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7-7 (安安七岁)

昨天,开始带着安安到办公室上班了。心里有些惴惴不安,因为这小子有时还是挺淘气的,大叫大笑大闹狂跑的情况以前出现过很多次。办公室是个大通间,有时难免影响到他人,那就不好了。可是,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

到了办公室,安安想要玩20分钟线上小游戏。星期天晚上他刚玩过20分钟——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玩过了,所以我就同意了,当时他说“一星期玩一次”。

昨天他一提,我就说:“你不是说一星期只玩一次吗?”

安安说:“昨天是星期天,是上个星期,今天是星期一,是这个星期!”

貌似很有理。

我说:“好像不是这样吧。”因为我记得关于哪一天是一周的开始,似乎并不一定是星期一。而且,这个“星期”的使用,似乎是个舶来品,似乎和宗教有关。

于是,我们借助搜索引擎,查到了好几种说法。

维基百科的解释如下:

“哪天才是一星期的第一天?

在不同地区,一星期的开始时间并不完全一致。英语国家,犹太教和日本一般认为一个星期开始于星期日,埃及人的一星期是从星期六开始的。多数欧洲国家都以星期一为一星期的第一天。而中国习惯上也认为星期一是开始时间。

但越来越多的英文(或美式英文)字典也开始以星期一定义为一星期的第一天,否则周末 (weekend) 这个字就很难说得通。

从宗教的观点来看,圣经中认为,上帝用六天创造世界万物,在第七天休息,这七天是从星期日开始的,第七天是星期六,所以犹太教以星期六为安息日;基督教因为耶稣是在星期日复活的,所以将礼拜日改为星期日;伊斯兰教认为真主在第六天完成创造工作,这一天应该庆祝,所以将星期五定为重大礼拜的主日。

但无论如何,国际标准 ISO 8601 已将星期一定为一星期的第一天。”

然后我把前面的几种观点读给安安听(关于ISO8601的内容是今天才看见的,当然就没有读),不同意安安昨天就玩小游戏,同电脑下围棋倒是可以的。

可是,安安说:“中国不是说星期一是开始吗?”

我说:“其他好多国家还是从周日开始呀,而且星期的说法还是从国外传进来的呢。”我也不知道自己说得准不准,暂且这么说吧。

安安还是不服,我说:“那你昨天玩,今天玩,不就变成天天玩了?还是一星期一次吗?”

安安终于不再争辩,但昨天一整天他也没有在电脑上下围棋。

周末不知不觉过去了一天(哪一天是一个星期的开始)(1)

附 维基百科上的其他背景知识:

星期,又作周或礼拜,是一个时间单位。一个星期为七天。

星期在中国古称七曜。七曜在中国夏商周时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个主要星体,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份。后来借用作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单位,故称星期。在西方,古巴比伦人首先使用七天为一周的时间单位,后来犹太人把它传到古埃及,又由古埃及传到罗马,公元3世纪以后,就广泛地传播到欧洲各国。明朝末年,它也随基督教传入了中国,因而称为礼拜。

中国、日本、朝鲜

在中国上古时代,古人就以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为七曜,亦作七耀。东晋范宁《榖梁传序》中就有七曜为之“盈宿”的记载。可能是在8世纪时透过摩尼教的传入,使中国有了星期的观念,并以“七曜”来分别命名。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是星期一,火曜日是星期二,水曜日是星期三,木曜日是星期四,金曜日是星期五,土曜日是星期六。 中国在民国成立后改称星期,其中的“星”字便是指这七曜,但在日本、韩国和朝鲜仍沿用此名字。

拉丁地方

一星期的七天是从拉丁语直接转变过来的,拉丁语中星期日为“太阳日”,星期一为“月亮日”,星期二为“火星日”,星期三为“水星日”,星期四为“木星日”,星期五为“金星日”,星期六为“土星日”;法语直接采用拉丁语的名称,只是将星期日改为“主的日”;因为五颗行星的名称都是古罗马神话中的神的名字。英语将其中几个换成古日尔曼人神话中的神,如星期二变为日尔曼战神“提尔”的日子,星期五变为日尔曼女神“弗丽嘉”的日子,星期三变为日尔曼神“奥丁”的日子、同样地星期四也是日尔曼神“索尔”的名字;俄语、其他斯拉夫语言和葡萄牙语中,已变成“第一”、“第二”日……

教会

天主教每七天必要礼拜,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一个时间单位,一个礼拜亦为七天。

中文世界教会常以“礼拜一”、“礼拜二”、……称呼星期诸日。受其影响,一般民众也这么用,亦将“礼拜”一词等于“周”。如“下周”等于“下礼拜”。

广东话(广州话)、吴语、闽南话、武汉方言等地的口语也以“礼拜一”、“礼拜二”……方式称呼星期,星期日则称为“礼拜日”,简称“礼拜”。闽南话口语并使用如“拜一”的简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