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这首词其实小编本人很是喜欢,用词清丽,含义隽永,富含哲理,是首难得的好诗,作者元好问大家也都熟悉,金朝时期的大文豪,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感动了多少人间男女,《雁丘词》让年少的元好问文坛留名,实际上他还有更多的好诗词留下,他一生留下一千三百余首诗作,三百八十余首词作,散曲散文也有流传,还有四卷小说传世,是个颇为丰产的作家,他本人虽然仕途多舛,但也做过几任县令,当过京官,官声政绩都还不错,五十多岁因金朝被灭,从此不入仕途,直到68岁辞世,人生最后的十几年基本都在读书编史育人。

朝花夕拾的内容及自己的阅读故事 周记日记诵经典之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1)

但他晚年所做的三件事却为后人诟病,其一是在威逼之下为叛臣立碑文,这件事当是形势所逼,但碑文不存,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屈节;其二是在汴京城破之时写信给蒙古中书令耶律楚材,向他推荐了54名儒生,并请他资助保护,这件事我个人认为其实是善举,大势已成,保护后浪也是无可厚非,甚至是值得赞赏的;其三就是争议最多的,他觐见元世祖忽必烈,请忽必烈做儒教大宗师,这件事其实在当时来看是变节投敌不知所谓的,但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变相的保护了儒家传承,也给了汉族文化更多的生存空间,使得华夏文明没有在元朝被割裂断绝,这其实是有大功德的。当然也有说法认为他是真心诚意的认为忽必烈于世人有大功德,兴文教,安百姓,不拘一格任用贤才,甚至开疆拓土等等,也许他是真心诚意的臣服于忽必烈也未可知,毕竟历史上忽必烈的确算得上是一代英主了。

说了这么多看起来与诗文关系不大的事情,并不是话题跑偏了,而是通过这些事情我们来理解元好问的性格和处事原则才能更好的理解我们今天要说的这首诗。

朝花夕拾的内容及自己的阅读故事 周记日记诵经典之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2)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朝: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朝花夕拾的内容及自己的阅读故事 周记日记诵经典之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3)

这首诗是元好问在金灭返乡后所做,以诗题来看是在和子侄辈们一同观赏海棠花的时候应景所做的诗,诗的前两句“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将海棠初打蕾时的那种清丽景象描写的入木三分,一大片绿叶丛中,只有一点点的花蕾隐匿其间,我本人其实特别喜欢海棠花,红花绿叶相称特别有春日的感觉,而且海棠与梅花不同,先长叶子后开花,花期又较桃花李花稍晚,花开时节,桃李已经快谢了,基本可算是继桃李盛开后的又一轮春景高潮了。

朝花夕拾的内容及自己的阅读故事 周记日记诵经典之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4)

所以在后两句“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既是对春季花讯的实写,同时也是作者心态的委婉表达,当故国被灭之时,作为亡国之臣情绪的表达就必须深沉内敛一些,但此时想来元老先生对于复国还是有一定的念想的,不然不会写出这么富含禅机哲理的话来。

从字面来看,他隐居不仕也正像是这海棠花一样,可以开得盛大灿烂却在未开之时隐藏的深沉机密,真正的芳心不应该轻易吐露,且让浅薄浮华的桃李之辈暂得张扬,桃李芬芳之后难免凋零坠落,而海棠却可以将花期保留的更加长远,这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也就是中国文人历来推崇的“抱朴守拙”,既是对名利心的淡然,也是慎独之心的体现,从这一点来看元好问深得儒家道家文化的精髓,既识时务也有态度,与“沧浪之水”清浊两用一样,是一种很实际的辩证思维。

朝花夕拾的内容及自己的阅读故事 周记日记诵经典之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5)

由此诗中体现的元好问的处事态度来看,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可以用比较正面的态度去解读了,顺应时势,付出一定代价后保全儒教利益,他的所作所为想来是无愧于心的,我想是这样的。能写出“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人应当是真性情的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