辙,如果让更骁勇善战的李倓手握兵权,对李亨是个绝对的威胁。

还有李亨的皇后张氏,对两兄弟早想除之而后快,首先她要打击的就是实力最强大的那个,也就是李倓。

因此大臣们提出:元帅,抚军也,莫宜于广平王。大臣看中的并非广平王的实力,而是他宽容不惹事的性格和嫡长子的身份。

大唐荣耀李俶封太子(任嘉伦的广平王李俶很专情)(3)

那么李俶内心是怎么想的呢?

很遗憾史书并未记载李俶当时的内心活动,但从李俶后来做的几件事上看,他对李倓绝无妒忌甚至是杀害之意。

第一,张皇后多次离间广平王和建宁王关系,诬告李倓因为没有得到天下兵马大元帅而心怀怨恨,想要杀害哥哥和父皇,意图谋反。不过李俶始终没有因此疏远李倓,更没有因此落井下石。

第二,广平王登基继位后,不顾群臣反对追谥李倓为承天皇帝。在唐以前的历史中,“上皇兄弟皆赠太子”,唯有李俶力排众议追赠兄弟。他认为李倓在安史之乱中有“首定大谋”,可见历史上真正策划李亨灵武继位的人,就是李倓。

第三,李倓遇害后,李俶每每谈及此事,都会伤心落泪,还为弟弟的死而喊冤不值。由此种种,李俶和李倓的兄弟情谊确实是真切的。

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你明知道事情的真相,却无力改变任何。对于李俶来说,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弟弟枉死也无能为力,相反,用情至深却让他更加痛苦。

而最痛苦的还不是弟弟的死亡,而是他们的亲情终究抵不过皇权下残酷的争斗,而对方竟然是他们的亲生父亲。

大唐荣耀李俶封太子(任嘉伦的广平王李俶很专情)(4)

爱情

沈珍珠和独孤氏,千年感情之谜

李俶载入史册的妃子共有9人,其中睿真皇后和贞懿皇后最为后世熟悉,前者就是沈氏沈珍珠,后者则是独孤氏。

历史上关于他们三人爱恨纠葛的争吵,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人认为沈珍珠是李俶挚爱,也有人说独孤氏才是李俶的心头肉。

想要一个男人,尤其是古代帝王,一生只钟情于一人,恐怕不太现实,但对于沈珍珠和独孤氏,李俶的情感并不矛盾,前者是亲情,后者才是爱情。

李俶和沈珍珠相识时都是少年,唐朝盛世时,李隆基为东宫采选良家子,李亨将她赐给了李俶。

两人结合之时,李俶还没有举行弱冠之礼。公元742年,15岁的李俶有了第一个儿子,他就是沈珍珠生下的李适,也就是后来继位的唐德宗。

值得一提的是,李俶在广平王府真正的王妃是杨贵妃的外甥女崔氏,而郡王大婚之礼一般是在16岁弱冠之礼时。

可见沈珍珠在王府中的地位并不高,能够第一个产子,只能说明她和李俶相识的更早。

沈珍珠家世清白,父辈是隋唐官宦世家,按照玄宗时期的采选规则,能够送往东宫的女子,不说是人间绝色,也应当是个肤白貌美的女子。

在东宫生活的十余年间,沈珍珠相夫教子,从李适后来几十年不间断寻母的事件上看,母子二人感情深厚,沈珍珠也是教导有方,让李适成为了一个忠孝纯良的人。

大唐荣耀李俶封太子(任嘉伦的广平王李俶很专情)(5)

但是关于沈珍珠和李俶的感情,就没有那样笃定了。

安史之乱爆发时,沈珍珠并没有跟随李俶一齐逃亡,“妃、主、皇孙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沈珍珠并非皇室重要成员,出事时其所居之所并非在延秋宫门内。

安禄山攻陷长安后,他视李唐皇室成员为仇敌,杀完之后还要剖腹掏心,不过沈珍珠却逃过一劫,被囚禁于洛阳城掖庭。

756年,李俶收复洛阳,于掖庭宫中见到沈珍珠,但李俶并未迎回沈珍珠到长安。

至于为何没有迎回长安,有人说长安局势不明,也有人说沈珍珠或因失贞被嫌弃,也有人说沈珍珠有亲友在洛阳,顾没有让她即刻返回长安。

不论怎样,李俶没能坚持迎回沈珍珠,为后来的遭遇埋下了祸根,至于这祸根,既有天命,又有人为。

天命既是,洛阳不久又被史思明攻克,沈珍珠至此生死不明。自李俶开始祖孙三代帝王寻她,始终没有结果。最终,沈氏的曾孙唐宪宗继位后,认定沈氏已死,为其发丧,葬衣冠冢。

那么人为呢,就是李俶的优柔寡断了。对于沈珍珠,李俶并没有那么爱她,因为不久之后他便心系另一个女人,她就是左威卫录事参军独孤颖的长女独孤氏。

大唐荣耀李俶封太子(任嘉伦的广平王李俶很专情)(6)

在两京收复后,李俶威望见高,公元757年十二月,李俶被封为楚王,独孤氏因美貌被采选进宫,从此李俶的眼里便再也容不下其他人了。

公元761年,沈珍珠在洛阳失踪。与此同时,李俶和独孤氏的第一个儿子李迥出生,孩子出生当年便被封为延庆郡王。

所以爱与不爱,差距还是一眼就能分辨的。

但是李俶也并非绝情之人,沈珍珠失踪后,他从未停止过找她,皇后之位也始终空悬未定,即便他深爱的独孤氏,在她生前,李俶始终没给她一个皇后的名分。

这里面当然有稳固李适太子之位的考量,但也有他对沈珍珠的愧疚。

而独孤氏,她是李俶大历年间爱遇第一人,她所生的子女都受到了李俶的相当的宠爱。

儿子李迥,出生后就封延庆郡王,第二年改封韩王;女儿华阳公主,宠爱无双,可惜早逝,李俶哀伤过度,孤独氏也因此第二年郁郁而终。

独孤氏去世后,李俶不愿让她出宫归葬,甚至想要在皇宫内建一处陵墓,以便日日时时都能看到爱人,后因大臣反对而放弃。

如此区别,从沈珍珠身上,我们看到了李俶对亲人的愧疚,从独孤氏身上,我们才看到了李俶炙热的爱情。

大唐荣耀李俶封太子(任嘉伦的广平王李俶很专情)(7)

友情

叶护王子与李俶,政治联姻下的衰败唐朝

唐开国时期,唐高祖李渊借助突厥的力量平定天下,没想到突厥狮子大开口,在李渊登基后后,他们不但索要大量金钱棉帛,更数次骚扰边境,企图让唐朝成为自己取之不尽的聚宝盆。

但当李世民继位后,他仅用3年时间便平定了突厥,为唐朝解决了后患。

100多年后,历史重新上演,唐朝不得不借助回纥的力量平定安史之乱。只可惜,李俶并没有效仿当年的太宗解决外患,而是采用政治联姻维系衰败不堪的唐朝。

安史之乱后,回纥首领葛勒可汗遣使来到灵武,史书上用了5个字来表达,“请助国讨贼”。

于是,唐肃宗派敦煌王李承宷等人前往回纥,李承宷一行刚到回纥,葛勒可汗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承宷。

唐肃宗很高兴,当即将葛勒可汗的女儿封为毗伽公主,葛勒可汗则亲率回纥兵千里迢迢赶赴朔方助唐平叛。回纥骑兵与郭子仪的朔方军一起,一举击破安禄山的军队,至此河曲之地平定。

唐肃宗见势又派人向回纥借兵,同时让时任天下兵马元帅的广平王李俶与葛勒可汗的太子叶护歃血为盟,结为异族兄弟。

大唐荣耀李俶封太子(任嘉伦的广平王李俶很专情)(8)

叶护在唐朝收复两京的战斗中立下大功,唐肃宗称赞他:“奋其智谋,讨彼凶逆,一鼓作气,万里摧锋,二旬之间,两京克定。”

为感谢回纥对唐朝的大力支援,唐朝政府答应每年向回纥送绢二万匹,以示犒劳。

两京收复后,当初唐与回纥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

进入长安后,叶护要按约定执行,李俶却婉言谢绝,他说:“现在刚克复了京师,如果大肆进行抢掠,那么在东京的人就会为叛军死守,难以再攻取,希望到东京后再履行约定。”

叶护下马表示赞同,史书上还说他跪下来捧着李俶的脚,以表尊敬。历史上对于李俶与叶护的友谊多持赞赏态度,李俶为人和善,常以德服人,而叶护也并非有野心之人。

但是亲和的背后,是唐朝每年的供奉和牺牲的大唐公主婚姻,其中第一个被嫁过去的女子就是李俶的亲妹妹宁国公主。

公元758年,回纥派人来请婚,唐肃宗不得不将宁国公主嫁给回纥葛勒可汗,万般无奈的唐朝皇帝不得不加重和亲的砝码,派出自己的亲生女儿。

回纥与唐朝的和亲关系从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延续数十年。在这期间,唐朝先后有6位公主和亲回鹃,其中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都是皇帝的女儿。

历史上都称颂两个国家的友好关系,但作为代价,大唐皇帝不得不开始看回纥的眼色,想方设法地让他们开心,将自己的女儿一个一个出嫁远方,再也不复当年唐太宗时期的威望。

大唐荣耀李俶封太子(任嘉伦的广平王李俶很专情)(9)

家国之情

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李俶的成败得失

李俶的登基治国之路并非毫无险阻,可以说他是唐朝天子衰败的开端。

公元762年,肃宗病重后,张皇后企图废掉李俶另立越王李系,在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的帮助下,李俶继位为帝。

在这之后,李辅国以拥戴他即位有功极为骄横,想要把持朝政。万般无奈之下,李俶只好委曲求全称他为尚父,万事都要先和李辅国商议后再定夺。

后来李俶好不容易除掉李辅国,却又开始受制于程元振、鱼朝恩等宦官。李俶经常受到他们挑唆,疑心郭子仪等功臣名将。

虽然李俶也曾对郭子仪表明自己的无奈,但他始终没能摆脱宦官左右。自李俶开始,唐朝进入了宦官干政的时代。

至于安史之乱,确实是在李俶一朝被平定,但为了平衡各方势力,李俶又不得不任用重新归唐的安史旧将田承嗣、李宝臣、李怀仙、薛嵩分别为魏博、成德、幽州(卢龙)、相卫节度使,率所部驻于河北。

至此河朔三镇形成,他们割据河北,不奉朝命,不输赋税,圈地自营,直到唐朝灭亡,河朔三镇一直横行霸道,最终导致了唐末五代十国的大分裂。

李俶是个优柔寡断的人,虽然多情却也“因情所困”,缺少了帝王的独断冷酷。

但这也是李俶最打动人心的地方,或许他不是一个出色的皇帝,但他却是一个有人情味的皇帝。只是奈何生在皇家,总归是应了那四个字:身不由已。

大唐荣耀李俶封太子(任嘉伦的广平王李俶很专情)(10)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