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滑同一组教练(音乐与花滑如何才叫)(1)

冰面上的羽生结弦

新华社发

去年底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14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上,20岁的日本选手羽生结弦最终夺冠。最令笔者惊艳的是他在男单短节目中的一个四周跳和一个三周半,轻盈自在,起跳自然落冰稳,依稀让人想起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风头正盛的普鲁申科。

羽生在短节目中使用的配乐是肖邦g小调《第一叙事曲》。他的肢体动作舒展轻盈,与肖邦曲目中的长线条乐句配合无间;旋律行进至激烈高昂的段落,他又能将情绪和肢体语汇的热烈程度迅速抬高。相比其后出场的同乡无良崇人和西班牙“小海盗”费尔南德斯,羽生结弦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显然更高一筹。

肖邦的叙事曲并不算花滑选手常用的曲目。或许与颗粒感十足且晶莹剔透的钢琴声相比,小提琴的缱绻长音更适合花滑运动员在冰场上旋转与伸展:比如2009年的花滑世锦赛,韩国名将金妍儿在圣桑《骷髅之舞》的配乐中,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两个开场三周跳;又如都灵冬奥会短节目比赛上,美国选手威尔在《天鹅》(小提琴改编版)抒情性极强的琴声中出场,伸展,单腿勾手旋转,俯仰开合,真如水面上时而引颈时而颔首垂目的白天鹅。

当然,总有些花滑选手是“诗人”肖邦的拥趸,比如羽生结弦与他的同乡浅田真央。浅田真央从2010年开始,常用肖邦第一叙事曲作短节目及表演滑的配乐。这曲子胜在抒情性强,且段落间开合大,时柔时刚,令冰面上选手的表现起伏回环,张力十足。相较而言,肖邦的夜曲太稳,练习曲又太“刺激”——若选手选用夜曲当配乐,不免显得平淡,练习曲又太夸张,难给观众喘息的余地。

比较羽生和浅田的两套短节目,不难发现两人虽使用同一首曲目,动作编排和叙事节奏却相去甚远。羽生意图呈现该叙事曲中阳刚的、具力量和爆发性的一面,故而在高难度跳跃间穿插若干单足蹲踞旋转和跳接旋转;浅田则格外偏爱那些颗粒状的剔透跳音,试图以女选手的细腻敏感诠释肖邦曲目中深藏的小心思。你很难比较两人的表演孰好孰坏,甚至根本不该用好坏或合理不合理之类的二分法来形容,他们不过是呈现了肖邦此曲的两个侧面。

除非你天才如普鲁申科,完成“4 3 2”跳跃后还能毫不费力地继续完美三周跳,不然,在基本的跳跃和旋转动作外,给评委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选手的表达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养成,除了有赖于身体的柔韧和协调,更要依靠乐感。只有你的气息与曲目的气息相通,你的肢体语汇才能自然顺畅地“镶嵌”于旋律中而不露痕迹。

人们常说恋爱中的男女是“天生一对”,花滑选手的动作与配乐间的关系用一场恋爱来形容,亦不为过。

,