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信,打开了一个关于微信的《西部世界》。



文 / 巴九灵


昨天,你的朋友圈被表情包刷屏了吗?


圣诞前夕,微信给11亿用户发了一个大礼包,新增了三大功能:


支持手机发消息时引用之前内容;


朋友圈评论时可以发送自定义表情(包括动态表情);


可设置“朋友权限”,此功能仅限iOS端。


虽然朋友圈着实热闹了一番,但实际上,明眼人也可以看出,跟苹果一样,微信已经进入了挤牙膏式的微创新阶段: 今天添加个朋友圈半年可见,明天上线个搜索表情包功能。这样的微创新,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还可以取悦用户,直到他们的耐心耗尽。


所以,相比于这几个“圣诞礼物”,小巴更关注的是昨天在广州举办的企业微信2019年度发布会。在现场亮相的企业微信3.0版本里,升级了群聊功能、开放客户朋友圈内测以及推出高效协同工具套装等。


企业微信群一键加好友 无限加好友每天建百个群(1)


可能很多人还不太熟悉什么是企业微信。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长得类似个人微信号的产品,其人格是企业,一样可以发朋友圈、建群、聊天,但这个账号可以无限添加好友,每天可以建100个群、发送300次验证,并可以根据权重被动添加100到200个好友……


听上去,像是基因突变的人。


这样一个基因突变的机器人,正在快速渗透到商业世界。


腾讯在大会上拎出了一组数据: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到目前,企业微信已连接超250万家真实企业,其月活跃用户达到6000万,其服务涵盖超50个行业、100万企业员工。在企业微信开放生态中21000家合作伙伴的帮助下,每天有超过470万个系统连接到企业微信上运行,渗透到了50 个行业,且在重点行业Top10企业中的渗透率都非常可观。


企业微信群一键加好友 无限加好友每天建百个群(2)


从7年多前带来“内容创作者春天”的公众号到2年多前“用完即走”的小程序,微信曾经给一波初创企业提供了创富机会。


企微3.0,能给微信带来小程序乃至公众号时代的荣光吗?小巴采访了几位大头,来听听他们的观点。


企业微信群一键加好友 无限加好友每天建百个群(3)

企微的价值能有多大,不在于它技术有么多强大,功能有多么丰富,而在于是否有足够多的企业以及员工真正用它。


当年的公众号和小程序,都是因为有很多个人和很多企业在用,很多场景和机会才得以“跑”出来。比如微信公众号,一旦拥有海量的内容和数百万的活跃内容生产者,多元的内容就会连接几乎所有用户,用户活跃起来,就可以探索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服务,这个价值是无法衡量的。


从本质上来说,企业微信跟其他企业服务产品比如小程序并没有根本差别,它的价值就在于应用的企业越多,价值越大,越能帮助到企业降本增效。


企业微信群一键加好友 无限加好友每天建百个群(4)


所以,对于企业微信来说,现在单独看注册企业用户有多少意义不太大,我们只有等它被真正用起来才能看到它的价值。



很多产品,其实也都是这么一个原理。为什么早前中国的国产系统不行,就是因为没有人去用它,进而没有人去投入研发,没有人去做生态,形成了恶性循环。而今天为什么大量的国企和行业大型企业应用国产操作系统,就是因为有人使用、有人研发应用、有人搭建生态,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升级迭代,这个行业就真成了。


张小龙提到“人即服务”,其核心还在于人,在于“工具是被人使用的”。工具再怎么强大,再怎么丰富,个人不愿意用都是无效的,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中心,要把服务和场景利用好。


企业微信群一键加好友 无限加好友每天建百个群(5)


企业微信会在哪些领域率先突破?目前看,每个行业的每个人都在用微信,理论上每个行业都有可能率先突破,当然具体来说,还是跟我们日常生活消费等息息相关的领域,突破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企业微信这个产品,微信做了很多年,它缺少的不是资源,无路是人才、技术、数据还是资金都不缺少,但这几年阿里系的钉钉给了企业微信很大的压力,抢了很多市场蛋糕。


这主要跟二者的基因有关系,腾讯侧重C端,起步于C端,阿里起步就是B端,相对来说更理解企业主的需求。在腾讯ToB产业中,企业微信单个看价值也有限,企业微信只是腾讯ToB产业的一种产品而已,需要和云服务等联动,深入到我们工作、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才能产生更大价值。


至于企业微信会以哪些客户为主,前期来看,企业微信应该会以中小客户为主,因为大客户基本还是使用传统的沟通、协助方式,觉得更安全、更可靠一些。据我所知,很多大公司相关的信息系统服务还是传统的邮件 OA ERP CRM结合的方式,想要替换很难。


企业微信群一键加好友 无限加好友每天建百个群(6)

在企业微信网络中,企业第一次可以合规地经营海量好友关系,新商业天花板已经打开,从5w、50w到500w。


论质,企业将可以从长度、速度、深度、广度深化;


论长度,企业可以用利用好友关系长时间轴服务客户,构建客户价值;


论速度,IM为基础的好友关系,随时触达,90%的阅读率,秒杀以往的推送通知,粉丝关系和App关系将瞬间OUT,变现效率和服务及时性都将迎来新时代;


论深度,企业可以依托好友关系,深度互动,降低信息过载,精准信任模型,助力企业和客户构建深度信任,数字化信任可以承载更大商业价值和更深度服务。


企业微信群一键加好友 无限加好友每天建百个群(7)


但企业微信的角色远不止于此,企微有潜力成为中国的新商业基础设施,目前来看,能够担当中国商业网络角色的,不是脉脉、钉钉或飞书,答案可能只有企微。


和小程序对比来看。小程序是企业交易成交的载体,但存在用完即走的问题,企业微信是客户关系的载体,实现了走了再来;而公众号和服务号作为品牌宣传载体,更多扮演价值输出的角色。在微信生态中,商业更容易形成闭环。


尽管如此,目前由于腾讯ToB基因存在薄弱环节,企业微信还难以跟钉钉相比,阿里在智能商业方面有非常强的商业影响力,相比之下,近几年没有行业专家为企微站台。


这次企业微信大会,从官方层面确认了大群权限和企业朋友,也摆出了更加开放的姿态。从现场反应来看,一部分人并没有感知到机会,很多人是站在OA的角度理解,看不到企业微信相比于钉钉的领先。大会现场展示了一些业务场景,背后的“顾问式服务”已经浮现出来,但没有特别亮眼的客户案例和打法。


至于会不会成为创业第三春,我们认为一定会,因为这一商业闭环路径已经打通,只是需要各个领域深入各自业务场景,需要一段时间完善各自的服务,一旦服务模式就位,案例和数据就会出来,大概率会在2020年6月份爆炸性增长。


企业微信群一键加好友 无限加好友每天建百个群(8)

企业微信目前实际上还是一个通信类的平台,承载了很多的应用工作功能,包括建群、加好友之类的,在这个上面应该能跑一些记账工具、一些成本预算类的轻型应用,它还是比较初级的阶段。目前看使用者应该还是中小企业,大企业不太可能会用。


它跟小程序也没有可比性,首先小程序是实际的应用,里面每一个小程序都解决了一个功能问题。企业微信只是一个平台,上面可以有嵌入的基本功能,但是其他一些工作应用上的功能,还是得通过类似小程序这样的第三方来接入提供服务。


企业微信群一键加好友 无限加好友每天建百个群(9)


在腾讯ToB战略里,将来企业微信肯定是比较重要的,如果发展得好,功能比较全面之后,可能担当起为ToB业务引流的作用。就是目前来看还没有做到那个程度,速度还是有点慢。


企业微信跟钉钉是一个东西,不过钉钉的步伐比较快,目前已经有不少第三方的应用接入进来,在里面产生收入了。


但是企业微信目前没有看到这个情况,步伐还是稍微有点慢,至于原因,我觉得其实不是缺资源的,而是观念需要做一些变化,整个腾讯其实ToB的基因还是缺一些。


企业微信群一键加好友 无限加好友每天建百个群(10)

我对企业微信目前还在观察,但从SaaS行业目前的需求来看,企微能够收割一波中小企业用户,中小企业渴望数字化,但没那么多钱搭建系统且养不起专业团队。


目前的SaaS都是解决企业各个部门问题的,比如CRM是用来解决销售问题的,有的企业用了当然会有价值,但是因为数据不集成,没法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企业服务从原来本地的数据孤岛变成了现在的SaaS数据孤岛。


未来的趋势应该是数据和业务都互通,数据分析包括供应链、效率、质量、设备、工艺等几个领域,现在就有不少针对制造业做数据分析的公司。


未来,企业管理、经营肯定是奔着云端化去了。从无到有的时候我们都能忍受,弄个小功能就觉得比原始社会强多啦。但是我估计这个阶段很快会过去,然后企业需要的就是端到端的集成的云产品了。


企业微信群一键加好友 无限加好友每天建百个群(11)


未来会分成不同的场景,有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两大市场。边缘计算主要解决的是“时间敏感”问题,对有些事来说1秒钟很短,对有些事来说1秒钟太漫长,云端的响应太慢,只能用边缘计算来搞。涉及安全、涉及需要快速响应的,比如某种设备上的某个参数需要毫秒或者微秒级的反馈。


现在当然是有服务总比没有好,所以还是有很多人用钉钉和企业微信的。企业微信目前看更多是在“连接”这个层面,当然他们做了很多接口也有非常多的合作伙伴。我觉得连接和未来要做好“端到端垂直的数字化集成”并不矛盾。




尽管存在各类解读,但企业微信算得上是腾讯2019年年底释放的一个利好,围绕这个利好,各家企业需要一整套方法论才能将之用足。企业微信的机会图谱是什么?如何利用企业微信实现商业的长期主义?


12月30号,首届企微生态大会将在厦门举行,我们将用一天时间深度分享,如何构建当下的企微生态,如何解决企微生态现有的问题,企业微信的崛起需要哪些力量的支持,帮助企业利用腾讯今年释放的最大价值红利实现二次腾飞。




本篇作者 | 张子龙 | 当值编辑 | 李梦清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 主编 | 郑媛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