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镇安石村位于凤庆县城西北部,距县城6公里,全村辖4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814户农户3391人,有彝族、白族、傣族等少数民族11个155人,2021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8789.8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万元。安石村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联盟共建为抓手,不断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把安石建设成为“石榴花开、芬芳四溢”的和谐村寨。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7项国家级殊荣。

西牛村干群同心共建美丽家园(同心筑梦一家亲)(1)

抓基础建联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注重基层党建与创建工作一体推动,以安石村为中心,结合周边上寨、水箐、红塘、落星4个村产业相同、民风相近、文化相融、发展互动的特点,组建了“滇红第一村”党建联盟,努力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共建共享”的工作新格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利用广播、墙报等形式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教育,建成滇红活态博物馆、道德广场、文化传习所、村史室、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各一个,组建文艺宣传队1支、分队4支,老年体协门球队1支,共计开展民团团结为主线的新农村文艺汇演、老年人门球比赛等188场次。

抓产业助发展,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抓传统产业提质,引进“稳隆茶叶企业”落户安石,探索“党组织 企业 基地 农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产业统一管护、施肥、防治、采摘的运行机制,积极融入抗战茶、苗族三道茶等历史和民族特色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目前,全村共有茶园10405亩,其中,高优生态茶园6664亩,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

成立茶花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茶花产业,讲好茶花故事,目前,共建成茶花基地130亩,发展茶花品种300多个3.2万株,带动600余户农户种植茶花,年销售额达800余万元,户年均增收1.3万元。

立足安石“中国滇红第一村”“国家3A级旅游景区”独特品牌魅力,成立以国资控股、民营企业参股、村集体分股的运营管理公司,着力打造8条休闲旅游路线。2019年以来,累计承接各类旅游团队137个,接待游客4000多人次,散客4.5万多人次,带动村民增收800多万元,户均1万元以上。

西牛村干群同心共建美丽家园(同心筑梦一家亲)(2)

抓治理夯根基,汇聚民族团结创建力量

探索出“1 5 N”的基层治理模式,成立自然村理事会4个,制定村规民约1则、理事会章程4个,采取“积分管理 评先奖优”的方式,定期开展人居环境“红黑榜”评选,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自治活力。

将村里有威望、处事公正的村民充实进调解队伍,对各种矛盾纠纷实行全面排解、疏导劝解、联系化解、牵头和解的“四解法”,保证“小事不出村”。

采取“传统文明 时代新风”推进德治建设,积极开展“四德”教育,定期组织最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道德典型推荐评选活动,共评选出好儿媳、好婆婆、讲诚信村民50人,大力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弘扬正能量。

长期以来,安石村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着力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不断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凤庆县民宗局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