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则举出四义,以明示设立三宝之缘由:(一)为对治外道之邪三宝,是为反邪归正之义(二)佛为调御师,法为彼师之法,僧为彼师之徒此三者所证无量,种类相同,故合立一法;然以能证之因果相互有别,故分师徒(三)上根之人欲取证佛菩提,故为说佛宝;中根之人欲求自然智而了达因缘之法,故为说法宝;下根之人依师受法,理事不违,故为说僧宝(四)佛如良医,法如妙药,僧如看护者;对一患病之人而言,良医、妙药、看护者均不可少,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三宝有哪些内容?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三宝有哪些内容(何为三宝)

三宝有哪些内容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六本则举出四义,以明示设立三宝之缘由:(一)为对治外道之邪三宝,是为反邪归正之义。(二)佛为调御师,法为彼师之法,僧为彼师之徒。此三者所证无量,种类相同,故合立一法;然以能证之因果相互有别,故分师徒。(三)上根之人欲取证佛菩提,故为说佛宝;中根之人欲求自然智而了达因缘之法,故为说法宝;下根之人依师受法,理事不违,故为说僧宝。(四)佛如良医,法如妙药,僧如看护者;对一患病之人而言,良医、妙药、看护者均不可少。

 另于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举出佛法僧三者有六义之别:(一)相之别,谓佛为自然觉悟之相,法为觉悟之果相,僧为随他所教的正修行之相。(二)业之别,佛为转正教之业,法为舍除烦恼苦的所缘境之业,僧为勇猛增长之业。(三)信解之别,谓对于佛宝,应有亲近承事之信解;对于法宝,应有希求证得之信解;对于僧宝,应有和合同一、法性共住之信解。(四)修行之别,谓对于佛宝,应修供养承事之正行;对于法宝,应修瑜伽方便之正行;对于僧宝,应修共受财法之正行。(五)随念之别,谓应各以余相随念佛宝、法宝、僧宝。(六)生福之别,谓于佛宝依一有情而生最胜之福,于法宝即依此法而生最胜之福,于僧宝则依众多有情而生最胜之福。

 依诸论所说,三宝之类别有多种,通常有三种之别,即:(一)别相三宝,又称阶梯三宝、别体三宝。即佛、法、僧各各相别不同,佛初于菩提树下成道,但示丈六之身,及说华严经时,特现为卢舍那佛之身,故称佛宝。佛于五时所说之大乘、小乘等经律,称为法宝。于禀佛之教法,修因得果之声闻、缘觉、菩萨等,称为僧宝。(二)一体三宝,又称同体三宝、同相三宝。就其意义与本质而言,佛、法、僧三宝,名虽有三,但体性为一。例如,佛从觉者之立场而言,为性体灵觉,照了诸法,非空非有,故称佛宝;但佛德足以轨范一切,亦即法性寂灭,而恒沙性德,皆可轨持,故亦称法宝;又如佛为完全无诤之和合状态,僧团之特质为和合无诤,故亦称僧宝。如此则一佛宝而具足三宝。(三)住持三宝,指流传、维持佛教于后世之三宝,即佛像、经卷、出家比丘等三宝。大乘认为八相成道为住持佛,益世之一切教法为住持法,被教化而成立之三乘众为住持僧,此三者并称住持三宝。

 以上为三种三宝,此外尚有四种三宝(一体三宝、缘理三宝、化相三宝、住持三宝)、六种三宝(同体、别体、一乘、三乘、真实、住持)等说。三宝系世人免苦之根源,故有归依三宝之举,称为三归,又作三归依,乃入信佛教之第一要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