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由于印度教森严的种姓制度对引起了广大低种姓首陀罗和贱民的阶级不满,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穆斯林王公用加诸宗教税等办法强迫人们改信伊斯兰教,使宗教矛盾进一步加剧和复杂化。面对这些尖锐而复杂的种姓问题和宗教矛盾,引发了15世纪的印度宗教改革运动。由此上师(上师即首领或者教主)那纳克在印度西北部旁遮普地区创立了 锡克教,这是一种糅合了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一神教,“锡克”一词,来源于梵文,意为“学生”,“信奉者”。提倡平等、友爱,强调实干,既反对印度教森严的种姓制度,偶像崇拜和歧视妇女,也反对伊斯兰教排斥异教的种种做法。锡克教徒被称为锡克人,长发、梳子、钢箍、匕首、短裤是锡克教徒的五大信仰标识。另外锡克人的大缠头也是其标志性的象征。

印度电影凯萨里中的1897年萨拉加希之战(印度电影凯萨里中的1897年萨拉加希之战)(1)

锡克老人

由于当时的伊斯兰教当权者的打压,第五代上师被莫卧尔皇帝杀害,大量信众遭到迫害,由第六代上师开始,锡克教逐渐发展成了半武装的宗教组织,建立了武装组织,并经常与伊斯兰教徒发生冲突。(据说冲突的导火索是穆斯林认为合法的肉食,锡克教认为是非法的) 到1699年,上师戈宾德·辛哈在旁遮普的阿南德普尔·萨哈布召开了8000人大会,会上宣布成立卡尔萨党,以便用武力对付各种灾难,保卫锡克教。同时还给男性锡克教徒取了一个共同称号叫“辛格”(意思是雄 狮,象征勇敢)。此后锡克男人常以辛格为名,被教育要勇敢无畏。至 19世纪初,锡克教青年领袖兰季德·辛格将阿富汗王公从旁遮普地区驱逐,并在此地建立起了锡克教政权。成为了第一位锡克教王。1839年6月27日,兰季德·辛格逝世之后,旁遮普地区陷入动荡被英国人渗透并控制,英国人利用锡克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使旁遮普锡克教地区成为了两次英阿战争(1839-1842年, 1879-1881年)的前哨基地,故此在边境上冲突不断。

1890年,第36锡克教团进驻在沙门山脉中建造的三座要塞,其中一座要塞名为萨拉加希,驻守有官兵21人,连同厨师1人总共22人。1897年夏,锡克教下级士官伊沙·辛格被任命守要塞指挥官,此时英国与阿富汗的关系持续紧张,有传闻阿富汗帕坦人部族因边境问题准备搞事情。(电影中起因是伊沙·辛格救助了一名阿富汗妇女,但实际情况要复杂的多)伊沙·辛格要求士兵必须保持军人的勇气捍卫锡克教徒的荣誉和尊严面对可能到来的武装冲突。

果然,1897年9月12日凌晨6点多,帕坦人各部集结战士10000多人围攻萨拉加希要塞,并切断附近两个要塞的救援路线。萨拉加希成为孤城。附近两个要塞因为救援线路被切断,加上兵力有限。因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萨拉加希要塞独自作战,而无能为力。开来增援离此地的英军部队,最快也要第2天才能赶到。因此,萨拉加希要塞的21名战士必须要坚守一天一夜,才能等到救援部队的到来。帕坦人认为凭借如此悬殊的兵力,敌人会不战而降,故围而不打,但伊沙·辛格等人却拒不投降。

至上午9点左右,帕坦人失去耐心。发动了第一次进攻,士兵在伊沙·辛格的指挥下凭借高墙占据制高点拼死抵抗。战至11:30分,他们击退了第一轮进攻,击杀百多名帕坦人,仅一名士兵战死,剩余20人。

帕坦人派出代表,要求伊沙·辛格出来谈判。代表提出只要放弃要塞投降,可以保证剩余20人不死,但遭到伊沙·辛格拒绝。谈判破裂后,于12:40分,帕坦人发动了第二轮进攻。以梯次相互掩护进攻时至14:00左右,再次被击退,此时防卫者只剩下13人,7人在帕坦人的攻击中丧生。

15:00左右,帕坦人发动了第三轮进攻,并尝试炸毁围墙。到了16:20分时,围墙多处受损,守城方弹药告急,此时只有包括伊沙·辛格在内的5人生还。16:30分,城墙被炸开,帕坦人冲进要塞之中,双方展开肉搏战,伊沙·辛格等人手持弯刀肉搏,终于力尽被帕坦人杀死。至此,除了19岁的信号兵古穆克·辛格之外,其余人全部战死。古穆克·辛格瞭望塔上继续射击,帕坦人点燃了瞭望塔,全身着火的古穆克·辛格从瞭望塔走出,高喊锡克教神灵的名字,烧死在帕坦人面前(另有一种说法是其不降自焚,也有说为帕坦人击毙)。此役伊沙·辛格等人共计杀死杀伤敌军300多人。(也有称造成了600多名阿富汗战士的伤亡)事后帕坦人搜掠物资,帕坦首领下令帕坦人可以拿走一切,但绝对不许动锡克战士的头巾,这是象征他们的荣誉,尽管他们是敌军,但真正的勇士是值得尊敬的。

印度电影凯萨里中的1897年萨拉加希之战(印度电影凯萨里中的1897年萨拉加希之战)(2)

士兵们的合影

印度电影凯萨里中的1897年萨拉加希之战(印度电影凯萨里中的1897年萨拉加希之战)(3)

由于有名被乐高历史收录

事后,阵亡的21名战士全部被授予印度荣誉勋章,不久后,英国政府再次为21人追赠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国议会为其举行追悼会,并且全体默哀两分钟,悼念这些无畏之人。对于非本土英国人,这是在英国议会历史上极为少见的。为纪念殉道者,锡克教为他们建造了两个偈师所(即锡克教的礼拜堂,英国人有参与出资),至今,每年仍有成千上万人来此参观,追悼其英灵。由于英国报纸上的大肆报道,萨拉加希之战被西方人广为熟知。

印度电影凯萨里中的1897年萨拉加希之战(印度电影凯萨里中的1897年萨拉加希之战)(4)

电影剧照

印度电影《凯萨里》就是由此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存在对锡克教战士的人为拔高和对阿富汗穆斯林战士的贬低。事实上,锡克教战士一定程度上充当了英国殖民者的马前卒,但是在敬重勇士一事上,全世界的人都一样,不分敌我。真正的勇士永留人心,如杨靖宇将军,而懦夫灵魂已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