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猴奋起千钓棒,王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赖有睛空霹雳雷,不教白骨聚成堆。九天四海澄迷雾,八十一番弭大灾。僧受折磨知悔恨,猪期振奋报涓埃。金睛火眼无容赦,哪怕妖精亿度来。——《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齐天大圣孙悟空,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无论是紫冠霞披、威风凛凛的花果山美猴王,还是一条豹皮短裙、神通广大的孙行者,都是无数人脑海里抹不去的青春记忆,也是文学史上一个经典而又出彩的人物形象。

这个神通广大的猴子,自从在明朝被创造出来,就收获了无数人的喜爱,爱他的桀骜不驯,爱他的机灵狡黠,爱他一路向西的坚定意志,也爱他嫉恶如仇的正义善良。然而这个深受无数人敬仰喜爱的人物,却被专家研究出来竟然有原型,这无疑令人十分难以置信,究竟是何等惊才绝艳的人物,才能当得起无所不能的齐天大圣的原型?

吴承恩写孙悟空的身世有何作用(他是孙悟空的原型)(1)

这个人,就是明朝一位正直的言官,名叫陈谔。

铮铮铁骨,不畏皇权

历史上,一旦提到言官,绝大多数都是让皇帝摇头的一群狠角色,他们油盐不进,软硬不吃,在朝堂上直言各位大臣和皇帝的不足,最为出名的言官当属唐朝时的魏征,他直言进谏,让唐太宗又爱又恨。陈谔,就是明朝时的一位言官。

陈谔的出身,在现在的广东,是被地方官员举荐去朝廷任职的。他有着言官典型的刚硬性格,从来不会因为惧怕各位大臣或者皇帝的权势,而放弃上书进言,而且他嗓门很大,每次在上朝时疾言厉色地启奏事务,都振聋发聩,好似黄钟大吕,还被其他人调侃是“大声秀才”。

吴承恩写孙悟空的身世有何作用(他是孙悟空的原型)(2)

像陈谔这样眼里揉不进沙子的人,自然少不了被同僚记恨,被皇帝厌恶,因为他总能发现朝廷治理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各个官员玩忽职守的罪行,并且就算被陷害,被皇帝处罚,不让他吃饭,他也不曾退缩过,这种百折不挠,桀骜不驯的性格,倒是和孙悟空有几分相似。

被罚活埋,初心不改

说起孙悟空的经历,我们就不得不想起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吃瘪,就是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指山下,压了整整五百年才被唐僧解救出来。陈谔也曾承受过和他相似的遭遇。

因为说话过于直接尖锐,陈谔终于惹恼了当时的永乐大帝,于是这位耿直的官员就被皇帝下令罚他受坎瘗之刑,也就是把整个身子都埋进土里,只露出头颅。并且皇帝还规定,陈谔只有认错了,才会把他放出来,并且受刑期间不给他提供食物饮水。就是这样痛苦的刑罚,也没让陈谔改变自己的想法,并且七天过去了,他的身体竟然毫无问题,还能正常上奏,和皇帝对答如流。

吴承恩写孙悟空的身世有何作用(他是孙悟空的原型)(3)

大感惊异的皇帝就此释放了他,但是死罪可免,该有的惩罚还是要有的,永乐帝就罚他把象房修缮完好,用来将功补过。本来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工作,但是陈谔本人两袖清风,家中没有积蓄,只能自己亲自上去修缮,当真是无比凄惨。不过幸好永乐帝有次路过象房,看见了辛苦修缮的陈谔,得知了他竟然连请工人的钱都没有,感怀他的清廉,就取消了对他的惩罚,还让他官复原职。

陈谔的这段经历过于传奇,于是当时的吴承恩就借用他的事迹,创造出了五指山这个东西,而陈谔和齐天大圣的遭遇又是多么相似啊?一样的桀骜不驯,不畏强权,却又被自己无法反抗的掌权之人用各种手段惩罚,想消磨去他们身上的锐气,以便于掌控,但是二人都是钢筋铁骨的汉子,从来都不会屈服。

吴承恩写孙悟空的身世有何作用(他是孙悟空的原型)(4)

一生颠沛,处江湖之远

相比于孙悟空之后一路护送师傅,经历漫漫旅途之后终于功德圆满,陈谔的一生可以说得上是颠沛流离,几经沉浮,最后,终于厌倦了官场纷争的他选择了致仕退休,不愿在勾心斗角中消磨一生。

因为为人处事太过严苛,当时的上级都害怕他,于是就把他外派出了京城去湖北任职,后来因为一些事务牵扯,他又被贬官,直到明仁宗登基,大赦天下,才终于又复职。但是好景不长,他在外派时期因为对一位王爷弹劾过多,皇帝觉得他不尊重皇家威严,于是把他又贬谪外放,几次贬官升迁,都在五品之下徘徊,直到陈谔上书请求致仕,这场官场沉浮才终于停止。

吴承恩写孙悟空的身世有何作用(他是孙悟空的原型)(5)

纵观陈谔的一生,是光明磊落,无愧于心的一生,就连当时的人提起他,也都是赞叹惋惜,感慨他才是应该常伴在皇帝身边的人,无奈最后被皇帝忌惮。但是说他是孙悟空的原型,其实并不十分贴切。陈谔的经历纵然有和孙悟空巧合的地方,但那应该是处于同一个时代的吴承恩对他的事迹进行了借鉴和改编。

小结:

孙悟空作为一个妇孺皆知的文学形象,关于他的讨论一直层出不穷,而这样一个虚拟人物在现实里对应的原型更是众说纷纭,陈谔虽然和孙悟空有某些经历上的巧合,但是二人不论在性格和人生境遇都有些出入,这一说法还存在很多疑点。也有人说,陈谔就是孙悟空的原型,吴承恩把他写进了书中。

同时在文学界还有更多不一样的观点,有人说孙悟空的原型是唐朝的一个出名僧人,因为这位高僧的法号就叫悟空;还有人认为孙悟空本来就是从山海经一个猴子模样的妖怪身上找的素材,这个妖怪名字叫无支祁,这个论点鲁迅也比较认同;另外一个被胡适提出的说法是,孙悟空来自于印度神话,起源是在古老的印度史诗里,有关于神猴哈努曼的记载,而巧合的是这个神猴,也有一根棒子模样的武器。

这些观点目前都有着各自的支持者,并且都没有定论。但是无论陈谔是不是孙悟空的原型,他都是一个让人敬佩的德才兼备的人。无论孙悟空的原型是什么,他都是我们最喜欢的威风神气的齐天大圣,是我们最美好的童年回忆,是孩子们心中神通广大的美猴王,是可以拯救他们的大英雄,这样就足够了,不是吗?

参考资料:《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